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时候读过的那些书,你还记得几本
TUhjnbcbe - 2023/10/19 17:54:00
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文/*丽珍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走进书房,站在书柜前,打量起书柜上的一排排书来。文史的,教学的,育儿的,励志的,还有美食的,都是成家以后买的。随意翻翻,好像都读过,但印象深刻的却不多。失落之余,小时候读书的往事,却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小学阶段读的书,主要有三类。连环画连环画,也叫小人书。记得当时看过《杨家将》系列、《水浒传》系列、《三侠五义》《薜刚反唐》《烈火金刚》《林海雪原》《地道战》等等(这些书名,如今想起,还是那么亲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像磁石一样将我深深吸引。记得有一位女同学家里有很多连环画,总是带到学校来炫耀。我向她借,她倒是同意,但条件是我得帮她写作业。为了看到心仪的书,我自然亳不犹豫地答应。从此,每天写两份作业,一份在夕阳落山前完成,一份在煤油灯下完成。当时,我跟阿公阿婆睡,他们看着我在灯下“勤奋学习”的样子,很是欣慰,逢人便夸。我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本连环画,是二年级的寒假,老爸给我买的《复活》,那是他在杀完年猪卖完猪肉后对我辛苦打猪草的奖励(老爸大字不识几个,一出手就给我买世界名著……其实,他就是随手点的)。第一次接触外国作品,又是俄国作家的作品,感觉里面的人名又长又拗口,内容也看不懂,当下心里蛮沮丧的:为什么不给我买本《西游记》呢?呃,只要是中国的都行啊!遗憾归遗憾,我还是将这本书视若珍宝,有空就拿出来翻翻,还带到学校去显摆:我也有自己的图书了,谁来跟我交换?文学期刊三年级时,我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四年级时,又迷上了《少年文艺》。相比较而言,我更爱《少年文艺》。她是我少年时代觉得最好的书籍,没有之一。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她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地址是上海市延安西路XXX号,封面很文艺,纸张很白,32开本,拿在手中特舒服。那会儿家里穷,不可能拿出钱给我订阅期刊杂志,这些书都是向班里的同学借的。因为是借的,有时间限定,所以每一本都看得特别的专心,特别的迫不及待。《少年文艺》每一期都有很煽情的故事,看完之后总是让我很伤感,久久不能释怀。除了小说,我也喜欢读里面的报告文学,那些纪实故事特别励志,给了我很多成长的力量。此外,书里的散文和诗歌还有习作我都很喜欢。似乎就是从阅读《少年文艺》起,我对文字有了热爱,开始了伪文青的成长之路。我用一个笔记本专门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并且开始模仿作家去写作,写出的作文经常获得语文老师表扬,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这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荣誉与鼓励。无数个夜里,我梦见自己的作文发表在《少年文艺》上,我捧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喜极而泣。长篇小说五年级时,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安排他和我做同桌。有一天他带来一本厚厚的书,一下课就翻开来看。我偷偷地瞄了瞄,书名叫《奇花》,作者是陈模,是一本描写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孩子剧团活跃在国统区从事抗日宣传的长篇小说。“号外!号外!……越过封锁线……”单看内容简介和目录,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便红着脸向同桌借,然后一头扎进书里边,废寝忘食地读起来。这本书全景展现抗战期间“孩子剧团”的孩子们艰难曲折、可歌可泣的成长历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真实感人。读完《奇花》后,我又遇见了第二本长篇小说,是一本关于爱情的长篇小说。有一天,在同学家里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米缸上有一本布满灰尘的书——《第二次握手》。封面很小资,画着一个气质优雅的女人。谁和谁第二次握手?是这个女人吗?第二次握手很重要吗?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那本书,看了一下内容简介,原来是一本描述科学家曲折的事业、生活、爱情的小说,讲述了特殊时期主人公们的爱国精神和对科学的追求,以及纯美的爱情故事。我如获至宝,赶紧借回家一口气读完。那时候还小,不懂爱情,只觉得丁洁琼、苏冠兰、叶玉菡这些科学家很美,很伟大,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神圣的力量。三十多年过去,女主角丁洁琼和男主角苏冠兰的名字,我一直都没有忘记。除了以上说的这几类之外,还有一类书,也深得我喜欢,那是一款老师备课用的教学用书——《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参考资料》。这套书好像是按年级编的,一个年级一本,每一本都很厚,应该有好几百页。那时候,我妈是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教数学,兼教思想品德,她常带书回家备课,自从我无意中发现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生动的小故事后,就手不释卷了。就这样,从连环画到文学期刊,再到长篇小说,一本本书,像一扇扇窗,让一个无知的农村孩童窥探了文学殿堂里的神奇和美丽,引发了她对这个五彩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至今仍记得每当拿到一本新书时,心底就会升腾起一股神秘与亢奋之感,而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又能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精神的舒放和洗礼,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颗平和恬静的心在字里行间真诚地跳动,飞越万水千山。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没有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也没有家长的督促陪伴,没有图书馆,没有小书房,甚至家里很难找到一本课外书,而且,课余还要干很多的农活……但我这个农村娃却爱上了阅读。那个时候,对我而言,真的没有比读书更快乐更幸福的事情了。每每拿到一本新书,我便开启疯狂的阅读模式,下课看,走路看,吃饭看,放牛看,有时上课也偷偷地看。晨光里,夕阳下,山坡上,大树下,到处都可以看见我读书的身影。所以,对于爱书之人来说,何时不是读书天?哪里不是读书处?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董遇说读书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北宋大臣、文学大家钱惟演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言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可见,时时可读书,处处能读书,读书完全可以生活化,不必太过讲究仪式感。亲爱的朋友,写出以上的话,希望我和你都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书,不管是否是因为世界读书日的缘故。因为阅读是静心的行为,蕴含着人文情怀与自我成长。那么,你还记得你小时候读过哪些书吗?阅读快乐!—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时候读过的那些书,你还记得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