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样的书店能够成为城市文化地标 [复制链接]

1#

位于239米的上海中心朵云书院旗舰店

曾被誉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书店”的伦敦福伊尔书店

1732年开业的里斯本贝特朗书店

巴黎莎士比亚书店重新开门营业后的这60多年的时间里,大约有10万人曾经在此留宿

尽管互联网对实体书店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一些书店消失了,但总有另一些书店在兴起,无论是在全世界,还是在中国,在上海。

由于文学作品的社会性,对于它们的阅读必然会伴随着大量评论的出现。20世纪上半叶巴黎最重要的两家书店(也有可能是20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两家书店)出版了几本回忆录式的图书,让我们有机会接近那些传奇式的书店。

阿德里安娜·莫尼耶的《奥黛翁街》和西尔维亚·比奇的《莎士比亚书店》让我们看到了伟大书店的发展历程。我们甚至还能在书中读到和书店财务有关的事情,1915年莫尼耶能够把书友之家书店开起来,要感谢她的父亲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获得的赔偿款,而比奇的母亲则把自己的毕生积蓄给了她,用以支持她的事业。1919年,比奇在家附近开了一家书店,并在两年之后把它搬到了奥黛翁街。对于莫尼耶和比奇而言,这项事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经常见到那些常来光顾她们书店的作家,而且和他们交上朋友。她们的书店里所卖的书有很多都是这些顾客所写:瓦尔特·本雅明、安德烈·布勒东、保尔·瓦莱里、于勒·罗曼和雷翁一保尔·法尔格等人都是书友之家书店的常客,而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普雷沃、安德烈·纪德、詹姆斯·乔伊斯和瓦莱里·拉尔博等人则经常光顾莎士比亚书店。乔伊斯全家都和莎士比亚书店有着不解之缘:年轻的乔治和露西娅在莎士比亚书店从其所在的原址杜皮腾街向奥黛翁街搬家的时候,还曾帮忙搬运过大件小件的行李,后来莎士比亚书店就变成了乔伊斯一家人的办公场所,他们甚至在那里接收信件、存放钱物。

莫尼耶曾说过作家们和有文学素养的读者们的光顾是“美妙的来访”。而人们到比奇的书店去时则往往带着“朝圣”的感觉,毕竟那里是毕加索、庞德和斯特拉文斯基曾经去过的地方。这两家书店还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有外借图书的功能(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曾解释说自己“当时压根儿没钱买书”)。在莎士比亚书店中还有一间客房——也就是说它同时拥有书店、图书馆和旅店的功能。

1941年的一天,一名“德国高级军官”出现在了比奇面前,用“极为标准的英语”对她说他想买一本橱窗里摆着的《芬尼根的守灵夜》,而她却拒绝了。半个月后,军官再次现身,并且对比奇进行了恐吓威胁。于是比奇决定关门歇业,并把图书都藏到了同一栋大楼的另一个房间里。

莎士比亚书店于1951年在布彻斯希街37号重新开门营业,还更名为“米斯特拉尔书店”,直到比奇去世后的1964年,店主乔治·惠特曼才把店名改回“莎士比亚书店”,以此来纪念他所崇敬的先驱比奇。他从米斯特拉尔书店建立之初就在书店里放了张床,还架了口锅来加热食物,同时设置了一间图书室给那些买不起的人借书看。这种书店-民宿的模式持续了几十年:为了维持这种模式,惠特曼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隐私,他就这样和不同的陌生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着。在莎士比亚书店重新开门营业后的这60多年的时间里,大约有10万人曾经在此留宿,而书店对他们的要求则是在闲暇时给书店搭把手,同时还要求他们坚持阅读和写作。在书店里,旧书和新书混杂在一起,沙发和扶手椅都允许人们随意使用,就像图书馆一样。惠特曼的座右铭就写在这座图书的迷宫之中:“对陌生人热情一些吧,他们可能都是天使的化身。”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惠特曼曾多次声称自己最伟大的作品就是莎士比亚书店:书店中的每一个房间都是这同一本小说中的不同章节。

几乎每家书店里都会有那么一小块旅游类图书专区,但我接下来要说的这几家书店怪就怪在,它不像那些专门卖儿童图书、漫画、旧书、绝版书的店那样专门卖旅游类书籍,而是整个书店的主题就是旅行:在这些书店里,图书不是按种类分类的,而是按照地理概念来划分的。

这类书店中最有名的大概要属阿泰尔书店,它的总店位于巴塞罗那。这家书店里卖的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全都是按照大陆和国家来划分的,所以你会在某个国家的旅游书和地图旁边看到那个国家的作家们的作品。在这些书店里,图书分类的方式和它所售卖的图书一样都是主角。如果你沿着阿泰尔书店给你设计的路线走下去,穿过橱窗,你会首先看到一个公告牌,公告牌后面摆放着很多家居杂志。再然后就是小说、历史书和旅游手册,都是关于巴塞罗那的,之后则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书籍:从加泰罗尼亚、西班牙、欧洲到其余的大陆,整个世界就分布在了这家两层楼的书店之中。在一楼还有卖世界地图的地方,最里面还有一家旅行社的摊位,因为无论是公告牌上的信息、杂志的内容还是阅读后的感受都促使着读者踏上旅途。

位于西班牙赫罗纳市的尤利西斯书店有一个别名,叫“旅途书店”。与阿泰尔书店的两位老板阿尔伯特·帕德罗尔和何塞普·贝尔纳达斯一样,尤利西斯书店的老板何塞普·玛利亚·伊格莱西亚斯自认为比起书商或是编辑来,自己更称得上是一位旅人。而在巴黎的尤利西斯书店,女作家凯瑟琳·道曼甚至在每个夏天都会让自己的这家书店随着自己一起到外地去。

这类书店通常都会有一些醒目的标语,例如“旅行者的天堂”之类的。马德里的德比亚海书店的宣传语就突出了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