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夏雨
视频剪辑赵鹏
摄影记者萧颢
实习生颜瑞华
00:22直播主持人张恒伟
徐鲁随身的白色帆布袋里不只有书籍,还有书籍里藏着的细小而美妙的瞬间,它们如同满天繁星托起北方老榆树上的红秋千,和秋千上的徐鲁,然后轻轻荡起,就这样又荡回童年……
谈到阅读对儿童成长的意义,他问,你是否在童年为一些书动过真情和流过眼泪?
7月26日下午,徐鲁做客极目新闻“对话·暑期名家大直播”,以“故事温暖童年·阅读滋润成长”为主题,用他的童年阅读经历和写作感悟,陪伴家长和孩子们,翻开一个书香弥漫的暑假。
1个多小时的分享后,徐鲁走出直播间,向我们道别。街边树木生出浓绿,拐角摊贩上半开的西瓜露出热烈的红,徐鲁挥挥手,仿佛就将夏日的气息收进肩上的白色帆布袋里。而我们从这位儿童文学作家的身影上感受到如同夏日的自然和纯真。这样的纯真往往是我们渐渐丢失,却可以从阅读中寻回的“初心”。
——————————
嘉宾名片
徐鲁是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已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图画书等余册。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被译为英、法、意、韩、日、瑞典等语种。
——————————
对话:
问:很多人对书的热爱始于童年,您分享一些您小时候阅读的故事吧。
徐:小时候在故乡胶东半岛的小山村里生活,又是在那样贫困和寂寞的年代,书是十分珍贵和稀罕的,没有机缘读到更多的书。能记得的几本书是《雷锋的故事》《高玉宝》《闪闪的红星》《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等。五年级的时候,读到了安徒生童话和普希金童话诗,还读到过一本老作家杨啸创作的民歌风格的叙事诗《草原上的鹰》,写的是草原上的一个蒙古族小英雄莫日根的故事。我当时几乎能把全书背诵下来。可见一本书是多么难得。在所有这些作家的书中,最难忘的应是安徒生、普希金的书,以及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和颜一烟的《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吧。
童年时代里大部分时光,是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的。祖父是一位老护林员,一生勤俭劳苦,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很大。那时候我老家还没有电灯,只用煤油灯或豆油灯照明。北方冬天的夜晚很长,乡下睡觉也很早,所以每到冬天的夜晚,有时也是在夏夜乘凉时,我就会缠着祖父、祖母给我讲故事。他们能讲很多民间故事。记得六七岁时,祖父用韵语给我出过一组谜语:“上山直溜溜,下山滚粸馏,摇头梆子响,光洗脸不梳头。”每一句要猜出一种动物。其中的“粸馏”是一个方言词,那是我们老家胶东的一种用红薯面、玉米面或*豆面混合做成的窝窝头,是“粗粮”。这四种动物分别是狐狸、野兔、驴子、猫。这个谜语我至今还记得。祖母给我讲的故事就更多啦,像《金粪筐和银纺车的故事》《小红点的故事》《灯花姑娘的故事》《狗尾巴草的故事》等等。夜晚里祖母讲故事舍不得点油灯,所以留在我记忆里的这些故事,多半在黑夜里伴着映在纸窗上的月光和摇晃的树影……这种情景就像普希金童年时代在夜晚里听乳娘给他讲俄罗斯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时光相似。长大后我写的那些童话诗,许多就是根据祖父、祖母给我讲的民间故事改写的。这些故事大概也培养了我童年时代的善恶感、同情心和想象力。
在贫寒的高中时代里,我曾跟同学借阅过一本商务印书馆版的《居里夫人传》。这本传记文笔清新生动,在那个年代里,对我这个乡村少年确实起到了励志的作用。后来又读到了叶君健先生写的一本传记故事《鞋匠的儿子》,篇幅不大,写的是童话家安徒生一生的经历。似乎正是这两本书,让我最早体会到了名人传记能够感动心灵、励人心志、润泽成长的价值,也为我埋下了创作传记故事的种子。所谓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已有了。
因为童年时代生长在一个书籍匮乏的岁月,所以读得更多的是大自然这部“田野之书”,倒也因此知道了很多草木花鸟鱼虫。这也是知识。孔子的教育观里,就有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恰是今天的孩子所缺失的一课。大自然之书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更能培养儿童的灵性与情怀。现在想来,对一位作家来说,童年时代的任何馈赠都是十分宝贵的。
问:很多家长都想利用暑假,帮助孩子建立起爱好阅读的习惯,或者充分进行阅读。关于大家关心的暑假阅读计划,可以给些建议吗?
徐: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还有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推荐的图书,大都是虚构类的儿童文学,尤其以小说、童话居多。我发现,当孩子们的儿童文学类阅读量越来越大,成人们的推荐书目,也往往总是偏重在这方面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什么问题呢?就是小读者们的阅读范围、阅读视野、阅读口味,越来越狭窄、单调和浅显化了。好比说,孩子们每天的饮食,需要搭配各种各样的东西,不仅需要吃各种水果,还要吃米饭、馒头、鸡鸭鱼肉、牛奶、面包、鸡蛋、坚果和各种蔬菜,这样才能营养丰富和均衡。童年的阅读也是这样。
我有一个比喻: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是指那些虚构的小说和童话,就像是新鲜的水果,很可口,很好吃,也应该多吃。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去夸大水果的营养价值,更不能借着强调水果如何如何重要,而把水果当成了唯一的、甚至可以取代其他营养的食物。孩子们不能每天只靠吃水果来长身体。除了小说、童话这些虚构的儿童文学,我们还需要阅读科学、历史、哲学、地理、英雄人物、艺术、航天、博物馆等等各类故事和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的传记故事。在我心目中,这些非虚构的、纪实的、具有科学、科普和人文“硬核”的故事,都属于阅读中的“坚果”,你从中获得的,就是“坚果”的营养。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写作文,如果写一个幻想故事、虚构故事,他们都能发挥超强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一般写得很轻松。可是如果要他用写实的文笔,精确地去描述一个真实的、准确的、符合事理的逻辑性、经得起推敲的现实故事,大部分孩子就不一定能写得好。我一直在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告诉大家,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孩子的阅读视野太单一、太狭窄,读了太多的虚构作品,头脑里可能充满了虚无缥缈的、幻想与想象的东西,但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