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闭架式服务到坐拥书山寻找宁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bdfyy999.com/

曾几何时,“隐藏”在西夏区(原新市区)同心路的老宁夏图书馆,有多少银川市民知道它的所在?如今,每到周末节假日,位于人民广场东侧的宁夏图书馆门前等待入馆的人排成了长龙,方正大气的现代化图书馆,早已成了都市人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方净土。

从“闭架”式服务到“坐拥书山”

——寻找宁夏图书馆的发展印迹

讲述人:宁夏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岗年龄:52岁

与自治区同岁的宁夏图书馆,从年起才终结了有馆无舍的历史。年,自治区50大庆之时,宁夏图书馆新馆落成并成为银川市的新地标之一。作为映照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镜像,宁夏图书馆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点滴变化,无不折射出时代进步的轨迹。已在宁夏图书馆工作近30年的研究馆员王岗,对宁夏图书馆的几段重要的发展节点记忆犹新。

“闭架”式服务主导20多年

王岗年进入宁夏图书工作,在她的记忆中,宁夏图书馆与自治区同岁,年至年有馆无舍,一直在租用其他单位的楼舍。年,宁夏图书馆舍在西夏区同心路建成开放,正式结束了有馆无舍的历史。

年,老宁夏图书馆在西夏区同心路建成开放。(资料图)

初建的宁夏图书馆,按照图书馆建筑要求建造,有一个平方米的三层主楼(包括了借阅区和业务办公区)和一个六层的书库。建馆之初,图书馆人气还比较旺,读者只需要办理一个借书证,就能免费阅读。上世界90年代,全国各类图书馆均陷入低谷,购书经费少,所购书刊有限,少数期刊杂志要付费借阅。由于图书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老城区读者到图书馆一来一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在4个小时左右;附近市场商贩车辆摊位将图书馆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人声嘈杂,慢慢图书馆人气下滑,门庭冷落、寥无几人。

借书证、借阅证(资料图)

年,王岗参加了全国图书馆“机读目录”培训,对她的触动很深。那时宁夏图书馆没有一台电脑,所有工作都是人工完成。图书目录是手书卡片式墓里,借阅也实行“人书分离”,由于老馆的“闭架”式服务,在海量的书籍中,读者借阅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是需要费些力气的。读者要先在目录柜中查找需要借阅的图书目录卡,然后填写索书单,最后由工作人员去书库里找书。读者翻检目录费时,馆员找图书费事。直到年,宁夏图书馆才有了第一台“”电脑,还是放在文印室里用于行政办公的。

经过了20多年,老图书馆由于管道老化,经常会发生管道爆裂,书库被淹的情况。王岗至今清晰记得年4月发生的一次消防管道爆裂事故。当时水喷得非常厉害,地面上水最深的地方已没过脚踝。那会刚停暖,天气很冷,大家伙把书架上的书搬下来,清扫积水、擦干书架,个头矮点的同事要站在凳子上、垫着脚尖去够,稍一倾斜,水哗啦就下来了,冰水顺着脸、脖子、胳膊灌进衣服里,透心凉。

年,“闭架”式运行了25年的老宁夏图书馆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勒令闭馆。闭馆期间,全体职工进行了计算机培训,开始做“回溯建库”,建立“机读目录”,同时对所有书籍进行整理,期待着新馆的建成。

年,位于人民广场东侧的宁夏图书馆新馆建成。(资料图)

宽敞的阅读大厅

新馆开启全民阅读新时代

年,宁夏图书馆新馆建成,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工程之一。也就是这一年,宁夏图书馆软硬件设施、服务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王岗回想起那时的搬迁工作,同样是艰巨无比。万册图书,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要从老馆搬到新馆,工作强度很大,每一捆图书打包、每一趟图书押运、每一次图书上架,大家都毫无怨言,加班加点,期待着新馆的“登台亮相”。

新的图书馆建筑面积平方米,有个阅览座位,最重要的是自动化系统替代了人工作业。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就购入了40台计算机,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实现了自动化,可向读者提供图、文、视频等各类检索方式和图书、期刊、文献的在线阅览。年8月开馆至当年年底,短短几个月,读者接待量就达到20万人次。

年年底,图书馆搞了一次读者联谊会,王岗碰见了一位熟识的老读者。老人家是宁夏图书馆的忠实读者,从西夏区的老馆一直追随到新馆。他激动地说,“我亲历了宁夏图书馆的发展,见证了图书馆从人工化到自动化的变化,老馆没有的服务项目,新馆都有了,这着实让我感到兴奋、欣慰和感动。”图书馆是一个很有粘合力的地方,很多老读者都是一路陪伴着图书馆成长的。每次遇见,王岗都会亲切地道一声:“您来了”。

自助借还书机让读者体验到了智能化的方便、快捷。

读者在电子阅读屏前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