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读书总结读了本书,这18 [复制链接]

1#

”在你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输出,写收获,写文章,写读后感。通常你发现,读了一本书,能够或多或少说出你的收获,而这些,才是你真正输入的部分。如果你不进行输出,看了好的学习方法不行动,看到好的习惯不坚持,那么你就算读一百本,一千本书也是无法填补你行为的空缺的。“——《习惯陷阱》

站在年尾回顾这个荒诞的年,我读了12本书,而其中以下书籍让我在年变得更好了一些。

以下分类是我的手帐设置分类,分别为健康、知识、心灵、家庭、工作、金钱。这些分类可以更均衡地让我看到哪里有欠缺哪里有进步。

1,健康:

不是植物需要人,而是人需要植物。

”倘若有什么植物妨碍了我们的计划,或是扰乱了我们干净齐整的世界,人们就会给它们冠上杂草之名“——《杂草的故事》

今年搬了家,最大的变化是时隔两年我又开始养植物了。

我养死过一些植物,它们都死于我的马虎和自大。

以前只是问花店老板如何养护,没觉得原来养植物也需要读书,要了解它们的习性。

了解植物更让我了解了人类的自我中心,人类将它们按自己的需求对植物分类命名,将不需要而冒出来的植物称为杂草。这种人与人之间互评等级方式,连植物也逃不过,要服从市场需求,不断被修改基因,成为各异的样子炒作成不同的价位。

人们按自己的想法构建对花草的情感,喜欢美化事物来达到逃避现实的方式。将花草的味道用香氛的形式喷在自己身上,假装自己是一株花一棵树。但实际上,植物界花除了有香也有臭,花与蜜粉蝴蝶它们彼此吸引也会吞噬,它们并非人类所赋予的那样只是纯洁,美丽。它们有着自己的感觉,生存能力,记忆方式。

人需要被倾听,被安抚,而植物就是那个倾听者,不是植物需要人,而是人需要植物。在人类无助的时候,从植物的身上获取到了成长的力量。当你意识到,你的生命形式仅仅是和植物形态不同,你会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我们实际上并不特别,不论是和其他人比较,还是和其他生命比较。我们都是生命,都来自宇宙进化。这样的认知会帮助我们走出生命焦虑的困境,走出孤独的困境。而专注于生命本身的更多可能性。

如何养护植物?仔细读了《怎样才能不杀死你的植物》和《住家植物》等好几本室内植物相关的书,首先要了解它们原本生活在哪里,是热带雨林植物,还是亚热带植物,是沙漠植物,还是高原植物。只有真的去了解,尊重它本身才可能和它们进行对话,养护。

如果你要在家里养植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绘制家庭平面图,搞清楚朝向,光照时长,湿度,是否有风。

按区域划分,直射光线处,间接光线处,少量光且阴暗处。

2,在书籍中挑选你喜欢的植物,并且依据它们的习性在你的草稿纸上写下备选放置的位置。

,去当地的绿植批发市场看是否有你心中选中的植物,然后根据你的预算决定购买多少植物。

4,当地市场一般也有盆可购入,先买花,然后挑选盆过去让老板帮忙换盆加土,如果是换大颗植物需要额外付土与手工费。

5,让商家帮忙找车运送植物回家。如果你是在小区门口购买的,一般老板都带有拖车可以帮忙拖上去。

6,放置托盘,然后把植物放上去,植物在一起更好养,建议三五盆放置在一起,无论是造景还是造型都很好看,尽量选用高矮层次与叶片造型不同的植物习性相同的在一起。

我家的房子朝南,阳台也不算大,光照时长较短,所以购买了更适合间接光的植物,龟背竹,琴叶榕和棕榈。

养植物这件事最让人欣喜的是它冒出新叶子的适合,嫩绿的小叶子冒出来,让你有生命的喜悦。同时也让我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看到一点新变化,提醒自己,日子从未停留在远地,而是一点点积蓄力量,不断生长。

《不疲惫精力管理术》,好的精力来源于运动、饮食、情绪和意义感,所以今年依旧维持着有氧运动,哑铃力量运动、冥想的习惯,迈出运动第一步的诀窍是尽可能降低目标。从步行10分钟开始,谁都可以做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在告诉我们,好的身体是最后一道防线。

