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话闵万里智慧杭州造城记 [复制链接]

1#

从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埋首苦读的统计学博士,到如今带领阿里云ET大脑在交通、工业、农业中落地的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对于ET城市大脑一以贯之的思想精髓是什么?面向未来,他如何描述ET城市大脑指导城市「二次发育」的蓝图?

撰文

周海聃

编辑

樊晓芳

自年诞生以来,阿里云ET城市大脑已与杭州、苏州、衢州、重庆、广州、吉隆坡等国内外十多个城市合作。作为国家四个开放创新平台之一,阿里云ET城市大脑在本次云栖大会上宣布对生态合作伙伴全面开放城市大脑平台。

更新到2.0版本的杭州城市大脑作为ET城市大脑的落地样本,已经接管了杭州城5,多个路口中的1,个路口,覆盖了杭州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平方公里的地域,较17年云栖大会时已扩大了28倍。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从年的第5名下降到年的第57名。

我们在云栖大会期间,采访到了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关于ET城市大脑的设计思想及未来方向进行了一些交流。在他看来,杭州建设城市大脑主要有两个经验:

1)企业一开始便从业务方(杭州交管局等)角度出发建设城市大脑,业务方有懂城市需求的「政务型产品经理」;

2)杭州市资源管理局的成立,使城市数据得以汇聚一处,形成统一的「城市数据底盘」。

闵万里认为,城市问题痛点有很多,阿里今天讲智慧城市,瞄准的是老百姓当下的获得感,ET城市大脑瞄准的是当前痛点中可以用技术解、并且能用最合适技术解的问题。

用他的话说,ET城市大脑要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如何通过多种城市数据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可执行的洞察(actionableinsight)?

在闵万里的理解中,数据是ET城市大脑的血液,城市数据是在城市这个「固定的拓扑结构网络」上流淌的「信息流」。城市里不同的人和物组成了固定的拓扑网络结构中的元素。人、政府、服务者三类城市参与者,在城市中进行不同的社会活动时产生了信息流,人群在不同社会角色的转换中产生的能量,则推动了城市中纷繁的动态信息的流转。

以下是对话实录,机器之心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

ET城市大脑的杭州经验

杭州市交管局与杭州资源管理局,是杭州城市交通大脑能落地的两个重要政府参与方。阿里云参与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是如何与两方合作的?

闵万里:我们在杭州建设城市大脑得到的一个宝贵的经验就是第一天开始就一定要以业务单位为主,不能以管理单位为主。杭州市交管局在云栖小镇城市大脑实验基地的团队相当于杭州城市交通大脑的产品经理,没有它就没有交通大脑,就形成不了在一个子领域当中的业务闭环。

交警管的业务是老百姓都叫苦的通行部门,他们是真正懂业务、懂交通需求、懂城市痛点并且知道如何解决的人。我个人认为以后城市大脑的产品经理,大多都是要从政府业务部门出来。因为懂业务的人才能提出产品需求;不懂业务的人,比如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去做城市大脑产品经理,风险会比较高。要懂老百姓和政府的需求,才能为政府业务部门设计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的产品。

管理局是另外一个角色。假设今天交通大脑做的很好,但若明天城管又要建一个城管大脑,后天卫计委又要搞一个卫生大脑,结果就会出现城市中各个部门都搞自己一套独立的系统,又成了智慧城市1.0的悲剧重演,条块分割、数据割裂。

谁来保证今天这些业务部门创新应用都是根出同源,源自于同一个火箭发射厂的底座?——杭州资源管理局。

城市数据就是城市大脑的血液。城市大脑若缺少了数据,就成了博物馆里面的标本,停止了运作。

大家既然都在一个城市,数据底盘就要一样。数据底盘就跟水、电、网一样,以后一定是国家的基础设施。管理局的数据实时汇集平台,就是他们的核心抓手。有了这个平台,各个单位的数据就有一个统一的入口。

管理局相当于给未来各个细分行业的应用大脑提供输血站,它的定位就是要把整个城市的公共数据资源管好、用好,而且不能被无味地复制。

每复制一次,数据的价值密度就降低一次。同一份数据在这儿,非要搞三份数据,最后每次用的时候就是抓阄来用,平均下来,这三份数据产生的价值跟原来只用这一份数据产生的价值是一样的,但价值密度就低了。

所以从资源局这个统一的底座出发,来管理城市大脑的建设和顶层设计就非常重要。它会设一些规矩,保证数据底座是完整的,不是条块分隔的。

这就叫以政策管理机制的方式,来确保创新走在良性互动的轨道上,最后不会出现互相掣肘的现象,不然本来一个好的想法最后又走偏了。

所以交管局作为业务方,局作为管理方都很重要,我觉得这是杭州独有的经验。其他城市如果没有这两套机制,很难复制。这是杭州模式当中最值得借鉴的东西。

阿里除了与杭州市公安局合作建设城市交通大脑,这次云栖大会上也宣布了与衢州市进行全方位合作,打造一个城市大脑的样板。在您看来,一个好的城市大脑样板,需要从哪些维度评估?

闵万里:我觉得一个城市大脑样板的作用就是通过实战业务效果这个标尺,把一些假的大脑甄别出来。

有的城市大脑讲来讲去永远都是连接,连接之后结不出成果,所以都是假的。

所谓样板有两个层面的衡量标准:

第一,业务闭环是否具备绝对创新的价值所在。还是说只是在炒冷饭,把原来可以做的事,在今天换一个「新」的方式再做一遍。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