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妙手补书传承文明天水市图书馆古籍修复 [复制链接]

1#
值得信赖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年新年伊始,尘封于历史中的天水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打破沉寂,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图片网、新天水、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等多家媒体于1月6日、7日相继对天水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进行了报道,古籍守护人与他们守护的文明一起,迎来了高光时刻。

修复之路的任重道远

年9月16日,天水市图书馆馆务会研究决定古籍修复工作全面展开。靳永红馆长指出,“天水市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点,担负着保护古籍,修复古籍延续古籍寿命的重任,各位古籍部的同志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准备工作做足,把工作做细,做到修旧如旧,要有使命担当,把古籍修复工作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一直做下去。”

按照工作计划,天水市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人员对馆藏古籍《易经体注大全合参》等一批破损古籍进行了修复。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待修复的古籍已严重脆化、絮化,有的残缺不全,有的薄如蝉翼,有的板结如砖。为了拆开一本古籍,通常需要两位古籍修复师合作花费近一个小时时间。根据《古籍藏品交接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每天从库房取出破损古籍,进行登记和破损定级,制定修复方案。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书叶整理、封皮简单修复、装订、上皮、穿线、贴签等工作。最后登记古籍修复档案,将修复古籍入库。经过精心修复,许多破损古籍恢复了其端庄的姿容。目前共修复古籍页。天水市图书馆在我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开展了古籍修复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古籍守护人的妙手回春

古籍修复主要靠人工完成。修复之前,修复师们需要拍照、量尺寸、记页码,记录书籍原貌,然后将古籍拆开,还原成纸张的形态,逐叶修复。要熟练掌握修复技术,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年,天水市图书馆搬迁新馆,初步形成了“古籍保护”的理念,但因修复能力、专项经费、专业人员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古籍修复条件还未形成。尽最大努力妥善保存,使其避免进一步损坏是我们对古籍最大的爱护。然而,天水市图书馆人保护、修复古籍的脚步从未停滞。为了与时间赛跑,抢修古籍刻不容缓。要么带着古籍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寻求帮助,要么培养起一批自己的古籍修复师。我们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多年来,天水市图书馆古籍部的老师们不辞辛劳,肩负责任,先后赴天津、上海、贵州等地参加国家、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班,潜心学习古籍修复技艺,通过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的培训和考核,具有多年的古籍函套制作经验,具备《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22-五级以上破损古籍的修复及基础维护能力。古籍部主任李东晖有幸成为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师友宽先生的闭门弟子,天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他们是真正的古籍守护人,妙手补书,堪称一绝。虫蛀、鼠啮、霉蚀、粘连、酸化、老化……破损古籍带给他们的问题多种多样;去污、脱酸、修补、装订……他们技法精湛使古籍尽可能恢复原貌;分叶、编号、修补、溜口、喷水、倒叶、折叶、修剪、整理、压平、钉纸捻、穿线、装订……在他们手中20多道工序浑然一体。也许多年的兢兢业业从未像今天得到如此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