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要上小学了,孩子在心理能力和习惯上做好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因为疫情原因,上海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们最近都无法返回幼儿园。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们,下次开学可能直接就升级为小学生了。如何从幼儿园小朋友过渡到的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做哪些准备?

在之前几期中,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园长温剑青和筑桥实验小学低年段负责人、资深班主任李洁秀老师(点击可回顾)就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今天,第一教育邀请到的是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教研组长孙菊芳老师。

孙菊芳老师是上海市优秀班主任、静安区园丁奖获得者,有近30年教学经验,深耕低年级教学,她现在所教的二年级学生,正是年受疫情影响,在大班寒假后直接进入小学的孩子。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教研组长孙菊芳)

两年前,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上海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从1月寒假放假以后,一直到9月升入小学,中间有8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没有集体活动和学习。

进入小学后,尽管有学习准备期,教学放慢进度,但与以往的一年级新生相比,他们的适应性弱、适应期更长。

不少孩子对自己新的学生身份认识不够,他们不知道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遵守哪些规则,上课又意味着什么。他们也缺失了由幼儿园带领去小学参观上课、由家长带领参加小学开放日的环节,对学校的概念也比较陌生。

年11月,一师附小一年级新生入学“双满月”后,对家长开放课堂。此次的家长开放活动,与往年安排在“满月”时相比,推迟了1个月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学前阶段为了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进行的心理、能力、习惯各方面的准备。在疫情居家期间,家长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呢?

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什么是时间观念呢?时间观念就是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如何规划时间的方法。

居家生活,没有了上课、下课铃声、没有了老师的提醒,孩子做事、活动的时间比较宽裕。

进入小学后,小学生需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如不迟到早退、独立安排课间休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因此,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尤为重要,这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前提,更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01

使时间可见

家长可以在家里的墙上挂个钟,在孩子的书桌上放台小闹钟,教会孩子看时间,在游戏中巩固认识时间的能力。

如可以亲子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孩子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家长回答整点时间,然后孩子找出相应时间的钟面。或者家长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孩子指着钟面回答时间。

家长还可以就现在的钟点问问孩子:早一小时是几点?晚两小时是几点?孩子找出相应时间的钟面回答。

当孩子能熟练认识钟面时间后,家长可以常常问问孩子:现在几点了,你想干什么,或者告诉他我们该去干什么?

有了“时间”这个概念,可以提升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02

知时间长短

半小时有多长?一分钟有多短?孩子没有明确的认识。

家长可以让孩子叠叠自己的小袜子,看看一分钟能叠几双?帮奶奶剥蚕豆,看看一分钟能你剥几颗?奶奶能剥几颗?

而半小时呢?你和爸爸各能看多少页的书?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初步了解时间的长短,体会到不同的人用同样的时间做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结果,感知时间易流逝的特点。

03

将时间分块

幼儿对整点时间认得较清楚,所以,可以和孩子将时间分块,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将各类活动放到各个时间块里。如叠被子放在早晨块,把看书、画画放在上午块,午睡、运动放在下午块……

小朋友肯定也很乐意和家长一起商量着,根据自家情况细化居家生活作息表。

04

按时间做事

居家生活作息表,就如学校里的课程表,孩子按计划表执行,可以自己给家人说说自己今天计划完成的怎么样,做得好的,给自己一颗小红星、一个大拇指。家长定期给孩子做反馈、评比,我们相信通过一周、两周、一个月……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变化。

当下,大多数的父母也居家工作,建议家长也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制定出来。

把全家的计划张贴在一起,让孩子看到家长的计划执行力。让我们的家长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来做时间的管理者,做时间的主人。

05

把时间存储

建立时间观念,珍惜时间,专心做事,就能做时间的主人,能有更多的时间支配。

孩子若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早完成,节省的时间可以记录在“时间储蓄本”上,累积到一定的时间,可以奖励孩子自由安排。以此激励孩子养成做事专注有效率、不拖拉的好习惯。

