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闽中刻书,盛行天下泉州古代雕版印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m.39.net/pf/a_4440899.html

文/傅金星

翻开明万历版《泉州府志》一看,每页夹缝都有雕版工艺人的姓名,统计一下约五十多人、二十余姓。这些参与《泉州府志》雕版的工人,当然不是泉州雕版工人的全部,因为同时还要印刷其它书籍,从这可以想见雕版之盛。泉州自宋代以后,就逐渐形成以雕版为业的村庄,如田庵、淮口、后坂。到清代中叶,三村雕版工人多达三百多人。田庵旧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要祭奠朱文公。据说他们的祖先曾向朱熹学习雕版。考其原因,朱熹在南宋以后,已经成为文化教育的化身,天下举子业所必备的书,必须采用朱熹注本,因此供奉朱文公,实际上是雕版者祈求营业兴旺而设的。

泉州的雕版业要上溯到唐代。当时,福建经济逐渐繁荣,文化相应发展,泉州一跃而为全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打破了“满门终安,豪富寂寞”的习惯。以欧阳詹、林藻、林蕴、陈诩、许稷等为代表的泉州士人,结志攻文,不数年间,相继登第,天下瞩目。于是读书之风大盛,需要大量书籍,印刷事业就相应地发展起来。

当时泉州的印刷,是由盖印和拓石两种方法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雕版印刷是在尺寸相等的木板上刻出阳文反写字或图,涂墨铺纸刷印而成。除适应士子需要者外,还印刷佛经、符纂、歌谣。

至宋代,泉州上升为东方第一大港、世界最大的海港城市之一。五洲琛贡,皆于是乎集,文化发展到“极至十室之间,必有书舍,读书之声相闻”的局面。宗教寺院数以百计,朱熹谓“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随着文化教育和宗教活动的需要,印刷业大放异彩。有的学者认为泉州印刷的书籍,不亚于建阳的麻沙版,世称“闽中刻书,盛行天下”。并通过泉州港运往世界各地。

但麻沙版大多有堂号,如勤有堂、一经堂、万卷堂、群玉堂等,而泉州版则大多没有,因此在闽中印书盛行的情况下,很难区别出哪些是泉州版。但也不是完全无所査考,记载于各类志乘者,虽只是一鳞半爪,也足以管窥其全豹。

就作者所涉及的方面而言,泉州的雕版印刷,有官署、有坊间、也有私人。除泉州府学宫、提举市舶司、公使库等印书局外,安溪、南安、同安、惠安、晋江、永春各县郡斋、学宫都曾数量不等地印过书籍。有堂记、坊号的,如宋之仪顾堂、士礼居,明之玩芳堂,清之绮文居、二铭山馆、辅仁堂、郁文堂、继成堂等等。印刷的书籍,有读书应试所需的“四书”、“五经”、诸子、《楚辞》;有民间需要的《居家必备》、《通书》、《春牛图》;有农桑医方著作,如明丁氏医方;有名家专集,如唐刊《欧阳詹文集》、宋刊《蔡忠惠公文集》、《西山仁*集》、元刊《秦隐君集》、清刊《遵岩集》等;有小说、戏曲,如《荔镜传》、《四美记》、南音歌曲等;有名家书画版帖,如明印《淳化阁帖》、《张忠献帖》等等。

麻沙版为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它曾被批评为“闽建阳有书坊,出书最多,而版纸俱最滥恶。盖徒为射利计,非以传世也。”(见谢肇淛《五杂俎》)。而泉州版却颇受赞扬。

如《欧阳詹集》,李贻孙序,收入《新唐书艺文志》,刻刷具精。

如《禹贡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著。《文献通考》云:“图三十一,淳熙四年(年)诏付秘阁。舶使彭椿年刊于泉州学宫仪顾堂。三十一图完具,诚可宝也。”“天一阁”收不到有图版本,只藏《禹贡论》。宋时雕版印图的书,坊间少有,故非常难得。

如《潜虚》一卷,宋司马光著。张敦实《天录琳琅书目》云:“后有淳熙壬寅陈应行跋。以邵武旧本参刻郡庠。”《铁琴铜剑楼藏本目录》云:“此本完善无阙,即朱子所见泉州本”。

如《楚辞辨证》二卷,宋朱熹撰。《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云:“宋嘉定四年(年),杨辑刊于同安郡斋,字体秀整,是闽版之最佳者。”

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局部)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局部)

如《淳化阁帖》十卷。《泉州府志》载:宋季南狩,真版遗于泉州,“洪武四年辛亥(年),知府常性,以刘次庄释文叙而刻之。后仁宗取入秘府”。史称“泉帖”,亦称“马蹄真帖”。《陶庐杂录》载:乾隆三十四年,出内府所藏《淳化阁帖》初榻本,重摹上石,三十七年葺“淳化轩”,嵌石轩壁,为希世之珍。

还有大量佛经,如《大藏经》,宋靖康间泉州之木版等等。

除雕版外,还有活字版。泉州活字版始于何时不见记述。但从清前期私人也置有活字版看,官府、书坊会早得多。清乾嘉间,泉州学者柯淳庵,自制活字版一部,凡有异书,均为印刷。

泉版印刷之精者尚多,不能一一罗列。除了有版本可查外,还有保存部分雕版可以鉴评。如雕于清乾隆间的《泉州府志》版,现在尚存二千六十九版,开元寺也保存不少佛经雕版。

由于泉州印刷业的兴盛,信誉好,名气大,有些印刷业就冒名以牟利。如《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宋刊本。《藏园群书经眼录》云:“目录后有伪牌子一行:泉州提举市舶司东吴阿老书籍铺印”。

泉州雕版印刷,对世界科学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如流传于日本的中国经典著作、史志、名家专集、小说、戏曲,以及大量佛经,其中许多是从泉州运去的,部分是泉州印刷的。明清以后,流传在东南亚华侨和华人聚居区的洪潮和《通书》和《春牛图》,尤为普及。有些书籍已被西方一些图书馆作为珍本收藏。还有一些雕版工艺人,东渡台湾和南渡东南亚各地谋生的,又将雕版印刷技术带到各地,为当地印刷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