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所建园林的名字,也是李渔所开书铺的名字。更重要的,它是李渔倡编的一套画谱的名字。年成书的《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画最早教科书”。
当人们谈“芥子园”时,可以谈及众多近世文人与画家。齐白石称它为“宝贝”,鲁迅将其作为礼物送给许广平,丰子恺曾说自家书中最贵就是它。
当人们谈论“芥子园”时,也可以谈到木版、石版、玻璃版、数字印刷等种种印刷技术的流变。年来,《芥子园画传》不断再版、复刻、改良、派生,成为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深远的画谱,形成“芥子园现象”。
1、中国艺术的深刻一笔
在南京老门东,芥子园是一处近年重建的小景点。因园林小如芥子却能“容纳须弥”而得名,然而芥子园与芥子园书铺几易其主,至民国时已破蔽无存,《芥子园画传》的生命力却极为旺盛。
为弥补“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的遗憾,李渔晚年与其女婿沈心友、画家王概等人悉心策划出版了一部画谱,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山水画的技法和临摹古人的四十幅山水作品,通过木版彩色套印,编辑成册,年康熙十八年,《芥子园画传》初集《山水卷》出版,直至今日,依然是出版界的“宠儿”。
树木山石、梅兰竹菊、草虫花卉,中国画中的各种符号被一一分解整理形成图谱,乍看是出版家李渔闲情偶寄的一幕,却为中国艺术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看来:“《芥子园》所承载的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现代精神,这种精神的一个征兆就是出版物的广泛出现。”《芥子园画传》不仅为寒门学子打开了走进中国画世界的一扇门,还在雕刻、陶瓷、印染、纺织、园林等众多行当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目不识丁的工匠也能轻易地看懂画传里的图像,并把这些图像运用在工艺中,大到一座园林,小到一个荷包,美育在无声甚至“无字”中产生。
《芥子园画传图释》中用历代名画图释“四岐法”。资料图片
《芥子园画传》的影响不止在中国。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戈说,《芥子园画传》是朝鲜时代文人画家的必备教科书,是影响深远的韩国水墨画学习范本。
日本学者鹤田武良推断,《芥子园画传》至少在年之前,已经通过商船传入日本,日本文化界争相翻刻购买,日本大阪文山堂和日本河南氏等书商将《芥子园画传》翻刻出版,推动了其海外传播。根据中外学者的分析,以《芥子园画传》《十竹斋画谱》为代表的木刻版画,对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日本浮世绘画师的影响尤大,他们的作品里有很多《芥子园画传》的影子。而浮世绘又将东方审美带到巴黎,带到欧洲,影响了印象派画家的创作。
几十年来,李庚在各国做了大量《芥子园画传》文献搜集和研究工作,多次开办讲座介绍解读《芥子园画传》。几年前,李庚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高振那里得知该社要重新编释《芥子园画传》,李庚当即决定给予支持,让更多国人感受芥子园的魅力。
《芥子园画传图释》中“写意芭蕉”。资料图片
2、版本流传中,有画家启蒙,有书生至乐
一个五层的书架上,摆放着各出版社出版的近百本《芥子园画传》及其衍生图书,在北京李可染画院,这样的书架有八个。据介绍,这些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出版物。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建波认为,《芥子园画传》巨大影响力的背后,承托着的是数十次的重刻、再版、派生版、校注版、改良版……这些各有异彩的版本,赋予了《芥子园画传》强大的生命力,也使这部奇书得以传续,得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我本科开学的第一天,授课老师就极力推荐我们学习《芥子园画传》。”李可染画院芥子园研究中心研究员、《芥子园画传图释》执行主编尹冰说,在当代美术教育里,《芥子园画传》仍有重要意义。而在没有美术大学的年代,《芥子园画传》是许多画家打开中国绘画世界的一把钥匙。
齐白石在回忆录中自述:“我20岁跟着师傅出去做活,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少年李可染曾抱着《芥子园画传》睡觉;丰子恺曾说:“我所有的书中,价最贵的要算去年向有正书局买来的一部《芥子园画谱》……次贵的书,其价不及此书之半。”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年有正书局翻刻出版《芥子园画谱三集》,立即得到了文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