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书资讯丨北京藏传佛教艺术北京藏传佛教文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

主编:谢继胜魏文贾维维

撰文:谢继胜熊文彬廖旸罗文华魏文贾维维李俊王微闫雪郭丽平孙琳杨鸿蛟谷新春周玉州孟丽

图片拍摄:谢继胜魏文

图片统筹:孟丽

目录

后记

我对北京的藏传佛教文物真的不陌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我在宁夏平罗县周城公社当插队知青,学习用各色油漆在玻璃板上画画,画面简洁抽象:绿色的摇曳垂柳,几道波光潋滟的蔚蓝湖水,一弯褐色孔桥,右上方一座硕大的白色喇嘛塔,旁题四个朱红大字“北京风光”。现在回想起来,从元代大圣寿万安寺白塔到清代北海白塔乃至现在,喇嘛塔一直是皇城首都北京城市的象征,正如拉萨大昭寺供奉的随文成公主入藏的觉沃释迦摩尼佛像,藏族同胞认定是整个藏区最为灵验的佛像,汉藏之间,遥相呼应,每念及此,震撼不已。

居庸关券顶斜坡十方佛之一

事实上,北京藏传佛教文物遗存作为元明清以来汉藏及多民族交往的鲜活见证,完全有必要出版一本有研究深度、有高清图版质量的《元明清北京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专著及图册,完整的展示首都北京自元以来汉藏民族交往的形象历史。我们当初策划这个课题时,也试图以文物个案的研究构成纵向历史框架,将北京藏传佛教美术与整个中国多民族美术史的发展与演变结合起来,集中考察北京藏传佛教文物,从留存的寺塔、壁画、金铜佛、唐卡、卷轴画、石刻碑铭、经板印画等个案研究入手,搜集涉及北京藏事的汉藏文史料,结合其赖以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建构北京的汉藏传佛教艺术史,以文物与艺术的特殊视角撰著一部浓缩的西藏地方与中央*权的*治关系史,当然也是元明以来藏族文化艺术在祖国内地的发展传播史。全书将对北京藏传佛教美术的研究作为我国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文化现象加以总体把握,将汉藏紧密的*治文化联系及汉藏美术交流作为主线,从中揭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昌平银山塔林法华禅寺金密檐塔与藏式覆钵塔

因缘巧合,年我本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各方支持下成立了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要申报项目,学校要求教师的研究项目应当与北京市的社科学术规划有关。与王尧先生谈起此事,先生建议我先看看*颢先生年出版的《在北京的藏族文物》提到的线索,最好把北京的藏传佛教文物整体摸排下。第二年申请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设定的题目是“元明清北京藏传佛教美术研究”,最终获批10万元。当时,我与廖旸博士也正在做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就将北京项目纳入大项目中。年,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当时调查的进展,得到邱运华和陶东风老师的支持,将我们的项目列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的招标课题。补助了10万元。为了顺利完成项目,我当时建议研究生以北京项目个案为论文选题,如郭丽萍的法海寺、李俊的碧云寺、贾维维的大隆善寺、孙琳的十三世达赖进京壁画、谷新春的洛阳现存故宫藏传佛教文物、周玉州的藏传佛教金铜佛像服饰等;很多研究生也发表了与北京藏传佛教文物相关的论文,如杨鸿蛟对北京藏传佛教八吉祥图案的研究,闫雪对智化寺转轮藏的研究,以上内容构成了本书个案研究的部分内容。

大觉寺大雄宝殿藏原智化寺三世佛造像

前辈学者对北京藏传佛教文物早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