2,知识:

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爱之人都终将离去

“人也是一种活生生的个体,不只是身体、甚至连精神都极易腐坏。哪怕仅仅不能如己所愿,或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人都会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死亡清扫日记》

因为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同时也经历了一位亲人的突然去世。我对死亡这件事有了更多好奇,于是读了不少从各种角度谈论死亡的书,有护士的《护士的故事》,有法医《法医报告》,接体员《你好,我是接体员》《比句点更悲伤》,清扫员《死亡清扫日记》,殡葬业从业人员《好好告别》。

人是会死的,有些人死于意外,有些人死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延续,醉酒而死,破产而死,生病而死,抑郁而死。死是生前的一种延续,怎么生的,在死亡时也脱不了干系。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仿佛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对死亡讳莫如深,不敢谈论,以至于突然面临措手不及、后悔不已,但那时,无论是多么重大的葬礼都无法补足逝去之人的遗憾了。只有时刻记住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爱之人都终将离去,那么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更会去想着到底这一生要怎么活,成为怎样的人吧。

在奥威尔的《》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文化成为了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在《娱乐至死》中,作者从认知的角度谈论电视这种媒介并不利于学习。就好比如告诉你,糖果很甜,有时候让你很开心,但是它真的不是营养价值高的东西。过多食用它还将影响你的判断力、专注力、思维能力。

有一段时间我制作了VLOG来记录我的生活,但我发现面对镜头,我太想修饰我的生活了这种讨好他人展现自己生活的诱惑力太强了,我怕我仅仅为了美好画面而花费太多不必要的钱去购买那些好看的物品,疲于应付,所以停止了记录。

我的手机上没有小视频软件,同时也删除了爱奇艺和优酷,避免吃饭的时候看综艺节目。有时候为了避免刷碎片信息,把一些社交软件也删除了,提升了工作效率。晚上在家陪娃玩的时候也完全不看手机。

你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个问题来了解这些信息对你的影响:早晨的广播或电视,有多少次为你提供了需要改变一天计划的信息,或让你决定采取本不准备采取的行动,或帮助你更加了解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到底是你的谈资,还是你改变决策采取有益行动的重要内容?

,心灵:

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必须从意识和思维开始。

”人生遍地是苦难,正是因为了解这些痛苦存在的普遍与真实,我们才不会妄想建设一个幸福的乌托邦,或成为某一个地方的脑残粉。“——《只有心理医生知道》

去年我还是会被内心的小小人困住,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打击与自我厌恶,经过不继的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执迷》《情感勒索》《超越自卑》《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自我边界》《了不起的我》等心理书籍,以前经常跳出来的否定小人已经很少出现,甚至经常我会鼓励自己,失败了没什么,继续学习就好了,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的,否定和责备自己对改变没有帮助。

在亲密关系原生家庭和人际交往中我开始看到了自己隐形的边界,我意识到怎么是逃避,美化现实,降低事情的严重性,选择性遗忘都是逃避的一种,人们只能承受自己能承受的痛苦。所以当真实世界超出个人认知的痛苦时,自我的保护机制会本能选择逃避。有些逃避可以,但是有些问题无法逃避,它会一直跟着你追着你,甚至因为逃避拖延而从一个小小的豆子般的问题变成大象般的问题。所以看清楚现实,勇敢面对真相,才是我们破除现实困境的第一步。

今年读了《超越自卑》,这本书让我启发很大,自卑有时候并非个人能力不行,而是在外界宣扬的矛盾的文化内容。”自卑的文化是由恐惧、指责和疏离所驱动的,而它往往是完美主义、刻板印象、八卦和成瘾等问题的强大孵化器。“让我们产生困惑,错误的标准,引发个人的焦虑而进行消费活动。这其中对于女性的尤其严重。在生活中也碰到的是很多优秀的女生说自己能力不行。

如何超越自卑?

