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那么公共图书馆就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支点。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今天的公共图书馆不断“修炼内功”,加快数字化建设,馆藏资源进一步丰富,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从曾经单体的公共服务设施转变为集藏、借、阅、咨、视、听、创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丰富阅读打开方式
走进四川成都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二楼,墙上“边走边听万卷书”的标识提醒着读者已进入有声读物区。扫码、登录、点单、戴上耳机,便可开启“云端”听书之旅。
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说,如今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提供藏书和借阅的地方,更是一个将读者与知识、体验、创新力联系起来的场所。
早在年,成都图书馆就建成了数字图书馆,经过多年积累,馆藏数字资源丰富。如今已有电子图书万余册、有声听书10万小时、电子期刊余种、视频15万余集。
当前,四川不少公共图书馆都持续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建设。比如攀枝花市图书馆从年启动建设了3个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项目;阆中市图书馆的数字古籍数据库将余册古籍数字化。
动态管理阅读数据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入口处有一块展示屏,实时动态更新着成都市22家公共图书馆的进馆人次、图书借阅人次、读者分析等数据。
成都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王承佳说,通过数字后台管理端,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能够快速掌握馆藏资源的检索、浏览、借阅等情况,再综合研判,作出科学的采购和服务管理决策。
如何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既有功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大胆尝试,把图书馆与科技、旅游、生活美学场景等多行业跨界融合起来。
“我们配置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场馆、机器人馆员、智慧墙等设施,不仅方便读者,管理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肖平说,主题分馆充分以景区化、景点化、可参与标准重塑空间布局,使图书馆成为时尚的旅游、阅读、休闲体验空间。此外,主题分馆打破传统图书馆模式,采用书店图书展陈方式及文创售卖方式等,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业态。
共享馆群数字资源
去年3月,成都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合并成功,标志着成都市通借通还模式从分布式集群架构向多级总分馆集群架构转型。成都市郫都区图书馆的窗口馆员小李介绍,这样更有利于制定统一的编目规则,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早在年,成都图书馆就作为中心馆,与21个区(市)县馆共同组成公共图书馆联盟。年,成都图书馆发挥联盟优势,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搭建了成都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单馆服务壁垒,实现全市数字资源整合。
如今,成都全市万社保卡持卡人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联盟的读者。全市共建立分馆个,各类图书流通点个,有效打破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边界、提升了图书馆基础服务效能。
据统计,年,成都市各公共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万人次(含数字图书馆万人次),较年增加了万人次;书刊流通量为47万册次;举办公益讲座场,展览83期,阅读推广活动96场;官方网站浏览量41万次,数字图书馆资源下载万篇册次。
馆群的联动不限于成都。年12月,成都图书馆、德阳市图书馆、眉山市图书馆、资阳市图书馆共同签订了《“成德眉资”公共图书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成德眉资公共图书馆联盟就此成立。通过业务合作与服务融合,4城公共图书馆实现服务效能叠加,自身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