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报道(文/岳丽丽)没人愿意被时代抛弃,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人们都需要学习,而获取知识的便利性、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等客观条件也让“终生学习”这句口号逐渐成为可能。知识付费的用户也迅速增长,有数据估测,年我国网民规模将达9.3亿人,假设年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比例达22%,预测年知识付费人群基数将达2亿。自年迎来知识变现元年,内容付费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潮流和风口,很短时间内快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涌入。纵观市场,入场的有知乎、喜马拉雅、豆瓣、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型玩家。其次包括咪蒙、罗胖等自媒体大V基于更多变现需求入局;另外一些以工具型姿态入场的玩家比如小鹅通、创客匠人等为内容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还有一些以社群姿态入场的玩家,比如有书的崛起。同年,知识付费产品面临井喷:4月,知乎上线第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值乎”;5月,知乎推出知乎Live,开启实时知识问答;6月,《李翔商业内参》在得到App上线仅10日就获得超过4万用户的订阅量;同月,有书正式推出自己的付费产品,上线首月产生正营收;喜马拉雅FM第一个付费节目《好好说话》,上线当天销售额达到万;果壳在行推出分答,仅用42天时间,获得了超万授权用户、万付费用户......资本也在加快布局。公开数据显示,去年知识付费领域总共完成笔融资,总融资规模达到近百亿元,今年上半年,有近笔融资共计24.28亿元。但相比去年,年知识付费的热度看起来已经逐渐减小,甚至出现了不少唱衰的声音,知识付费市场发展背后,有着怎样的质疑和思考,未来知识付费将路向何方?1、借助焦虑感,找到切入口“很多线上课程不像是教学授课,倒像是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我已经不记得买的第一个知识付费课程,也不记得有没有学完,只是在跟风赶一个潮流,看到别人都学我不学感觉我就out了”......伴随着新事物的诞生,各种质疑声也接踵而来。用户订阅知识付费时,他们到底想获得什么?好未来CTO黄琰指出两个最主要的需求,其中一个是心理安慰;另一个是终身学习。也有不少同仁指出实际上这来源于用户的“焦虑感”,知识付费只是在贩卖“焦虑感”。(有书创始人雷文涛,企业供图)但在有书创始人雷文涛看来,焦虑感本身没有错。知识付费借助这种焦虑感让大家开始学习和自我提升,这是好事,关键是怎么做知识付费。如果单纯利用焦虑感那它就是错的,如果借助焦虑感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那是非常好的。有书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找到了一个切入口:共读+社群模式,帮助用户开始阅读并养成读书习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1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在雷文涛看来,中国人的阅读量很少,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当一个社会问题回归到个体上,就是个体的痛点。但在年12月之前,雷文涛曾走入一个误区,他将这个痛点归咎于没有可读之书,而做了共享读书业务。“初期资源、人员、资金有限,业务一直没有突破,是一段黑暗期。”雷文涛认为这是因为“没有找到用户真正痛点导致的模式不清晰。”“做产品,首先要找到痛点。有一些痛点是显性的,但是文化类产品却很难找到显性的痛点,它的很多痛点都是潜藏式的。”后来,雷文涛发现其实用户真正的痛点在于“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有的书读不下去也读不懂;其次,将读书看作很重要但是一点也不紧急的事,所以可以一直拖延”,而有书认为“共读模式”把读书这个低频的、没有着力点的需求场景化、产品化,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痛点。这还要归功于雷文涛的“教育”基因,他曾在教育机构北大在线任职,还有一段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创业经历。在和用户接触过程中,雷文涛感知到了用户对于买书、学习方面的需求和行动力。第一段创业过程中,雷文涛曾提出“师徒帮对”概念,即在职场上找到已经毕业有经验的人,一对一帮对。创立有书时期,移动互联网发展、支付体系完善,有书则延续了“帮对”的基本逻辑,“共读”就是由领读人带着一群人来读书,团队每月发布书单,号召用户在固定时间段内共读一本图书,提倡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一天读书一小时,一周读完一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并鼓励大家打卡、分享读书笔记。2、贩卖知识转变为贩卖服务如今不管是知识大V也好,还是一些自媒体的大号也好,他们都选择了一些新的方式,有一些从内容变现到内容服务的转变。正如知识付费服务商小鹅通COO樊晓星所说:知识付费从知识贩卖向服务贩卖转变。雷文涛的观点也不谋而合,随着内容市场的不断成熟,知识付费向知识服务趋势升级演变,也让内容价值行业看到了新前景。但前景之路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在他看来,首先要有值得付费的内容,这个内容要有料、有趣、巧妙搭桥、能学完。其中搭桥是知识服务的精髓,面对不同的用户对象搭不同的桥,知识水平高一点,搭一个直接的桥,知识水平低一些的要搭几层桥帮用户达到目的地。而基于内容,雷文涛认为各家知识付费产品也在被动出现差异化,主要的用户群体、产品的调性都有所侧重。譬如有书的用户群体70%均为女性,大部分集中在28-38岁,一二线城市以职场职员为主,三四线城市以老师、医生、公务员为主。对此,有书将内容定位在能刷新用户认知的结构化知识,类似职业技能、人文常识、心理知识等,不断完善用户的能力结构。雷文涛介绍,有书遵循的方法就是用户价值。在中间思考的是用户能够获得什么,能够想到什么,怎么样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强社群基因也让有书能够随时和用户保持紧密联系,“用户随时反馈他们的喜好,我们知道他们愿意为哪些东西付费,而不是闭门造车。”但正如他所说,如果只是把知识拿过来卖钱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也是各大付费产品逐渐注重“服务”的原因。“持续的优质服务在相对应的场景里就像是空气和水,用户当然会比消费一次性产品更关心它的质量。”业内人士表示。以有书为例,“如果不把服务做得这么重,有书至少能减少40%的人员。”具体来看,有书选择围绕内容为用户提供共读主题之外的延伸服务,创造交流空间,在APP中,用户可以撰写讨论和笔记,都是针对某本书的具体章节,读者们可以形成交流。一些共读项目中会把用户分成班级,加入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