1,能够认清自卑诱因

2,对自卑网有高度的大局意识

,愿意与他人沟通。

4,敢于表达自卑。

理解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自卑感,以及自卑感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由此我们产生的行为、想法和感觉才能更好地走出自卑这种自我打压的情绪中。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一个隐形自我折磨讨好他人的人如何经过心理咨询而慢慢拥有力量的过程。

这本心理咨询小书让我了解了两个概念:

第一个自我状态,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你内心的责备来源于你的父母模式,父母模式不是自我攻击就是攻击他人。儿童模式让你以为自己失去了力量需要依靠他人,如同儿童般无法为自己负责的行事,比如过度依赖他人,要他人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只有在成人模式中,我们才可能能够吸收有建设性的评价,学习的新事物,真正为自己负责,不抱怨他人,看清现实克服困难继续努力。

第二个是你对世界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认为他人是好是坏,你自己是好是坏。来源于童年对世界的最初印象会在无意识中影响你今后对人生的判断。

“我不好,你好。”的坐标的人会暗示“我真不幸”,玩这个游戏的人确信他们是不幸的,会随时给你报出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他们记住了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比如有些朋友一直会告诉你他的运气有多不好,羡慕他人的出身,但实际上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收获。

“可怜弱小的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人对自己很苛刻。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全把问题往身上揽,不断地自我指责。“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惹上麻烦,想看看别人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接着他们就会说:“我早就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在亲密关系中常见这类一方面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对爱人有不切实际的完美设想,想要对方能包容自己的一切。

处于“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经常玩“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的游戏,他们小题大做,证明别人是无能且不可信的,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的游戏加强他们的道德优越感,而且常和另一个游戏一起玩,那就是“你怎么敢”,他们总是需要攻击或谴责别人。这一类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审判自己和他人,费尽心机寻找他人弱点。

《只有心理医生知道》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女心理咨询师写的书,处处体会到她的温柔与智慧。书中提到自我疗愈的方法:

1,用写作回顾人生。

回顾自己的来时路,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也有助于你的人生和工作。

在读文学小说时,我们更容易看清楚他人的命运,看到他们所处的成长年代、环境、家庭,甚至我们还能以上帝视角知道旁人的好坏。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自己就是某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分析自己的童年与家庭,就是在试着用上帝视角看一看自己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

2,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

认清自己并非万事通,并且我们也不是救世主,就算你的建议与帮助出自好心,他人也不一定就要接受你的意见或帮助。

,不要把人生当成一场比赛而疲于奔波。这种过度的类比把人生框限在竞争、暴力和输赢上。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一种零和博弈,资源争夺。人生也可以比作一本书、一支舞、一次旅程、一首歌、或一座花园。

我们该主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中的某一部分来掌控我们。

4,家庭:

成为成年人,并非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真正的人生是活生生永不止息的,是不断成长改变的。唯一的永恒,只有死亡。死亡才能停止一切改变,让誓言所捍卫的一切果真永恒不变。因此,我们所憧憬的那些爱情故事,那些不违背说出口或没说出口的誓约的爱情,无一不是以死亡为结束。“——《晚熟时代》

《好的婚姻,要守护财产和爱》,这本书是离婚律师为保护女性财产而写的书,由于市面上甜剧洗脑和传统对女性要求的洗脑,太多女性热着脑袋就进入了婚姻,而当婚姻面临危机时,发现自己人财两空,被吃干抹净。掌握财产比靠着虚幻的爱更能让人安全地生活下去。作者发现夺不走的只有自身的无形资产——可实现财富、地位、名声等元素的自身价值。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掌握法律才能更好的生活。

其中需要注意的点是:

1,强化私有财产的隔离。

父母婚前或婚后给子女一方买房属于该子女的个人财产。也就是假如小明无论婚前婚后只要是父母只写小明的名字就属于小明。新婚姻法的出台为了彻底解除依附性婚姻。

结婚前,买房写上夫妻两个人的名字,父母出钱的首付款表示对个人子女的赠与,依据所出款项比例而归为其一方子女个人所有。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婚前买房,那小明父母出了的首付款的占比为小明一人所有。

