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5686247.html《北大人文课》读后感
孔一鸣
正如北大教授皮名举曾言:“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对社会有着吐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自强不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北京大学作为屹立百年的高等学府,已经远远超越了属于它自己的高校名号,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界内历经岁月的鲜明标志。从百余年前的清末,无数思想巨子和文化大家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无数醒世名言在这所学府中萌芽。
人是精神的载体,失去了精神和灵*的肉体终究只会成为行尸走肉。唯有像万千北大学子一般,如品老酒一样品味话语和生活中的人文味道,才能更好地向这个世界发声。
书中所强调的做人第一要务,便是要拥有独立精神。时间沉浮如同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莫测。但是就是在这样看似无规律的世界中,才更需要自己内心之中的一份独立性,来支撑人存活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说,“自强不息”并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精神,更可以被称之为一种做人的意志、一种做人的坚强意志。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上不依赖别人,才能够真正地被称为自立,而不仅仅是限于自给自足。
近年来“慎独”貌似重新成为了一个热词,但是令我在读书时没有想到的是,北大学子们早早在几十年前就为我们现在对这个词的讨论埋下了种子。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作为君子品格之首,一直被儒家各路人士所推崇。而慎独便是修身的目标,是一把衡量人们自我是否坚持原则的标尺。一个人究竟是在表面还是在内心展露他们的原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自己内心的声音。许多名家的比喻,像是把自己的遮羞布揭开,让世人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是黑是白是明是晦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说法。慎独的真正含义,更像是给自己写的日记,在花花绿绿的事项中勾画掉自己完成的部分,直至无事可做。
睿智很大一部分便来源于慎独,而慎独和独立深入的思考脱不了干系。北京大学之所以能从所有中国大学之中脱颖而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并不囿于传统的思维定势,不常常走那条已经被大多数人走过的路。这个社会并不需要“一”字形的人才,而是需要“十”字形的人才,——你不仅仅需要广博的知识,也更需要有深入钻研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难免会有疑惑,而疑惑便会带来辩证的思想。质疑是一切深入思考的切入点,倘若对眼前的事情全盘接受,在没有了疑惑的同时也便没有了活跃思维带来的兴趣。成大事者并不是依靠现有的知识体系充实自己,而是要扮演着制造知识的角色,在和懈怠全然相反的状态中,用坚实的基础创造出未知的真理。
然而,没有对自己独立思维的信任,便也很难触碰所谓的真理。
沈从文曾言,“第一是自尊心的培养,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即以游侠精神而论,若缺少自尊心,便不会成为一个站得住脚的大角色。”自尊是自强的基础和前提,自强是实现自尊的结果和途径。奋发进取,努力图强,对美好的生活和思想抱有憧憬和不懈追求的心理,才能在洪流卷起的社会中自力更生。一个能够尊重自己人格的人,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都能在事业之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把一切事情做到圆满。也正是积极面对和发扬自己的优势,才会给予一个人如此的自尊,才不至于让他在大事面前哭哭啼啼,寻死觅活。
在人文层面上,不仅自我思考的价值应当被重视,他人的观点和品质也同样值得我们的欣赏和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平等的个体,思考的内容和范围只有深浅之别,没有高低之分。以人为本的世界里,唯有懂得承认并尊重他人的价值,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尊重。倘若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能与对方一同反省和提高,便是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就像周国平曾说,“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概念,便是来自于《管子》的“夫霸王之所治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一句。我们不必拘泥于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而是要积极发觉身边人值得学习的品质。正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四个人都不能算作完美的人,但是正是四个人的融合让整个团队变得异常融洽,师徒四人用服从软化叛逆,用精明填补呆板,方能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如伯乐相马,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一切美好才能顺理成章地到来。
欣赏的对象,不止于朋友,对手也是我们欣赏的重要部分。人生在世,不仅需要朋友,也需要对手。一个不愿意为别人鼓掌喝彩的人便已经是痴呆的开始,承认别人并不难,也只有承认对手的有点,才能给我们自己注射一针强心剂。看人绝不能以偏概全,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了厌恶,无论他有多么重大的成就,也必然会招来一些否定和质疑的声音,但很显然,这也同样会将我们自己陷入误区。过度推崇或贬低都不是明智之举,客观公正的角度才是我们评价他人的最大法宝。如果不是年少读书时的恩师,可能就不会有一代文学大师林清玄,“功过辩证看”或许也是他自己毕生的信条。
所以,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