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京东阿里亚马逊,全球最大的几家电商为什么
TUhjnbcbe - 2023/11/4 20:41:00
最近,北京、上海的地铁站出现了这样铺满的红色广告,天猫和苏宁的应用Logo上都出现了“4·18家电节”字样。海报上统一地把这两个公司的名字“天猫&苏宁”放在了同等大小的位置上,但这场大促销很难被看作是纯粹的“电商节”。这两家公司除了在各自渠道同时展开电器产品的促销,线上线下价格一样,还承诺“上午买、下午到”的物流策略,在天猫买的促销电器,附近的苏宁店会当天配送到家。天猫和苏宁基于线上消费数据推出了3C家电榜单,还挂进了北上广深宁杭等主要城市的苏宁门店。地铁站内4.18家电节的红色广告。其实这样的合作不是第一次了。从年8月阿里巴巴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开始,这样的不分线上线下的大促销就一个接一个的做,到了双十一、6·18这种电商集体大促的节日,苏宁也成为阿里巴巴在线下最大的活动商铺之一。中国的电商巨头入股乃至并购线下的超市、百货商场,正是从年8月京东与永辉超市的那次战略合作开始的。从那以后,阿里巴巴入股苏宁、三年后收购银泰、控股三江购物、与百联达成战略合作,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获得沃尔玛入股,电商巨头都在去往线下。4月10日,京东CEO刘强东在自己的头条号上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一百万家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就是给中国县城里的小卖部做招牌,旁边写上京东,同一天,京东还宣布要在3年内建成家母婴体验店。电商的故事总是类似。上周五,有消息称美国东北部的批发型超市准备以40亿美元的价格卖掉自己,最大的潜在买家则是美国的电商老大:亚马逊。WholesaleClub更早一些时候,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亚马逊有意竞购在美国20个州拥有门店的有机食品超市WholeFoods。此前,亚马逊也曾在去年秋天考虑过收购WholeFoods,但并未实行。从购物中心到超市再到社区里的便利店,原本电商试图取代的实体商业并没与消失,而是成为了电商的合作伙伴。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中国最大的两个电商都是怎么做线下的?不算筹备中的百万便利店,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各自通过入股和合作等方式与数百家线下超市、便利店建立合作。只统计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到、按省市划分的门店数量。百联集团按华东、华北等形式划分,故未做统计。年8月7日,京东宣布与永辉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它将以每股人民币9元的价格认购永辉超市10%股份,交易总金额为人民币43亿元。京东谈到的战略合作,是指借助永辉超市已有的采购渠道,提高商品供应链管理流程。协议达成后,京东可以向永辉超市派驻董事。4天后,阿里巴巴宣布亿元入股苏宁,成为后者第二股东。同时苏宁也斥资亿元认购阿里巴巴发行的新股。动用过百亿元资金相互持股,能说明苏宁、阿里对彼此间合作的重视。都是百亿级别投资,阿里和京东不约而同选择入股自己不擅长的行业领先企业,来“补缺”——自己哪一块产品供应链建设方面的不足,经验不够,就投资什么。比如京东的渠道优势及配套仓储体现在手机、电器、电脑这类3C产品以及图书、音像、居家用品等对保质期、新鲜度几乎没有要求的产品,但在作为永辉超市主要收入来源的生鲜、加工食品和食用食品,京东的供应链和仓储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永辉年亿元收入中,前述三种商品大类占了90%。截止到去年年底,永辉超市在国内2.8%的市场份额排到第五,接近于家乐福的3.1%。投资永辉,京东除了能获得生鲜商品的渠道,还有望接触到那些每天到永辉分布在全国家门店的消费者,他们中有些人可能此前不会去电商买东西。永辉超市内景。相对的,阿里巴巴投资的领域正是他们“鱼龙混杂”的电子电器领域。谈到在淘宝买电子产品,“水太深”可能是多数用户的第一反应。“是不是翻新”、“配件保真么”、“保修多久”则可能是人们在淘宝买3C产品最关心的几个问题。阿里巴巴投资苏宁、双方战略合作,苏宁去天猫开旗舰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淘宝、天猫3C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的情况。至少当时的投资市场也是认可这桩交易。阿里和苏宁宣布合作事宜后,阿里股票涨了2%、京东跌6%。这“补缺”还体现在电商覆盖率更低的农村市场。