2,婚姻中也会产生剩余价值,只是被共同财产制所掩盖。

法律就是不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市场需要你的走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时,才给予相应的报酬。你无法要求伴侣因为道德上的亏欠而给你额外补充。我们自身当然有价值,但却会置于自己被动的情形。不仅要面临与市场的断联,以及能力成长缓慢,还要面临家庭中的隐形剥削。产业中,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而婚姻中,一方主要通过强迫另一方延长家务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无形资产。

,有限的财产知情权

不能以名查房。配偶查房要提供房产证号码或不动产单元号,每个不动产都有一个唯一的单元号,比居民身份证号还长。不能以名查账户。配偶一方如果不向法院提供具体的银行账号,法院就不会去调取流水。

年1月1日正式实行离婚冷静期,在民*局协议离婚后0天内任意一方不容易离婚则无法离婚。如果因对方错失而离婚,1个月内足以让对方从愧疚到争夺财产从而失去更多有利条件。所以进入婚姻需谨慎。

爱很伟大,但爱情与婚姻却很脆弱,了解它应用的规则、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去行动。

《晚熟时代》讲述了这个时代的成年人内心依旧是未成年人的原因,找不到自我,无法为自己负责,逃避社会的责任,躲进自己创造的乌托邦中。成年不仅仅需要年龄上,身体上的成熟,更需要认知上,心理上的成熟。成为成年人,并非仅仅是年龄之后顺水推舟的事情,需要了解心理状态从而改善认知与行动。

母女关系可说是最为特殊的关系,相互间的嫉妒,厌恶,怨恨与爱交织在一起。这本《超越让你备受折磨的母女关系》讲了各种类型的母亲,母亲是家庭的主要养护人,其对后代有更为深刻的影响,而女儿因为性别一致,更容易被母亲代入相比较,女儿也很容易讨厌母亲,但却最终无法在内心斩断与母亲的界限而成为母亲,同时因为父权社会的影响,母亲与女儿会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这种影响如空气般不易察觉。

仔细思考,在我最初的育儿模式中,我内心决定要做和母亲不一样的母亲,结果有一次我发怒,对孩子怒吼,说出我难以置信的话,那一刻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我害怕的东西。但那时候并不清楚母亲对于我的何种影响。

了解母女关系对自己的影响并不是为了批判父母,追责父母。母亲也曾是一个小女孩,一个少女,一个有过梦想与憧憬,希望得到承认与爱的人。她也是被现实,被家庭,被时代裹挟的一部分,无论过去怎样,我都已经长大,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让他们为我的人生负责。

分清母亲是母亲,我是我,这是重新获取母女关系影响的一种新方式。

今年读到到女性主义类的书很多,对我的影响很大,《知晓我姓名》《妻子们的思秋期》《厌女》《她的名字是》《我将独自前行》《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虽然很想哭,但更想喝一杯奶茶》《爱说教的男人》以及小说类《醒来的女性》《鞋带》《那不勒斯四部曲》等,原来我一直在遵循一些非常离谱的规则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厌恶女性,厌恶自己,却觉得理所应当。但实际上却并非正常。看到了以前忽略的女性困境,这让我重新理解家庭,婚姻,母女关系以及自我力量。

5,工作:

多了解自己一点,从此刻你喜爱的事情出发

“人生的道路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自己按照规划,一步步捏出来的。”——《20岁,光阴不再来》

《20岁,光阴不再来》提供了全方面发展的建议,比如工作上要选择更有价值的事情,婚姻要慎重,要拥有成长型思维,认为失败是学到新知识的方式而已,并非个人能力的否定。这本书对于20出头的年轻人有非常切实的指导意义。

《习惯陷阱》是一本让你困于过往生活时找到新思路的方式,从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这个方面入手,让我们在被旧有思维困住的时候开拓新的出口。

当你陷入瓶颈时,不妨回顾目前状态的你,有什么东西在消耗你的能量?试着开始舍弃旧的物品与思维方式,远离让你情绪消极的环境。

要达到自我更新,需要我们从自我,他人,世界的互动关系中不断提升。

与自己,多了解自己一点,从此刻你喜爱的事情出发,

与他人,了解他人的困境,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但请舍弃需要每个人都喜欢你的念头。

