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果子狸肉可以吃说起儿童科普,为何乱
TUhjnbcbe - 2024/5/12 17:21:00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https://m.39.net/pf/a_4639925.html

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而就在前不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童书《动物小百科》中因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内容引发了不少争议。

《动物小百科》中《果子狸》一文,称果子狸的肉可以吃。目前该图书已下架。新京报受访者供图

争议来源于书中这样一段表述:“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可以医治烫伤,皮毛可做皮手套,尾毛和针毛可制成毛笔和画笔……”据此,武汉大学出版社回应称,《动物小百科》确实存在不当表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在科普童书出版市场上,这样的错误或不严谨之处并不罕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做好儿童科普图书,难点在哪儿?对于科普类童书,业内人士又有何推荐?书评君采访了两位致力于儿童科普创作的学者——古生物学家苗德岁和儿童科普作家、摄影师郝夏宁,儿童科普杂志《少年时》和《科普时报》的总编,以及几位长期制作儿童科普内容的出版社编辑,共同讨论了此次事件,以及有关儿童科普的诸多问题。

采写

杨司奇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这本《动物小百科》会在市场上流通多久?等到疫情结束之后,是否会有第二本类似的童书出现?而这样的科普童书又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多少孩子?这些都是值得提出的问题。

据悉,该书已出版多年,并曾在年再次印刷,距离年SARS疫情不过十几年。而这样的童书反复出版,是否表明,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问题?

其实早在年,就曾发生过一起科普书中出现大量错误的出版事故。人民邮电出版社在年3月出版的《常见动物识别图鉴》一书中存在多处错误,例如金丝猴的配图中出现松鼠猴的图片,海象图片为PS图,象鼻虫的配图实则为龙眼鸡等等,当时这本图书也进行了全面召回处理。

“儿童武汉书”现象指的是什么?

“儿童武汉书”,是图书电商在打假过程中,对于合法但品质低劣童书的一种称呼。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动物小百科》问题再次激活了这一曾经的热门议题。

童书市场十多年来的稳定增长,吸引了大量出版资源向童书倾斜。为追逐利润粗制滥造的科普童书进入市场,导致市场鱼龙混杂,甚至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劣质童书毒害青少年,破坏市场环境,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创作者和出版方的警醒。

科普童书乱象,暴露了什么问题?

谈及《动物小百科》中的表述,《科普时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表示“非常惊讶,思想观念仿佛倒回了数十年前。”他回忆,在自己的少年时代,孩子们读过的所有关于动物的介绍文章,甚至于某些字典中,几乎都有类似这样描述动物“功用”的字句。在人们的潜意识和真认识里,野生动物与供人类食用的驯化动物都属动物,只是生活环境和被“利用”程度不同而已;能尝到“野味”被视为高级享受,许多人也以拥有由珍贵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为荣。“那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生态意识普遍匮乏。但是,在今天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在国家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阶段,一本面向公众的‘百科’读物还出现这样的表述,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编者、出版者又没能把好关,面对众多小读者,社会责任体现在哪里?这是一次值得记取的教训。”

这一问题暴露了科普童书领域长久以来的乱象。而乱象源自当下科普童书创作的普遍困境。古生物学家苗德岁分析:“长期以来,由于科普书籍在国内不被视为科研工作者的成果,不仅对升职没有帮助,有时反而会被看成是‘不务正业’。加之,稿酬或版税相对较低,因此认真写作科普书籍的经济回报也不高。如果缺乏情怀的话,科学家很少会问津科普童书的创作。这就给比较低劣的书籍进入市场提供了机会。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优秀的科普童书主要还是出自科学大家之手,靠百度条目拼凑、胡编乱写的非专业人士的书稿,出版社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要轻易出版,否则就无法杜绝这类乱象。”

另外,这也涉及出版社的社会责任问题。天地出版社编辑郭汉伟认为,儿童正处于知识积累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将会影响自己未来的知识储备、思维逻辑甚至是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儿童是非常需要从认知和心理上进行引导的。而这其中体现的就是出版人的把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出版人有责任带给读者正确而且健康向上的图书,尤其是少儿科普这个领域。出版人有必要将这次事件以及类似的问题真正地重视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之前的SARS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多的是关乎儿童的成长,关系到人类的明天。

