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北大寒门才女写卖米感动中国,病逝后北
TUhjnbcbe - 2024/3/12 18:10:00

年的9月,在北京八宝山的菊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遗体告别仪式。

不少北大的学生来到此处,只为送这位年仅24岁的校友最后一程。央视著名主持人*也来到了现场,为她诵读了悼词,引得前来送别的人纷纷落泪。

她不是烈士,也不是英雄。但她却以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篇寒门才女的励志故事,用笔墨留下她来过这个尘世间的痕迹,还有那天妒英才的悲伤。

她就是《卖米》的小女孩“琼宝”,名声遍及各大高校论坛的“飞花”,北大才女张培祥。

01卖米的女孩

近20年的时光过去了,还记得《卖米》这篇文章的人,大概都已近不惑之年。

这篇曾经在《当代》、《读者》等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曾经惹得不少人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感慨那些寒门学子有多么的不容易。

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琼宝的十几岁女孩,和母亲挑着担子,去赶场卖米的故事。

她和母亲为了两分钱的米价,在大太阳底下足足晒了一天,结果一斤米都没有卖出去,米卖不出去,就意味着家里没钱给父亲买药,也意味着这对母女,要在第二天赶更远的路。

挑着5,6十斤的重担,在崎岖的山路上走十几里地,恐怕是现在城里的孩子难以想象的,更何况那还是个十几岁的女孩。

这个女孩就是,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筱溪村的张培祥。

张培祥的家境非常不好,父亲有病在身,常年干不了什么重活,母亲则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胳膊落下了残疾,行动不太方便。再加上一个小她好几岁的弟弟,一家四口全靠着家里的几亩庄稼地过活。

年,张培祥磕磕绊绊地上完了小学一年级,总算是认识了几个字,但家里实在是承担不起,一个学期30来块钱的学费,只能辍学在家。

恰好姑姑来看望生病的父亲,听说家里供不起她上学了,这才把她接到了自己的家中,供她上学。

如果没有姑姑的帮助,或许也就不会有张培祥后面的人生故事,也正是姑姑的出现,给了她一个如昙花一现的人生。

在姑姑一家人的省吃俭用下,张培祥没有辜负任何一个对她好的人,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读完了初中。

张培祥喜欢读书,也渴望读书,但她也是一个懂事的女儿,家里的情况她一清二楚,在她看来高昂的学费,也不是姑姑还能担下来的负担。

在生活和学业面前,张培祥还是忍着心里的苦楚,选择了前者。一个以总成绩第一名的中学生,选择了去读技校,目的就是能够早点毕业,早点上班,早点能够养家糊口。

也许是上天也在可怜这个小姑娘,就在这个时候,她生命里的第二个贵人出现了。

初中校长罗定中,听说她要去上技校,是又气又心疼,气的是这个孩子,怎么就能这样放弃自己,在罗定中的眼里,她可是北大清华的好苗子。心疼的是她的家庭条件太差了,岁月给了这个家庭,给了这个孩子太多的苦楚。

就在张培祥去往技校的半路上,罗定中把她给拦了回来,想着办法地帮她解决学费的问题,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之下,张培祥终于再次走进了校园。

物质条件上的匮乏,也许给张培祥的求学路,带来了太多的困扰,但她却是个要强的孩子,靠着精神世界里的慰藉,充实着自己。

我们曾听过凿壁借光的故事,也学习过囊萤映雪的典故,当年的张培祥又何尝不是如此。

张培祥(右一)

她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同学都喜欢和她相处。大家知道她家庭条件不好,总是主动地把学习资料借给她。

但她骨子里还是透着一股倔强,为了不耽误同学使用,她总是趁着课外时间,去抄写同学们的资料,同学们送给她,她只是笑着摆摆手,说抄下来就好。

没有资料买课外书,一有时间她就跑到图书馆里去读书,去寻找自己的知识海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至今还记得她那个青涩的模样。

图书馆的门还没开,她已经在门前等着,图书馆下班了,她才极不情愿地离开。也正是这种勤奋和努力,换来了别人羡慕的好成绩。

《卖米》这篇文章,就是张培祥上大学后,在回忆高中时的青葱岁月时,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整篇文章里,似乎都能看见那段岁月的苦,但字里行间里,却又透露着张培祥的坚强,回忆那段往事,却看到了一丝的甜蜜。

02寒门学子的逆袭

高一暑假的那一年,在张培祥身上发生了一件事,让罗定中至今都记忆深刻。有一天,张培祥的父亲找到了罗校长,让罗校长去劝劝张培祥,说:“这个孩子说什么都不去上学了,您去劝劝她,她最听您的”。罗校长这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受了什么委屈。

暑假期间,张培祥一个人跑到株洲去打工去了,为了攒学费和生活费,张培祥在一家小餐馆里整整干了一个月。

然而,就在她高高兴兴地找老板结算工资的时候,老板却欺负她是一个小女孩,就是不给她工钱。

餐馆打工小女孩(非张培祥)

张培祥眼看学费就要没着落了,心里又是委屈又是着急,一气之下,张培祥趁着老板不注意,拿着自己的那份工资就跑了。准备从株洲坐火车去上海,再多攒点钱。

就在火车站,张培祥被警察和老板堵住了,老板一个劲地说她是小偷。

倔强的张培祥,委屈的眼泪都快掉出来了,就是不说一句话,警察一看这也不是办法,就从张培祥背的书包里,翻出了一本日记本。

看过张培祥的日记之后,把警察也气得不轻,警察当场就把老板给训斥了一顿,然后把张培祥送回了家。

也许此时的张培祥曾委屈过,曾埋怨过,也曾恨过。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待她,给了她一个爱学习的脑袋,却又给了她一个困顿的家庭。