与世界,事业成功不是由于多高的技能,而是他是否对自己有信心,是否有自己的特质。

《写你想读的文章》是日本人气作家写的写作指南,这位作家可以说是非常佛系,他以多年从事广告业的经验推翻以往人们认为写作要有用户思维等内容,而是直接说,其实我们第一个写作对象是自己,如果自己看着都不被打动,那么又能够打动谁呢?并且说写文章更多是要调查而不是埋头抒发自己的感情瞎写一通,大家对纯粹的内心世界毫无兴趣。多调查,多站在更高的见识上写文章,而不是单方面的自我感动。

《把24小时装进钱包里》看名字是讲时间管理,实际上是讲述如何开始轻创业,什么是轻创业,就是投入成本低,但是打造自己的长期收益的事情。作者以平实的口吻鼓励我们要建立信心,别等着考个证再创业,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再创业等等,而是一边做一边调整,以实际生活中的反馈来建立自己的信心与品牌。其创业核心是为他人创造稀缺的价值,有人为之买单,那就有收益了。

6,金钱:

向富人学习什么是富习惯

“有件事情我一直在注意观察,那就是人们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是为爱情去自杀的。这种说法纯粹是小说家们的胡思乱想。人们之所以要寻短见,是因为他们没有钱。”——《人性的枷锁》

重塑对金钱的理解与行动,《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从思维着手,让你意识到之前对金钱有哪些理解误区。

1,停止抱怨,每当想要抱怨的时候就用手指以卡住喉咙的样子表示停止抱怨。开始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2,与有钱人交友,读有钱人的传记。和有良好消费理财习惯的人交友。

,就算害怕也不要停止行动。从踏入行业大门开始,改善你的服务,挺高你的服务质量,以及为你的服务提高价格。

4,去造一台自动取款机,挖掘被动收入的管道。

5,按结构分配自己的收入,10%为未来而储蓄,10%为享乐而储蓄,剩余的用以日常消费和自我投资。

6,时常阅读这本书,用来潜移默化使得这些观念入脑

7,掌握销售技能,要善于推销自己。财富就是要与人分享你的知识,所得。

《习惯致富》侧重讲到有钱人的习惯,两位作者有长期对有钱人的调查采访,以及针对这些内容他们和其学员都验证了这些可以让人变得富有的习惯。有些习惯听起来平平无奇,比如每天至少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天要读0分钟的书学习新知识,每天都要朝着目标有所行动,结交益友,请教导师等等。但当你去行动时才发现,就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习惯构建了一个人的核心能力。

1,觉察自己的习惯

写下自己的日常习惯

意识到什么是穷习惯

向富人学习什么是富习惯

2,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改变穷习惯意味着要改变穷思维,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从何而来,是怎样的,然后再进行思维的改变。

,要想成功,就要去向那些已经成功过的人士请教,而不是仅仅靠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走。

这意味着我们用他人的后见之明作为我们的先见之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导师,书籍,更好的人脉资源)

4,不做什么与做什么同等重要。一个穷习惯可能就会让人生走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5,常见的对富有的误区

不是要等学历高了才能富裕。富裕的人更为心善,富有的人更为勤奋,(这让我想到吴*老师在书中写过学历高一级的同学比其他级的普遍更勤奋。所以说逆袭意味着你要超越你阶层的努力)

6,富习惯(在此处我将按照金字塔项目分别归类)

健康类:有氧运动,健康饮食,冥想,力量运动

知识类:每天花0分钟学习行业内的新知识,进行迭代更新

每天输出。写作,演讲,做领域的专家,开创副业。设想未来5,10,20年计划详细写清楚细节,然后写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愿景板,设定好目标,避免坏目标

心灵:维持平衡,不发怒,不抱怨生活。感恩所拥有的,当个快乐的人。写成功日志自我激励。

事业:维持好的人脉,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建立一份不做事情清单。每日行动与目标有关的事项

家庭:关心亲朋好友。

金钱:存20%的收入为了未来。

去年读了吴*老师的《态度》一书,其中写给他女儿的关于理财意见中是让她定期投资指数基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