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书出版中书稿编排有什么要求出版编辑喜欢 [复制链接]

1#

我们知道一本完整的书稿由封面、扉页、版权页、内容简介、序、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组成,在写作过程中,只要有这些一本书的框架主体就全部都有了。不过,有了这些还并不是全部,很多作者花费很多心血写了一本书,主体一个不少,内容架构等也很都不错,但交付给出版机构或者出版社的时候,编辑老师还是不愿意多看,甚至直接拒接,这是为什么?其实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书稿的编排问题,那么在传给出版社之前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真正的让书稿完备齐整,让出书的过程更加顺畅呢?我们一一细说。

一、正文

传给出版编辑的书稿一般用word版,页面纸张大小采用A4,正文用小四号或五号字体,行间距在1~1.5之间。

二、标题

标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让书稿的编排更加统一,做到全书的协调一致。科技类的书稿标题序号一般用数字,社科类书稿的标题序号一般用汉字。正文中一、二级标题居中书写,三级及以下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成行。

有的时候书稿的标题会将数字和汉字两种结合起来,例如《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四版)》标题的编排就是这样,有兴趣的可以找找看看。

注:文稿中不应出现孤立标题,需避免出现只有1.1.1而无1.1.2等后续标题的情况。

三、插图

1.编号:图要按章或节进行编号,形如“图1-1”或“图1.1-1”。图中若有分图,可加(a)、(b)、(c)…或(1)、(2)、(3)…表示。如果全书体量小图片少时,可全书连续编号,如(1)、(2)、(3)…在正文中图编号表述应准确,如“如图1-1”“见图1-2”等,而不应该是“如上图”“如下图”等。注意全书图依序编号,不要有错漏。

2.图题:图题要符合图片的内容,简明扼要,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注:图编号和图题置于图的正下方,分图题排在分图下方。图号与图题文字之间空一格,用字宜小于或轻于正文,注意正斜体。图注和说明文字排在图题下面。

3.图片:图片需清晰、直观、规范,大小、比例合适,线条分明,主线条稍粗,辅助线略细。图中文字或者数字符号一般应小于正文,并注意正斜体等。

4.引用图:需注明来源。

四、表格

表格一般由表号、表题、表头、表身以及表注等构成。一般分为全线表、省线表、三线表、无线表等。全书中的表格的形式尽可能保持一致。

1.表号:表号和图编号一样,按照章或者节来,“表1-1”或者“表1.1-1”。如果全书体量小表格少时,可全书连续编号,如(1)、(2)、(3)…注意全书表格依序编号,不要有错漏。

2.表题:表题应简练明确,突出表格的主题,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注:表号和表题置于表格正上方,居中,表号及表题之前空一格。

3.表头:表头中不应使用斜线。表头栏目归类准确、简洁,居中。表头中量和单位的标注形式可以采用量的名称/单位符号”或者是“量的符号/单位符号”。若单位全部相同时,应在表的右上方统一标注。

4.表身:表身中文字居中,若文字为多行时需左对齐。表身中的数据不应带单位。

5.表注:对表格或表格中的某些内容加以注释或说明的文字。

6.续表:跨页的表格,在表的右上方写“续表”。

7.表格文字:表号和表题的文字应该小于或轻于正文用字。表头文字要小于表题用字,表身文字不应该大于或重于表头用字,表注用字则不应该大于或重于表身用字。

8.表格用线:表框线应用粗线,其他的则用细线。

注:表格用线、用字宜全书要统一。

9.引用图:需注明来源。

五、公式

一般使用公式编辑器录入,有的可能想点击文档中的“公式”或者“插入新公式”然后直接输入,但这种情况在之后的正式排版中可能会软件(ID等)不匹配,公式显示不出来或者乱码。

1.公式序号:重要或者要引用的公式需加序号,以便引证和检索。公式可按章或节编号,外加小括号,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1-1)”或“(1.1-1)”,置于公式右边行末。如果全书体量小公式少时,可全书连续编号,如(1)、(2)、(3)…正文中引用时用“式(1-1)”

