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有收集的爱好,对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寻找和收藏资料?怎样对信息、文档、资料进行分类,方便后期查找?怎样阅读更多的图书,并记住更多的内容?都充满非常高的兴趣。
有人反对收集,说这是巨大的浪费,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价值非常有限。
这样的反对是非常空洞的,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平时的思考,平时的锻炼,等到突发事情出现了,再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
有人反对收集,说收集的信息大多是垃圾,是相互矛盾的,是无意义的。
是的,现在的信息假的多,真的少,面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鉴定真与假,恰恰是见多识广,难于想象一个孤落寡闻的人,面对眼前突发事件中,能全局考虑,并快速制定出各种方案。
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会有优秀的传承,而传承之一,就看谁的底蕴丰富,而这个底蕴就是丰富的资源,丰富资源之中有一个就是知识,这种知识历史越悠久,其价值越大。收藏就是避免这种资源的消失,其中代表就是博物馆、图书馆等,有些国家因为自己的底蕴薄弱,就通过掠夺他国,补充自己的不足。
有人通过反对收集,彰显自己独特性,如果这种独特性是建立在摧毁性,反对他的方法,只有自己的方法是对的,这恰恰反映出这些人的狭隘性、底气不足。
有人说我反对收集,是因为这是低层次的,我们追求最高层次的境界是输出,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你输出什么?如果能输出,又能输出什么品质的东西?
有人说我们要创新,如果你不站在无数前辈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哪来的创新?
有人说学习我们方法,就可以把知识直接变现,多么让人激动,那是钱。如果我反对,下面的评论会出现呼啸而来的板砖。我这里只能说:如果他们的方法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一流的光刻机,不仅我要全力宣传、我想有更多的人自发的加入这个宣传队列,并认真学习。
当然,一个流行的方法,一定有其魅力,有价值的,我们吸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内,利用其方法可以产生奇效。书中引用韩辈子的话“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证明学以致用。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不是作者发现的,我们的先贤已经告诉我们了。
书中批评现在的教育只注重理论,忽视了经验和实践,而这种观点,早在七十年代就被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书中提出:能否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才是关键,而这恰恰是收藏必备的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