在年投资收购竞争中,阿里和京东都分别自建渠道,在农村卖货,只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成绩还很难对比。京东从年年底开始在县级城市开设京东帮服务店,截止到去年10月份已经有家门店。这些店面,主要用于县乡级城市的物流配送、安装、售后维修以及营销推广。“京东帮”线下店。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计划,则是在年开始的。根据浙江省相关部门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协议,阿里巴巴计划在全国建立个县级“村淘”中心、10万个村级服务站,每个村淘中心,都有一个“掌柜”帮村民代买商品、代卖副产品。只不过现在这个计划已经完成多少,阿里自己还没有公布数据。阿里和京东这场线下开店的竞争,在年来了一次大升级。在同一年间,他们都宣布了与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的合作。在国内电商市场拥有超过50%份额的阿里巴巴在这块明显走得更远,不少长三角大型百货公司、超市以及便利店背后都有阿里的投资。其中最大的一单是百货公司银泰。年11月投资三江购物、银泰商城,分别拿到前者在杭州余家超市资源和银泰在国内46家百货购物中心。今年2月,阿里又宣布和中国最大零售集团之一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不仅要通过百联旗下的超市把货卖到线下,联合百联店供应链和物流,还打算打通双方的会员体系,用上支付宝。阿里巴巴、百联集团高层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百联是长三角第一大的超市集团,在国内总共拥有超过家门店,包括联华超市、华联超市、世纪联华等不同规模超市,这几家市值总和在亿美元。此外上海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永安百货、上海虹桥友谊商场等商场,也都属于百联集团。现在,算上苏宁、百联、银泰、三江,阿里已经在华北和长三角地区拉起了一个不小的阵营。京东的策略则更偏重于超市。从去年开始,有了沃尔玛的投资和线下店合作,京东也在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到家服务。年6月,京东获得了沃尔玛40亿美元投资、占股12.8%。按照京东的说法,跟沃尔玛的合作可以使其接触到沃尔玛全球采购和供应链体系,并结合京东的全国仓储物流网络,为消费者提供海内外商品。接下来,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在京东平台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沃尔玛超市则接入京东的2小时超市配送服务“京东到家”。到现在,大半个中国的电商和线下商店,都跟京东、阿里巴巴脱不开关系。全球市值最高的电商亚马逊也在做线下,但谨慎不少跟阿里、京东在中国争夺电商老大不同,全球最大的电商亚马逊在进*线下这件事上来得更慢。这跟没有什么大竞争有关。年,亚马逊电商收入达到了亿美元。在欧洲和美国基本都是亚马逊的天下,在印度也逼得竞争对手缩减市值、合并。跟京东、阿里巴巴一上市市值就超过百联、永辉超市、苏宁、国美不同,亚马逊在全球面对的线下零售公司更难对付,直到年它的市值才超过沃尔玛。这也让亚马逊在线下投资和常识上,显得相当谨慎。它原本在年计划在纽约曼哈顿中心区开实体店,承担品牌宣传、退换货、迷你库房的职责。但年开出来的时候,这是一家藏身于帝国大厦对面一幢办公楼的小型配送中心,不是商店或便利店。涉及生鲜、食品、日化用品的街边便利店,亚马逊更是一直在做实验,商店的形态没有固定下来。如在西雅图巴拉德区一条热闹的马路旁,工人们正在完成一条附带有多个停车位的私家车道,上面还有高高的钢雨篷用来挡雨。从提交给西雅图城市规划署的文件来看,店铺开业以后,客人可以线上购买所需商品,然后选择一个提货时间到店里提货,而亚马逊员工则会把订单商品放进他们的车里。AmazonGo商店。在西雅图另一端的索多区,还有一家亚马逊汽车杂货店也在建设之中。去年底,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始测试新型便利商店AmazonGo,店内使用了传感器等技术,可以让顾客结账时不用再通过收银员。知名独立分析师BenThompson曾评论说,员工工资可以占美国便利店总成本13.5%。但他的分析暂时用不上,在测试了好几个月之后,如果超过20人或者消费者过快地搬拿特定货架上的商品,AmazonGo的传感器就没法正常工作了。除此以外,还曾有媒体报道亚马逊家实体门店的计划——它们有的可以让消费者免排队结账,有的提供路边取货点,有的则提供类似汽车餐厅(drive-through)那样的服务:顾客坐在车里完成消费服务。从缓慢的开店和测试进度,你能看出亚马逊对线下生意的谨慎。像阿里巴巴和京东那样考虑收购超市,也是亚马逊正考虑的事情,上周,有媒体报道称他们正考虑买下食品超市WholeFoods。WholeFoods内景。