进入小学后,拍球是一项必备技能

孩子要提高交往能力

由于疫情,幼儿停学居家,长时间缺乏和同伴的交流,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

小朋友们有的迅速融入新集体,接纳新朋友,开开心心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有的安安静静的,有的哭着吵着不肯进校门。在学校里遇到问题,有的找老师帮助,有的受了委屈也不会说……

家长常会以孩子胆小、孩子太皮来解释一些问题,解决一些矛盾。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也要重视。

01

悦纳自己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自我认知同他人理解之间能够逐步达到平衡。

如果一个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比较差,不能对自己作出切合实际的认识,就很难完成角色识别与角色定位,其社会化发展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根源。

在日常中,我们看到有的孩子胆怯、不肯主动举手发言;活动时一直退缩在后面,与人交往非常被动。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们在家里可以定期进行“露一手”的展示活动,让孩子弹奏新练成的曲子,介绍自己创作的一幅画,学会的一项小家务……家长真诚地夸赞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接纳的程度。

02

尊重他人

礼貌用语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就是在家里和家人相处,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您”等。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听到了礼貌用语,心里非常高兴。

每天我们要做抗原测试、核酸测试,那些大白们、志愿者们为了我们的健康安全,一直奋斗在抗疫第一线,我们对他们心存感激,按要求配合他们的工作、对他们说声谢谢,也是对他们的尊重。

对孩子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他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03

接受“拒绝”

低年级孩子之间很容易因意见不同而产生不愉快,常因被别人拒绝而觉得某某同学对他不好。

所以,家长要在合适的时候,以适当的理由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或者延时满足孩子。也要教会孩子,如果遇到不同意见,可以说说:“你讲得有道理,但我是这样想的……”

在家里,以电视新闻、小区见闻等为话题,一家人可以运用“角色模拟”的方法,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励孩子走出自我的狭小天地,逐步了解自己与他人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减少、消除了自己的埋怨情绪,人际关系就增加了一份温情。

04

乐于助人

帮助他人,是一种积极的亲社会行为,是赢得他人好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好办法。在家里,家务事帮着做,既减轻了长辈的负担,又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

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介绍小区里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征求孩子的意见,看看哪些物资可以送给老人解困。

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帮助孩子较快地适应新集体。和睦的同学关系是满足孩子社会交往需要,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年一师附小一年级“双满月”展示汇报活动中,就有跳绳项目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阅读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阅读可以开拓思维、提升理解能力。

在幼儿期,如果培养了阅读兴趣,进入小学学了识字方法和拼音后,孩子的阅读兴趣、能力会有显著提高。随之,表达用词更丰富、更书面化。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

1.一个小书橱

摆放孩子喜欢的书。孩子要学会自己整理书橱。我们可指导孩子按书的开面大小摆放,可以按内容的分类摆放……

2.一个阅读角

一把舒适的椅子,一盏护眼的台灯,一个安静的处所,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

3.每天一刻钟

幼儿的阅读起步,可以时间短些,我们先从有阅读的动作开始,再有时间的要求。有了阅读的兴趣,再慢慢延长时间。

4.每天一交流

我们希望家长能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对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映出孩子对内容的理解、记忆,也可以通过家长的观点丰富孩子思考的角度,引领孩子思想的成长。

5.每月一次书店(图书馆)

疫情后,每月可带孩子去一次图书馆借(还)书,或去书店挑选、购买新书。

推荐一些与幼小衔接有关的绘本:

(1)?面对上学的不安——《小阿力的大学校》

(2)?热爱学习——《我喜欢书》

(3)?遵守规则——《大卫上学去》

(4)?情绪的来由与感觉——《我的感觉》系列绘本

(5)?情绪管理与自处——《我的情绪绘本》

(6)?学会表达——《不要哭清楚地说》

居家防疫,让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期待着小朋友们能依然有规律地生活,学会管理自己、关爱身边人,养成好习惯,期盼你们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丨曹轶姗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