如果父亲没病,如果母亲没有残疾,如果家庭条件再好一些,她的求学之路该是多么的平坦。

张培祥一家

罗校长来到了张家,和张培祥促膝长谈了一番。在临走的时候,一再向他自己疼爱的这个学生表示,帮她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

年高考放榜了,张培祥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得到了回报,她以湖南省文科第五名,株洲市文科状元的身份,拿到了北大法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张培祥终于看到了充满阳光的坦途和未来。

时隔20多年,只要乡亲们谈起这件往事,脸上依旧会浮现出赞许和鼓励的笑容。就在张培祥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天,不少的乡亲都乐开了花,拿着鞭炮就跑到了张培祥的家中,“噼里啪啦”地放了好几大串鞭炮。

左邻右舍的人都知道张家生活条件差,有来送钱的,有来送东西的。

虽说都不多,但毕竟也是一份心意,就在张培祥去北京上学的那一天,父亲把凑来的块钱,塞到了张培祥的手中,这也是她最后从家里拿钱。

张培祥

张培祥是一个爱笑的女孩,虽然她的家庭条件不好,但在北大的校园里,她总是笑颜已对,总是学校里,笑得最开心的那一个。

从此,她不再向以前那样,害怕图书馆的大门会早早地关闭,也不用再去抄同学的学习资料,在这座国内最高的学府里,她拼命的汲取力量。

平日里认真上课,让自己的每一门课程,都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一有时间,她还要勤工俭学,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生活也在向着自己努力的方向行进,她的才华,也在这片天空上开始绽放。

03小小肩膀撑起的家

学习和工作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张培祥也和其他的大学生一样,玩起了校园博客。

酷爱《红楼梦》的她,从“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这句诗中,取“飞花”二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就是《卖米》,一时之间,红遍各大高校的论坛。

当时,各大校园里最火的电影,就是曾一度被视为“烂片中的极品”的《大话西游》。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故事,成为了青春肆意的高校学子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红迷”张培祥也借此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网文创作。

没过多长时间,一本名叫《大话红楼》的“超级无厘头”网络小说,在高校论坛里横空出世。

它以优美的古典文风与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将《红楼》、《西游》和《大话西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段新的故事,彻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飞花”这个笔名,再一次燃爆高校论坛。

年,还在上大二的张培祥,还被湖南卫视邀请了过去,参与了《新青年》这档栏目的策划,还担任了嘉宾主持,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当中。

这位北大才女,成为了年轻一代的代表,她用自己的故事,开始照亮别样的人生。

年,拿到本科学位的张培祥,又考取了北大法学系的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同时,也继续着她对文学的爱好。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发表了《飞花读红笔记》、《红楼十日谈》等多部作品。

而她在校期间翻译的《所向披靡》和《你想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外国作品,还在一时之间成为了畅销书。

张培祥创作的这些作品,很快得到了媒体和出版社的青睐,她的文章也逐渐给予了回报,几年下来张培祥获得了不菲的稿酬,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的得到了改善。

父亲的药,她总是按时地送到家,母亲胳膊不方便,她就花钱给家里买了一台洗衣机,方便母亲洗衣服,为了方便和家人聊天,她还给家里按上了电话,弟弟的学费也再也不用父母操心。

年春节,张培祥回到家里过年。在家的那几天她总是感冒,她自己没有放在心上,母亲也只不过嘱咐了她几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累了。

然而,就在张培祥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她彻底地病倒了。

年的五月,张培祥查出来了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的她,依旧乐观地去看着眼前的这个世界,许多同学和朋友来看她,她总是和大家有说有笑,告诉大家不用为她担心,早晚有一天都会好起来的。

这一年正好弟弟要参加高考,弟弟原本要来北京进行骨髓配对,但张培祥没有答应,她对弟弟说:“拿着大学通知书来找我,那时候我才安心”。

然而,就在弟弟的大学通知书,刚刚拿到手的时候,张培祥的病情急剧恶化,还没来得及配型,就离开了。

张培祥的人生就如同她的笔名一般,像飞花一样,轻飘飘得来,却在转眼之间落在了地上,化作呵护别人的泥土,她的生命也像那昙花一般,在最绚丽的时候,却选择了凋谢。

她在人生最好的年纪,却匆匆地离开了红尘,那一年她才24岁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生路没有走,还有许许多多的风景,没来得及看。

张培祥离开之后,知道她的朋友和网友都悲痛万分,在字里行间里她是多么的有才,她的才华还没有彻底的释放,然而就这样走了。

张培祥的老师和同学无人不痛心,校方在征得张培祥的父母同意之后,她火化后的骨灰,一半留在了她喜欢着的北京,而另一半,则留在了她惦念着的家乡。

后来,父亲在张培祥的坟前建了一座小亭子,取名“怀念亭”,用来纪念自己的女儿。

时至今日,每天还有不少人的来到“怀念亭”前来看一眼张培祥,陪她说说话,陪她聊聊现在的世界。

人生总是有着太多的无奈,有才华的人也总是容易被苍天嫉妒,世人们还在为她畅想未来,她却在无声无息中撒手而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寒门才女写卖米感动中国,病逝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