WholeFoods超市规模没有沃尔玛那么大,但也有-平方米,是亚马逊之前尝试过的超市面积的数十倍。它的消费者定位一直为中产阶级及以上的消费群体,商品强调绿色有机,售价也相应较高。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共有近家门店。但跟它其他线下尝试进度缓慢类似,亚马逊似乎没有对这宗收购那么激进。这个传言去年秋天就有了,WholeFoods市值亿美元左右,营收亿美元。目前还不知道亚马逊准备出多少钱竞购。为什么要做线下店?一个原因是,物流成本越来越高了只是,在让传统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流失顾客之后,为什么电商还在考虑进*线下?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物流成本带来的压力。亚马逊这几年快速扩张物流配送中心,今天居住在亚马逊配送中心方圆30公里以内的美国人口比例,从年的26%提升到44%,为万名Prime会员提供两天到货服务。年至今,生活在亚马逊配送中心周围20英里(约30公里)的美国人口比例。而京东的物流网络建设也追着亚马逊的足印快速扩张。京东销售的日化用品、3C产品、书本文具等品类繁杂但不追求保质期、新鲜度的产品,已经可以通过覆盖中国余个县市的物流网络,进行仓储配送。但资本支出和物流配送时效回报,也是有极限的。亚马逊年花了亿美元(约亿元)在仓储、物流配送商,年这个数字是亿美元。如果把数字看得更细一点,年第四季度亚马逊为每笔订单支付的费用已经占订单金额18%。年同期这个比例是14%。而对食品保鲜要求极高的生鲜食品,亚马逊要向消费者额外收费才能提供服务。除了Prime会员每年99美元的年费,亚马逊的Fresh服务每个月还要收取15美元的费用。在为网络食品杂货服务AmazonFresh投入了将近十年的资源以后,亚马逊只取得了缓慢的进步。熟悉公司食杂业务运营情况的人士表示,公司很难在这项业务上取得盈利,因此这项服务在新区域的拓展非常缓慢。京东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你收到京东包裹,上面依旧印着“多·快·好·省”。京东在为消费者提供一天三次送货、中大型城市隔天到货的服务背后,是其为每笔订单支付越来越高昂的成本。从年第一季度至年第四季度,京东每送一单货的成本从10.85元上升到12.28元,而它每件商品的销售收入却从元降到元。订单履约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即便这样,还是没有办法提升生鲜食品的购物到货需求。因为生鲜、冷链产品如果要保证产品品质,重新建设或者至少要对现有物流网络进行改造才能用。这么做所耗的成本也很高。过去三个月内,京东连续三次调整了运费标准,最近的一次,就是将生鲜商品与其他商品的配送费用分别计算。京东生鲜负责人王笑松说,“生鲜和其他品类的不同在于会受到更多的地域限制,比如江苏无锡的水蜜桃非常好,但运到北京可能就坏了,只适合在华东地区进行区域性销售。“所以在配送成本以外,生鲜食品还面临损耗较大的问题。彭博在一篇讲述亚马逊进*零售业的文章中提到,亚马逊食品腐烂率是普通超市的两倍,经常有顾客收到发霉的草莓。京东和亚马逊每年分别花了上百亿人民币和美元物流、仓储费用,但只靠线上的力量,仍做不好生鲜。电商有触及不到的人群,而且是一大群通过互联网和电商来触及的消费者数量,跟线下相比始终有限。消费者产品研究公司TABSAnalytics去年进行了年度调查,虽然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做了很大的投资,但频繁网购杂货的顾客还是只有4.5%,仅仅比四年前的4.2%略微上涨。这不仅是美国的电商公司才会遇到的问题。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年的数据,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只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2.6%。尽管份额低,这个数字的增长也不快,只比年增长了2%。尽管亚马逊已经拿下了美国70%的网购市场,而阿里巴巴和京东一共拿下了80%的中国网购市场。但对于整个国家的零售业来说,这也只是一个小份额。互联网改变了零售业的经营方式,没有实体店的租金和更低的人力成本成就了电子商务的早期发展,而现在,互联网用户的特点又反而束缚了电商发展。亚马逊仓储物流中心(FulfillmentCenter)尼尔森《网络购物者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年,中国价格敏感型购物者的比例从15%上升至19%,这些网购者年龄较大,35岁以上居多,学历以及收入较低,通常对商品价格最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东阿里亚马逊,全球最大的几家电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