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锤炼审读能力,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肩负积累与传播知识、传承与创新文化重任的出版行业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优化、稳步发展。就图书出版来说,守正守的是图书出版的基本内容、形式与编辑的功能、责任。不论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变化,图书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仍然是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信息知识,仍然要静下心来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审读书稿仍然是每一个图书编辑都要练好的基本功,需要贯穿整个编辑生涯。审读也属于一种阅读行为,但与通常的阅读又有区别。《辞源》解释“审读”的“审”为“悉也,详也,熟究也”,基于此义,审读书稿就是对一部书稿进行全方位的细致检查,包括图书的正文、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后记、目录、插图及其文字说明等。不同编辑的审读能力是不同的,其水平高低决定了图书的编校质量。拥有高水平的审读能力应该是每一位图书编辑的职业追求。优秀的审读编辑需要有一定的*治理论水平、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且最好在某一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唯其如此,审读工作才能融入素质元素和规则元素,走向科学化和规律化,成为图书质量的有效保障。为了做好图书审读工作,图书编辑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用力。一是要热爱图书编辑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编辑工作的文化价值。出版业改革转企以后,编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与社会归属感和企业归属感增强同步,经济效益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强,导致部分编辑流失。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新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不断加大,加上大都市生存压力的加重,也导致编辑队伍的流动性增强。一些基本功扎实的成熟编辑离开编辑岗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编辑队伍,导致编辑人才队伍出现断层。很多新编辑对编辑工作的文化价值缺乏明确的认知,甚至仅仅因为没有更好的工作才来做编辑。李东东在《提高编辑产品质量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一文中对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深入的阐述,他说:“编辑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是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编辑应当始终将社会责任意识放在编辑工作的首位,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和社会价值,增强自身的*治敏感性,加强*治修养,提高*治洞察力,以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神圣职责。在实践中,编辑应当自觉强化奉献意识,坚持文化的纯洁性,把提高出版物质量作为自己的根本要务,从而以自身的积极努力,有效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正确引导读者的文化消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编辑拥有这样的职业认知,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沉入到语言文字中,在一字一句中历练审读基本功,做好编辑的案头工作。二是要熟悉书稿审读流程,认真撰写审读报告,填写审读记录表。在书稿没有进入校样阶段,需要对书稿进行初审、复审和终审,通常初审由责任编辑负责,复审由编辑室主任负责,终审由总编辑或副总编辑负责。三级审稿人员针对同一部书稿进行不同角度的审视,审稿结束后都要撰写审读报告。对于审读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错误尤其是典型差错,需要如实记录在审读记录表上,以便作者和编辑对书稿进行再修改再加工。在实践操作层面,一些出版社不同程度上存在三级审稿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突出表现为:三级审稿人员不认真撰写审读报告,不如实记录审稿中的典型差错。对于检查出来的差错,有些审读人员在录入时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看似给责任编辑留了面子,实则不利于编辑的专业成长,还有可能给出版社的社会声誉埋下隐患。在复审和终审环节上,笔者主张不要勉强为之或应付了事。如果相关负责人实在没有时间仔细审稿,可将书稿委托给审读室代复审或代终审,审读室审不过来也可以委托外审专家来代审。只有保证每一个环节的真正到位,不敷衍塞责,才能保证每一本图书的编校质量。做得好的出版社除了有审读报告和审读记录表以外,还有图书差错归类一览表,对审过书稿中的差错进行归类。通过这张表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作者和编辑的理论功底、专业素养、职业态度、治学精神和文字能力大致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上。现在的出版社对编辑每年都有定量的指标考核,不仅有出书本书的要求还有审稿字数的要求。虽然都是图书编辑,但出版不同的图书其工作量实际并不是完全相同,有的差别还很大。一本篇幅不长的通俗读物和一本大部头的学术专著需要编辑付出的心血不能同日而语。一本书稿质量优秀的图书和一本质量很差的书稿也无法相提并论。很多编辑为了完成双项指标不得不加班加点看稿,很难抽出时间对三审审稿中出现的差错进行整理和消化,故而类似的差错会反复出现。一些编辑做了好多年的编辑工作,其编校能力并没有太大提升。即便有上述客观原因存在,编辑也还是要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把书稿的编校质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心中始终绷着编校质量这根弦,常抓不懈。三是审读编辑对于常见的编校差错要做到了然于心,能在众多差错中辨析其类型。在内容质量上,应特别注意*治性差错,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地图方面的各种规定,遇到涉及*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要格外小心。为此,编辑要了解一些与*治性差错相关的文件。例如,国务院年发布了《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历史朝代一律沿用正称。在审读书稿中,若遇到“满清”的写法,应改为“清”,遇到“蒙元”的写法,应改为“元”。文字性差错在编校质量差错中占相当的比例。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属于一般性差错,在质检中计1个差错。知识性差错是不能忽视的编校问题,在审读中的出错频率相当高。它和逻辑性、语法性差错一样,一旦在成书质检中被发现,就被计为2个差错。常见的知识性差错包括文史知识,常识,事实性,科学性,人名,地理知识,科技名词,书名、篇名等,会议、单位名称等方面。标点符号和格式方面的差错也要引起注意。标点符号除了错用、漏用、多用之外,还有把小数点误用为中圆点、冒号误用为比号、破折号误用为一字线等情况。格式差错常见的是不合版式要求的另页、另面、另段、另行、接排、空行,字体、字号错,同级标题不统一、外文缩写词转行,图、表位置错,书眉单双页位置互错,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不符等。总之,一本编校质量优秀的图书必定是作者与编校人员协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各方责任者具有为人类创造优质精神产品的意识,摒弃急功近利心理,在各自承担的出版任务中求真务实,精益求精。

摄影:后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