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图特展展出两百余件手稿,公开唯一茅盾存 [复制链接]

1#

“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开幕。

在过去的“纸上岁月”,手稿曾承载了无数人的智慧火花与思想轨迹。

11月8日,“书情写意上海图书馆阅读季”年度馆藏精品文献大展——“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上海图书馆(下文简称“上图”)年以来入藏的现当代名家手稿两百余件,首次公开了目前发现的唯一茅盾存世的《简爱》译稿等珍贵文献。

这是上海图书馆自年以来,连续第15年推出年度馆藏精品文献展览。

茅盾《批评家》

十大类手稿,包括今天依然活跃的名家的手稿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按手稿的内容与形式分为十个类别,即文稿、诗稿、译稿、论著、书信、日记·笔记、剧本·题词、科学家手稿、乐谱、画稿。展览将从11月8日延续至11月27日。

茅盾《珍雅儿》

由茅盾之子韦韬于年捐赠的16页《珍雅儿》吸引了很多读者的注意力,这份手稿从未发表,其实是茅盾译《简爱》的未完译稿,经上图考证确定为佚稿。“珍雅儿”这一翻译并不容易让人想到《简爱》,但翻开此份手稿,文首有原著名“JANEEYRE”,内容也恰是《简爱》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译文。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工作人员、本次展览策展人刘明辉表示,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茅盾存世的《简爱》译稿。

由贺绿汀后人于年捐赠的混声四部合唱钢琴伴奏谱手稿《游击队歌》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游击队歌》原为齐唱,作于年冬贺绿汀随演剧一队到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进行休整期间。年4月贺绿汀到武汉,将此曲改为四部合唱,在作曲家黄自追悼会上首演,后成为武汉市各大群众歌咏会上的保留节目。此次展出的手稿是贺绿汀以钢笔书写于开明书店制乐谱簿,属未完成稿。

此外,作家、翻译家高莽《我的家——老虎洞》初稿和第三稿、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部分底稿、新闻学家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付梓前的手稿等已故名家的手稿文献都实为难得一见。

周克希《包法利夫人》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今天依然活跃在各自领域的名家的手稿,如作家叶永烈“红色三部曲”之一《红色的起点》的手稿、作家赵丽宏从年至年的部分散文手稿、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的医学研究笔记卡片、翻译家周克希翻译《包法利夫人》的第一稿等。周克希还从事数学研究多年,因而此次展览还有他年为研究生授课撰写的《黎曼几何》备课笔记。

周克希《黎曼几何》备课笔记

公开手稿征集,姚雪垠之子捐赠茅盾致姚雪垠的书信

上图副馆长周德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举办此次展览,一是感谢手稿捐赠者,二是促进馆藏利用、服务大众,三也是一次公开手稿征集。

在开幕当天,著名作家姚雪垠之子姚海天便向上图捐赠了48封茅盾致姚雪垠的书信,成为展览后上图接受的第一批重要手稿。这些书信的内容为茅盾自年至年谈《李自成》和文学创作。

对于茅盾的这批书信,姚雪垠生前极其重视,装订成册珍藏(内含22通),并在用毛笔手书的《前言》中说:“茅公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老将之一,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有杰出贡献,而他谈论小说艺术技巧的意见又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故相信他的书信必将为后代所珍视。”

据悉,近十余年是上图手稿征集与收藏取得重要收获的时期,上图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的手稿收藏全部得自于海内外个人的捐赠。在手稿资源日益稀缺和市场化的当下,上图近年的手稿征集数量仍不断增长,且连年有大批量捐赠,名家书信入藏量也尤为喜人,填补了多位名家的手稿空白。

夏衍《林家铺子》

夏衍《祝福》

此外,上图在乐谱、画稿和科学家手稿的征集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夏衍《林家铺子》《祝福》的电影剧本手稿;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封面设计稿、《三毛学法》画稿;丁聪《二马》插图画稿;朱践耳《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乐谱手稿;徐匡迪的《讲学笔记》等。截至目前,上图已形成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其手稿收藏规模在我国各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周德明说:“手稿的征集其实是一种抢救性工作。现在电脑普及,手稿越来越少,不少手稿的主人逐渐走入暮年。我们也是在和时间赛跑,为传承文化贡献上海图书馆的力量。”

萧红致萧军的第三封信

增加读者互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