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小华老师阅读非虚构类图书的习惯需要从小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第11期

《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主讲老师:赵小华本期赵老师要带大家共读的是《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一本非虚构的书。在赵老师的阅读书房里,这是我们第一次共读非虚构类图书。说到非虚构,首先要与大家分享一句话:非虚构阅读,是阅读能力的分水岭。或许在本场讲座结束后,或许在进入到更高的年级之后,大家一定会对这句话有所感悟。在开始这本书的解读之前,赵老师先带大家了解一下所谓的“非虚构”——什么是非虚构类图书?为什么我们要阅读非虚构?我们该怎样阅读非虚构?

什么是非虚构类图书?

以一本比较容易混淆的书作为例子。在之前的讲座中我们讲了《野蜂飞舞》这本书,书里抗战时期艰苦动荡却生动鲜活的故事非常感人,讲座现场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也都深受书中人物和事迹的感动,甚至留下热泪。但是,即便是这种有真实时代背景、真实人物原型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本身还是作家想像、创造出来的,不是纪实的,因此这本书还是属于虚构类。

虚构类图书有很多细分的类别,比如现实小说、历史小说、传统文学、科幻小说、幻想小说、探险小说等。本季阅读书房我们已经一起读过的《夜鸟》《我的妈妈是精灵》《北风的背后》《精灵大篷车》《象脚鼓》《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等,以及我们提到过的《夏洛的网》《流浪的地球》《哈利波特》《荒野求生》等,都是虚构类图书。

非虚构,即真实发生的事实以及那些经过证明的真理。虚构类范围以外的那些图书就是非虚构类图书,我们通常称其为科普性和知识性读物,包括自然、科学、社会、历史、人物传记等,比如《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名人传:爱因斯坦》《人类简史》等。

非虚构类读物往往内容现实,知识性更强,更贴近生活。我们阅读非虚构类图书,通常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

上面这个“虚构和非虚构的对比”会让大家对虚构类、非虚构类图书的特点更加清楚:讲的是事实还是故事?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感受快乐?是否需要按顺序阅读?……知道了这些,大家就可以在脑海中迅速地把自己家书柜里的书分成这两大类了。

为何要阅读非虚构类图书?

非虚构类图书不仅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也都可以得到锻炼,比如理解复杂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迅速了解陌生领域等,而这些能力是我们今后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

1.提供经过充分研究的、有准确价值的事实和真相

非虚构类图书里的内容都是经过无数次研究、论证过的真相,虽然这些真相并非不容置疑,但想推翻它们并不容易。

2.提高对复杂文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的小朋友拿到非虚构图书会说读不懂。为什么会读不懂呢?往往就是因为非虚构类图书里有很多来自你不熟悉的领域的知识。我们之所以读虚构类的书很容易读懂,是因为其中专有名词、术语等的数量比较有限,字、词、句往往都比较常见。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技能

批判性思维,也就是质疑和分析的过程。阅读非虚构类图书,不像读故事一样只需要沉浸于故事和感情的熏陶,而是常常需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以及为什么不是那样,这对于锻炼我们的大脑,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非常有帮助。

4.提高专注力

讲座开始前就听一个小朋友说《科学家如何思考》这本书怎么都看不下去。如果你对一本非虚构类图书里的知识不是非常感兴趣的话,确实容易看不下去;但是,如果你确实需要学习相关知识,那就必须强迫自己看进去、看下去。你强迫自己认真看完一本非虚构图书的过程,就是在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意志力。人的这种专注力一旦从小培养起来,对长大后的助力往往不可估量。

5.扩大词汇量

随着整个世界逐渐往科技为导向倾斜,我们需要掌握更多学术词汇、科技词汇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非虚构类阅读。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非虚构类图书里往往具有较多某个领域的专业词汇、术语,因此当你读了越来越多的非虚构图书,你就能掌握越来越多领域的词汇,对某个领域不再陌生。

6.有助于扩充背景知识

无论是我们更好地理解虚构类图书还是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很多背景知识的帮助。从非虚构类图书中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即便我们在某领域并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很好地阅读、观影、旅行、工作、沟通……

7.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

不断地阅读非虚构作品,不同领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人自然就不容易被禁锢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状态中,而是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完整的思维框架,从而能更加客观、更加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

上面是某西方国家学生群体阅读虚构类、非虚构类读物的图表。图上显示,小学生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读物各占50%;到了初中阶段,非虚构阅读就增加到了60%;到了高中,非虚构阅读又增加到了75%。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需要学习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实用知识,因为只有拥有了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去创造价值,做出一些与人类命运相关的创造和发明。

为了适应成长过程中这种阅读结构的变化,小朋友们有必要从小就养成阅读非虚构类读物的习惯,而不是等到上了高中、大学再被迫去接受。

如何调整自己的阅读结构?

很多小朋友会说,自己一直读的都是虚构作品,已经形成了阅读习惯,面对非虚构作品怎么也读不下去。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阅读结构。下面赵老师告诉大家两个调整的方法:从生活到阅读,从已知到未知。

一、从生活到阅读。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某一种知识我们很感兴趣或者我们需要它去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自己不懂这类知识,就可以马上去找相关的书籍。借着生活中的好奇心或实用性需求,我们能对非虚构类图书生发出兴趣。

二、从已知到未知。举个例子,《夏洛的网》是一本虚构类图书,但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延伸到至少四本非虚构类图书。

《夏洛的网》作者是E.B.怀特,如果我们想了解作者怀特先生的生平,我们可以找到他的传记,像《了不起的作家:怀特的故事》;如果我们想了解怀特先生是如何创作出《夏洛的网》这本书的,我们可以去读《〈夏洛的网〉的故事》;《夏洛的网》里的主人公是一只蜘蛛,怀特先生之所以能创作出以蜘蛛为主人公的故事,是因为他查阅了大量关于蜘蛛的科学知识,如果我们也想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找到《听蜘蛛讲故事》;《夏洛的网》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农场里,如果读完之后你对农场非常好奇,可以找到《DK儿童认知百科·农场》这样的书;……这就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从虚构到非虚构的阅读过程。

怎样阅读非虚构作品?

在阅读非虚构类图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填空”的意识和习惯——我知道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学到了什么?这也就是“提出问题→探究未知→检验知识→回顾知识”这样一个在循环往复中提升的过程。

比如阅读《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和物种起源》,读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对达尔文和物种起源学说自己都有哪些了解;然后,读这本书自己想获得什么;读完之后,再总结一下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观点、技能等。

思维导图,是辅助我们阅读的好工具。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画出思维导图,辅助自己理解;也可以在读完之后画出一张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收获。常见的思维导图,赵老师为大家列出了以上八种,讲座上就不一一展开讲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相关的概念和适用场合。

……

《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这本书的解析及现场精彩互动

请观看本期讲坛视频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