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杨玲玲
又到一年五四青年节。
近段时间,“男生一年出入图书馆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公布的图书馆借阅榜中,大四学生李伟昊连续3年位居借阅榜榜首,一年多次出入图书馆,书籍阅读量达余册。
“阅读伴随我的学习和生活,几乎每天都在阅读。”李伟昊称,目前他以初试第一的成绩顺利考研至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希望未来可以取得一些令自己满意的成就。
毕业季到来,95后、00后等新青年即将踏入职场,等待他们的有初入社会的新鲜和青涩,当中或许也包含着高强度工作节奏,当“卷”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新青年如何对抗焦虑?
阅读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尽管各类资讯以及娱乐不断填充着年轻人的生活,仍有很多人对深度文字阅读孜孜以求:图书馆里埋头温书的考研学生;一口气买下20多本专业书的都市白领;公园椅子上晒着太阳看文学书的年轻女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剂解药,一道风景。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新青年阅读报告》提到,新青年群体在纸质书阅读比例中达到43.6%,在图书消费人数中占比提升至18.1%。新青年中,不少人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优质低价图书。
《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年至年,图书零售市场规模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年受疫情影响首次出现负增长。年较年小幅上升,同比上升1.65%。其中,线上网店渠道同比增长1%,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用于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词语)规模为.8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多多读书月”作为拼多多发起的大型知识普惠行动,于年4月、年8月及年4月连续三次举办读书月活动,并以读书基金方式官方补贴权威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受到不少读者欢迎。
用阅读对抗焦虑
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这届年轻人还喜欢读书吗?
25岁的柳雨(化名)是国内一家银行的职员,本科毕业于国内高校,研究生又到国外深造,拥有过硬的学历背景。不过工作经验尚浅,年毕业至今短短数月。作为职场新人,她说应对焦虑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阅读。
“我给自己定的阅读计划是每周至少阅读10个小时,涉猎范围不受限制,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文学方面的书都会看。”柳雨是教育的受益者,她来自湖北大山深处的五线小县城,父母是普通的公务员,供她读书几乎花完了家中积蓄。
柳雨对时代周报记者笑称:“出国读书前,爸妈跟我进行过一次长谈,爸爸说,我们普通家庭积蓄不多,就把给我准备的嫁妆钱拿去读书,以后的人生,我自己对自己负责。”
当时,也有亲朋好友劝柳雨的父母,女孩子何必到那么远的地方读书,最终也不过是打一份普通的工,嫁作人妇,相夫教子。但在父母朴素的认知里,让孩子好好读书,并不是要她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希望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
毕业后,柳雨进入北京的一家银行系统工作,平时压力较大,就延续了学生时代的习惯,喜欢看书作为放松,尤其喜欢看科幻小说。但刚毕业的柳雨工资不高,又不想再张口找父母要钱,就通过各种渠道买优质好书,去年以来,柳雨多次在“多多读书月”下单拼书。
“简直不要太划算。”柳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买的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代表作《人生海海》只要9.9元,还有29.9元的全套《三体》,12.9元的美国畅销作家丹·布朗的《本源》。近段时间,拼多多宣布启动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柳雨准备入手《江城》《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银河帝国:机器人五部曲》等书。
不知从何时起,毛姆的那句“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已成为人人皆知的金句。4月23日,《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去年一年“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纸书4.76本,阅读电子书3.3本”。
“拼书”成为生活习惯
在任何时间与场地,只要拿起书开始阅读,人们就变成了读者,但要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月30日下午,正在读大三的王阳(化名)像往常一样打开拼多多,他想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发现之旅》,单独购买需要68元,但拼多多的拼单价只要19.9元,需要寻找2位拼友。
王阳将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