2.公式字体:全书公式字体统一,一般为“Timesnewroman”,字号和正文一致或者小于正文,需要注意正斜体,大体上运算符号、函数名称、括号、极限符号、汉字等使用正体(不加粗、不倾斜、无下划线),如sin、cos、tan、ln等;变量要用斜体x、y等。公式中的矩阵以及向量等应加粗。

3.公式排版

(1)简单的公式随文排,复杂或重要公式单行居中排。

(2)公式太长一行放不下时,可以在等号(=)或者运算符号(+、-、×、÷等)处进行换行。

(3)一个公式包含多行时:可左对齐也可等号处对齐,整体居中排。

(4)若多个公式共用一个序号,序号上下居中,靠右排。

4.公式与公式之间需汉字链接的,汉字直接用word输入。

5.全书公式格式要一致。

六、参考文献和注释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类型有:专著[M],期刊文章[J],论文集[C],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不过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一般多为专著以及期刊文章,其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M]

[序号]作者姓名.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

[1]田可文.中国音乐通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dUniversityPress,.

2.期刊[J]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1]邸胜苗.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工,,8(03):-.

[2]Anderson,R.C.FrameWorksforComprehendingDiscourse[J].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14:.

其他还有论文集、电子文献、报纸等,不再一一赘述。

注:如有英文参考文献,则需注意

1.作者姓名的表示方法:只有一人时,姓在前名在后(姓,名首字母.);两人以上时,第一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的作者是名在前姓在后(名首字母.姓)。如果有多个作者,每位作者之间用“,”分开,最后的两位作者之间加“”;如有六位以上作者,则只列出前六位,后面的用“etal”代替。

2.对于编写(主编)的书籍,应在作者名后面用括号标明:主编只有一位时用(Ed.),两位及更多时用(Eds.)。

3.同时英文参考文献也需要注意书名/期刊名斜体。

4.标点符号后空一个字符。

例:

[1] Keevil,S., R.Padovani, S.Tabakov, T.Greener  C.Lewis. IntroductiontoMedicalPhysics[M]. Florida: CRCPress, .

[2]GibbsJ.T.,Huang,L.N.(Eds.).Childrenofcolorsychologicalinterventionswithminorityyouth[M].SanFrancisco:Jossey-Bass,.

(二)注释

注释采用页末注排法,即在需注释的地方用①,②…标示(排右上角),在同一页的下方用小于正文的字体(一般小五号)排注释文字,每一页都需重新编号。

以上这些基本上包含了书稿写作中常常会遇到的细节问题,虽然看着不多,感觉也不难,但在实际上如果这些没有做好,然后直接将书稿发给编辑,那真的会令人头大,即便是编辑接受了书稿,在后期的编排、审校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使出书过程变得繁琐,甚至使出版费用增加。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如教材中还会含有习题、定义/定理、案例等,不过这些细节一般情况下会比较容易调整,即便有误编辑一般也不会说什么,在之后再改也行。

将上述的问题都一一做好是很给书稿加分的,即便是整体内容可能比较薄弱,但出版编辑也会喜欢这类稿件,人都是喜欢容易的,能够省时省事的没人愿意啃硬骨头。

另外最后在这里再重点提一下“公式”这一条,如果书稿中没有或者较少就算了,但一旦有大量的公式出现,那一定一定要在最开始就注意使用有效的公式编辑方式,同时注意公式的排版以及准确性,不然出版的难度会很大,甚至是出不了。如果编辑方式不对,有的作者认为自己已经录好了,但就像前面说的软件不匹配,公式打不开,等于是白录,这样要么是自己重录——浪费时间(关键是自己还不一定会),要么是编辑录入——加钱。公式的排版不对或者是公式不准确,这就不用说了要一个一个的调整加大出版的难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