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京东读书报告显示这里是中国是年度黑马 [复制链接]

1#

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京东大数据研究院与京东图书共同推出年读书报告及战“疫”期间读书报告,基于京东大数据的分析,大众阅读越来越实用、多元,艺术、婚恋、科学类书籍更受欢迎,大众买书更多的是为了知识、技能的提升。

京东数据现实,年度京东图书成交额同比增长显著,而细分品类同比增长榜单更加五花八门,体现了人们阅读爱好日趋多元化。相比年,去年的全民阅读习惯进一步转向实用、精致、多元,例如进口和港台书籍占比上升,励志与成功类书籍同比大幅增长,艺术、婚恋、科学类书籍都有不少增长,文学类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与童书、文教类占据成交额榜前三名。

人们为何买书?京东图书的调研发现,有60.1%的人是为了知识/技能提升,有40.0%的人是为职业发展,有36.2%的人因考试/考级/论文,还有亲子教育的因素占36.1%;有45.0%用户是为了给自己孩子买书——合并分析来看,用户买书的主要目的是实用,占比87.6%;其次是兴趣,占比60.9%;最后是送人,占比49.2%。

根据京东大数据,年纸书畅销新品榜TOP10中,有3种是社科新书,文学和童书各占两席。年9月才出版的《这里是中国》借助京东图书平台销售优势,不仅名列新书榜第三,而且进入总榜前十五,成为年度黑马。《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套装24册)》《这里是中国》《美国陷阱》《崔玉涛育儿百科》和《人生海海》的作者全部凭借年新书入围作者榜TOP10。

年电子书畅销榜TOP10中,以经典金融理财类书籍、管理类以及计算机类工具书籍为主。其中经典金融理财类书籍占四席,《富爸爸穷爸爸》《穷查理宝典》《财务自由之路》和《证券分析》纷纷上榜。《原则》连续两年蝉联榜首,也是唯一一种同入年纸书、电子书双榜前十的图书。

不过若进一步划分可见,人群和地区的一些显著特征:比如青岛人爱买《现代汉语词典》,喜欢阅读《平凡的世界》。

总体上,高线城市的读者是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类书、外语学习类书籍的主要购买者,中低线城市的读者则是家庭亲子、小说文学类书籍的主要购买者。

而在童书方面,26-45岁年龄段为是购买童书、教辅类的主力,不过这两类书的销售与用户的学历有着较为显著的关系:学历越低的人群,童书销量显著降低,而教辅的销量显著增大,学历越高,越偏离“青春文学”的读者群。

京东大数据分析显示,疫情期间的图书销售2月份书法和辅导类图书是刚需,而3月以来图书消费结构逐渐向前两年水平恢复,个别品类的占比还出现激增现象。

在宅家那段时间,人们终于有时间买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来读,比如需要沉浸式阅读的书籍:金融、历史、传记等,或者是提升自己精神与身体素养的类型如艺术、哲学、健身保健等,这些图书也有相应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细分品类中“书法”类书籍在疫情期间增长十分突出,此外农林类书籍同比也上涨明显,说明人们宅家中纷纷开拓了“种植”技能。

而到3月份,涨幅的排名又发生变化,教辅和童书类的涨幅有所回落,科工医农、经管励志、文学、金融投资等品类的占比都出现上涨并接近往年来的平均水平,而进口书的占比逐月上升,已超过了往年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医学健康的专业类书籍2月和3月环比分别增长20%、48%,有关心理学的书籍2月和3月环比分别增长3%、25%。包含《血疫》、《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与疫情相关的读物,2月环比激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师文静整理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