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内涵发展之路让生命扬帆远航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fk/mip_9116602.html
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fk/mip_9116602.html

摘要:学校内涵发展,可理解为现代学校应在软硬件建设、师资、管理、教科研、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要办得有风格、有个性、有特色、有品位。

关键词:内涵发展生命活力文化育人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这样描述理想中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个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计算机房。这样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

学校内涵发展之路如何走?应该说,朱永新先生所描绘的理想中的学校恰好精当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学校内涵发展,可理解为现代学校应在软硬件建设、师资、管理、教科研、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要办得有风格、有个性、有特色、有品位。

众所周知,教育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它不仅仅是今天培养的合格学生,更是未来德才兼备的合格公民。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于教师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孩子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

让每个接受过教育的孩子都能抬起头走路,挺起胸做人,有理想、有自信、有个性、有创造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所以,让生命扬帆远航,应是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

下面,我试着就我校“走内涵发展之路,让生命扬帆远航”这一学校内涵发展主题从四个方面来交流我们的主要举措。

一、更新办学理念,突破发展瓶颈

近年来,我校的招生范围逐年扩大,现已达方圆20平方公里(丰隆初中、书台初中、上方初中、武东初中、伯玉初中相继并入我校),但因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身边是省级重点高完中,又紧临射洪县城),一直面对的是50%后的生源,问题学生、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几乎集中在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素质、学习品质等都差异较大,加之教师流动大,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校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学业优秀的学生招不进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令人堪忧,学校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然而,面对困境,我们并没气馁,我们坚信:困难只会是暂时的,只要会辩证看待问题,“劣势”也是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一切为师生的发展着想,迎难而上,一定可以把事业做好。我们更相信: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的可塑性是极强的。退一万步讲,即使这些孩子将来成不了业界精英,但通过我们的教育,他们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就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我们不能去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我们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担当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学校真正成为他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有人说:“一个学校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效果。”要突破发展瓶颈,我们就得调整办学思路,要取得长足发展,我们就得更新办学理念。一方面,我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广泛听取各方建议,一方面,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从学校实情出发,再三斟酌,反复论证,终于确立了“提升教师、塑造学生、影响家庭、文明邻里、和谐社会”这一办学理念。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我们提出了以下观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才观。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育人观

“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

“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

“做好了才叫做了”的质量观。

二、创新管理机制,增强服务意识

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学校领导干部除了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还应增强为师生主动服务的意识,不仅要变“给我干”为“跟我干”,更应忧师生之所忧,急师生之所急。学校发展,既需科学管理,也少不了人文关怀。所以,我们大力实施依法治校,做到民主管校,尽可能的调动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我们从师德建设人手,倡导树从教志向,修从教品德,练从教技能,通过“引路、搭梯、把关”等措施,积极开展以“师道专、师风正、师纪严、师心慈、师学博、师业精”等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活动,建设具有高尚师德的校园文化。同时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载体,建构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我们力求通过文化的经营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做到以文化引领人,以文化滋养人,以文化激励人,构建提升内涵建设的“强力*团”。

首先用“厚德”承载教师文化。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教师文化的核心。我们在青年教师中切实开展了“读书工程”。五年多来,学校除了坚持每年为教师订购了《人民教育》、《四川教育》、《教育导报》、《班主任之友》等相关教育报刊杂志及大量书籍和光碟。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成立师资培训领导小组,深入分析教师现状,认真研究校本培训方案,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编印了《给教师的建议》、《育人艺术招》、《影响教师的经典教育案例》、《学困生转化实施指南》、《教育教学艺术》等近十本书籍。通过读书笔记展评、师德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发教师对新时期师德进行思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重塑师德新形象。

其次用“制度”滋养教师文化。做到在刚性的制度管事中融入人文关怀,力争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商量,让制度成为一种激励,激励教师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当制度转化为自觉的习惯,它便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引领教师在常态的活动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再次用“师能”提升教师文化。学校积极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舞台,引导教师经历一个“学习感悟——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循环过程,让感悟与实践对接,把理论和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三、拓宽育人途径,彰显青春活力

我非常赞同马斯洛高峰体验的理论。当一个人在学校里只以学业发展作为个人发展的全部,当我们的教育只剩下书面考试的时候,那学生成功的体验只有在取得好成绩后,这样的教育之下大多数学生自然缺乏成功的体验,他们就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不使人压抑、扭曲呢?

失败固然是成功之母,但对于学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失败和成功对他们都有着不断复制和感染的作用;教育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有高峰体验,让所有的生命都能参与体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我们竭尽所能,努力拓宽育人途径,力争让每一个青春的身影都精彩。

张伯苓先生说过:“以德育为万事之本。”我们针对学生实际,以德育为抓手,着力通过以下途径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一)以学生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规范学生行为,开创育人新局面

学校以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及法制教育为主线,弘扬民族精神为重点,着力于礼仪、诚信、平安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的文明风范。不管是七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年红领巾、学生证的佩戴,还是值日班长制、值周班长制、文明礼仪岗等的建立,都是让广大学生参与自主管理。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中学生行为十不准”整治活动和“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整顿学生仪容仪表,把理发师请进校园,规范学生发型;把学生吃饭、嬉戏、服饰、发型不符合规范,乱丢、乱倒、乱扔等不文明现象录下来,制作成光盘给学生反复播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反复播放《中学生行为规范》、《安全警示录》等教育光盘;开展“师生生活技能”大比舞,在规定的时间标准里进行务内整理,折叠被盖,摆放物品,评选能手、高手等活动,师生在同一平台互动交流、体验,以提高师生文明规范水平。

通过评选文明示范标兵,文明学生、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等,提升集体荣誉感,养成文明守纪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请法制副校长办讲座、讲案例,法制教育进课堂,办法制手抄报。

(二)挖掘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提升育人质量

1、以“学生成长为本”编写校本课程。

我们组建了由校领导、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组成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了《金华镇中德育校本课程纲要》,学校结合实际,拓宽载体,突出重点,开发了以弘扬民族精神,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校本课程《礼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本、《中学生自我保护问》等。

七年级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习惯、安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八年级重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心理健康、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九年级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家乡、职业渗透等方面的教育。校本课程统一纳入学校全学年教学计划中,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做到计划、师资、课时、教材(或资料)、纲要、备课六落实。

老师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研究编写了一篇篇生动的小课文,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每学期达16课时,每周一节的德育校本课成了孩子们的成长指南。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我校教师的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开发了以“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潜能”为核心的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实践等方面的校本选修课程,如编印了《书法》、《栽培与养殖》、《电子与陶艺》等自制教材,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特长,近两年来我们的校本选修课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课。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构建校园德育网络,落实德育管理。学校建立了学生督导组、教师督导、行*值周巡视等行为规范管理网络,抓好了班风考核评比活动。

开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打造和谐班级。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增强育人效果。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系统组织学生观看安全、德育专题片,利用闭路电视网络收看时事要闻,如“抗震救灾”、“神七宇航员太空出舱活动”等直播报道。

3、挖掘地方资源。

建设德育基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我们充分利用了陈子昂读书台这一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于渊烈士衣冠墓等场地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场开展朗诵、演讲、故事大会、扫墓等活动。

加强校企联系,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清见公司、金华电航、硅铁厂、恒立服装厂等联系,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