给孩子做科普,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是仅仅告诉他们一些知识,还是要启发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分析事物的能力?或是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兴趣,传递对世界、对大自然的爱呢?蒲蒲兰绘本馆的编辑李波反思得更多。“像这样的书籍的出现,原因很多,它可能不单纯是编辑或审校是否到位,更重要的可能是观念的问题,即我们是不是真正把热爱自然、关心动物这样的问题放在心上。”

人类最初对世界的探索建立在掠夺自然的基础上。商务印书馆编辑肖诚梓认为,当我们的社会发展还处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出现捕食野生动物这样的内容有其合理性,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已经不需要依靠猎捕野生动物补充粮食,而且自然的平衡已经遭到破坏,代价已经逐渐反映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其状况从谈论环境保护的经典图书《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就能看到。“现在我们身处21世纪的高速发展时代,身处‘生态文明’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却还有过时的文化产物在传播。文化的更替进行得如此之慢,这才是我们所感到叹息的。”

这次事件,从内容上所反映出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从呈现载体上所反映出来的,是出版管控的不严谨和文化进步的滞后性,更深层的问题则是教育上的失职。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苗德岁著,活字文化丨中信出版集团年6月

对于那些从事儿童科普创作和编辑的人,科学家苗德岁恳切地希望,每个人要时刻牢记书籍的教育意义与社会功能。“说果子狸肉可以吃,这种表述本身在科学性上即便不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十分不严谨的,更是不负责任的!没错,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吃过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它们的肉大多是‘可以吃的’。但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已经驯化了若干种家养动物,为人类提供了既营养又安全的肉食资源,现代的屠宰加工过程中,还经过较为严格的检疫。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吃珍稀的野生动物,就不是可不可以吃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吃的问题了!世界上有些事‘可以做’,但并不意味着应该做,比如近亲婚配等。难道这些不正是科普书籍应该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的知识吗?怎么竟会出现《动物小百科》中这样的乌龙呢?”

科普作者还应该在作品中传递科学伦理,苗德岁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基因编辑目前在技术上是不难做的,那么是否就可以随便做呢?当然不是!同样,在使用实验动物时,必须考虑动物福祉问题;还有杂技团驯兽中虐待动物的问题等,都涉及科学伦理。我们在科普童书的创作过程中,都不能忽视这方面的问题,否则也会出问题的。”

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乌龙事件?

《动物小百科》事件提示我们,科普创作中也有个生态道德问题要考虑。比如在生态摄影中,青蛙背蜗牛、鳄鱼背青蛙、青蛙搭昆虫便车等“造假杰作”时有所见,《科普时报》总编辑尹传红提及,这是对真正的自然关系的歪曲。类似的例子还有:某些拍鸟大爷为获得动人画面,居然将雏鸟捉住,黏住双脚,待母鸟来喂食再行拍摄。

对此,科普作家郝夏宁强调了对自然的敬畏心,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创作者、科学家。因为大自然的很多东西,其实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它们,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敬畏和尊重。什么动物能不能吃的问题比较复杂,比如有些野生鱼类能不能吃,需要我们科学地对待,但食用野生动物都应该尽量避免,或者严格规范。虽然现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有了一些规定,但依然不够。

《丛林里的猫头鹰》,郝夏宁著,蒲蒲兰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年7月

比如,对于野生动物,非专业人员不能随便接触它们,这就是一个基本原则。年开始,郝夏宁迷上了鸟类拍摄,渐渐投身到儿童科普的创作中。在他新近出版的《丛林里的猫头鹰》一书里,他用摄影记录了红角鸮一家的真实生活过程。但只要是拍摄,就会对动物造成一定打扰,所以他强调一定要恪守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使用超远摄镜头,伪装拍摄;有时候需要使用预先设置的遥控拍摄设备,从而尽量避免人直接接近鸟巢;还有拍摄地点始终不对外公布,严格控制拍摄时间等等。所有的一切都以不过分干扰鸟类的生活为前提。又比如拍摄水鸟时,常常需要加上伪装网在水里站一天来观察记录,但这是必要的。

对话

其实,上面谈到的这些问题大多是老问题,只是它们一次次被谈起,又一次次被遮蔽。就像这本引发争议的《动物小百科》,出版于SARS之后,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果子狸肉可以吃说起儿童科普,为何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