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大实话
百米职场逆风向上
职场话题历来绵延不绝,话题多源于问题多,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职场不是院校,巧言不如直道。
道理谁都懂,就是做不到,知道不做到,不如不知道。咦,成语爱好者怎么顺口溜了?好吧,满足观众的需求,这个成语叫知易行难、知难行易,唯有慎始敬终,方可各尽所能。我们一起在职场,你,成了一条线,我,进了一个坑。咦,Mr.Market又被浅浅上身了?因为这两天大家都翻箱倒柜地怀念稻盛和夫,只有我在默默心疼浅浅,毕竟她应聘文案的话估计都进不了二面。
梁文道在《八分》里说:“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流光。”然而职场不是这样,很多得益者深藏功与名,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这对于问题傍身的后浪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或是蒙眼狂奔、或是瞎听胡看、或是迷信套路、或是随波逐流,也恰恰应对了著名职场思想家莫文蔚的那句话:你讲也讲不听、听又听不懂、懂也不会做、做又做不好,你现在唱个这样的歌,你特么到底是想对我说什么?于是那个Marketer兼Loser的黄同学回答:面对陌生疑惑肯定困难的生活,过去的日子仿佛偷偷地在笑我。
上次老猫对话王朝阳《认清目标敬请勇敢》反应强烈,猫班同学吁请朝阳老师返场。这次他首次提出“米职场”的概念,百米之内,何止职场空间,更有感悟万千!安身立命在此、价值抱负在此、迷惘困惑在此、拼争向上在此、内卷踩踏在此……如何解决“米职场”中的烦恼,破防也可逆风上,万字长篇有真章!
——老猫(司新颖)
本期嘉宾
王朝阳(大能猫)
嘉宾主持
张小桃(猫班1.0师姐)
主笔撰文
老猫(太丑没放照)
对话整理
李杏李婷高宁(猫班3.0)
张小桃
火星营销咨询创始人
秋叶个人品牌咨询首席顾问
出版图书《个人品牌创业之路》
王朝阳
16年央视主创制片人总导演总撰稿
6年互联网内容创业原凯叔讲故事高级副总裁
(升班旗放班歌)
字建议精读且适合琢磨5年
深耕积累还是跳来跳去
张小桃:站在职业规划的角度,朝阳老师是更支持小朋友们在一个行业里持续地深耕发展、积累资源呢,还是说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多多的跨行业去发展,多积累不同行业的经验呢?
王朝阳: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分享一下我看简历的一个习惯。我在看简历的时候,是非常快速的,可能3、5秒就快速过完一遍了。看是否能留下印象,在哪待过,做过什么事情,经历是否零碎等。
再回到你刚才的问题上,结合来看。一个人是跨平台发展,还是多平台体验一下,其实都是把一个话题说美好了。在我看来,是哪一个地方都留不下来,哪一个地方也留不下你,这其实是一个问题,你的简历被切得稀碎。表面看起来是职业履历,其实最主要的可能还是你想要的东西没有想清楚。再则,可能别人挽留你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
不过有一点吃不准哈,就是我不知道随着这个时代发展,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判断是不是会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也是比较纠结的地方。比如说未来,大家可能对于上班和工作的认识跟以前不一样了,我自己开心就行,我有一技之长就行。我能找到我喜爱的地方,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进去就行,这些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说辞。还有就是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找到工作的乐趣,然后把一件事情做成,再去考虑另外一件事情。其实我自己多少是有点纠结的。
刚才正好老猫也提到,今天稻盛和夫先生去世了,其实这个对我触动还挺大的。怎么说呢,找不着一个合适的词儿来形容我的心情。如果说在商业界里有偶像的话,他算是我敬仰的一个。我觉得他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把生命和生意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他最尊崇的就是将工作、将做成一件事情、将%极端的投入和专注,作为他最高行事准则。
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再回到一开始提到那个话题上,找工作的时候是多换平台好还是持续深耕。我觉得把一件事情做成,跟你跳来跳去把你的简历切得稀碎,这中间并没有一个必然的联系。我更倾向于在一个地方经历了从愚昧巅峰—绝望之谷—开悟之路这个曲线,形成自己的能力演进方法论、特长和人脉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我也特别赞成一个人成为一个行家里手,成为高手,是离不开一万个小时积累的。
这一万个小时往往是由环境造就的,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你不断提出要求和带来压力,一个好的导师,一个相对稳定的场,是能够让人获得非常扎实的成长的。在刚刚经历了没有多长时间的一个环境里,由工作、技能和执行工作重点的变化,带来的这种所谓的多平台学习,我觉得很难达到一个很高质量的效果。
说到筛选简历和挑选伙伴这件事情上,当我还不认识这个人的时候,我就特别会担心一点,就是这种人生节奏不能在我这儿戛然而止。如果这个人选择我这儿,我用一年或者半年乃至更短的时间来观察他,他很有可能就不是我信赖的伙伴。即使是我想带一些年轻的伙伴或者说找一个合作者,我也很难想象在半年以后,这个人就不在这个团队里了。所以说如果从用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跳来跳去,从他个人的收益来讲,难以获得一个深刻的、可信赖的能力增长。
捧哏老猫补图
张小桃:嗯,其实刚才朝阳老师说的有几点还挺重要的。
首先,职场可以有一定的试错期,但不能太长。如果说一个人很年轻,刚刚进入职场,其实可以允许自己有一定的试错期,但这个时间不能太长。
其次,能力的提升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去沉淀。在这个沉淀的过程当中,会经历朝阳老师说的成长曲线,能力才能得到训练,最终变成个人优势。职场发展中前期积累的时间越长,后期个人发展速度就会越快一些,进阶效率会更高一点。
王朝阳:关于这个话题,我还想补充一点。
我刚才是从简历筛选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在职场中跳来跳去,他是不是学到了东西?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在跳来跳去过程中,你可能确确实实掌握了很多技能,但这些技能要被别人看见且愿意与你谈这些技能,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获取的稀缺资源。
所以说,很有可能你真学到了很多技能,譬如你在这学到了产品思维,从那学到了创作方法论,又从另一处学会了新媒体运营,或者又学会了一个其他的新东西。但是当你再找一个机会,或者投一份简历的时候,你是把这四项技能拼成一个大块的,可别人看了你的简历并不见得给你这个机会。你把你简历切得稀碎的时候,在你这儿可能是拼成了一种综合能力,但是在其他人眼里,未必会选择你来与他进行一次面试。
我以前讲过,我们应该保有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确保我们看得见的机会和看不见的机会。而往往真正好的机会是看不见的机会,你也不知道,你也没有被挑选,剩下的或者说挑选你的,或许你又看不上。那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有大量看不见的机会被错过了。
还有一点,我们很难因为这个人跳来跳去,就否认他的学习或积累。我们假定他不是在学习,只是他没有选择好别人,别人没选择好他,或者说他只是满足一些眼前的利益,这种是不是匹配呢?我们不能这么去判断他,认为他内心深处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认为他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不能否定这样的情况,或者说这样的情况就是现在小伙伴的一些心态。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很可能在被看见的过程里面,你的成本要比别人高。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其实,就是我说的人成功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勇气——敢于去争取。
在职场生涯里,每年都会有几十个小伙伴离开,有的是觉得可能这个人跟团队不太匹配,以各种方式提出来要离开,有的是因为个人选择离开的。但也有一些小伙伴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譬如在我去外出开会或者活动分享的时候,就会有几个小伙伴在会议散场后直接找到我,表达对公司理念、做事方法的认可,以及加入公司的想法,经过各种途径,来我们公司上班了。
如果投简历没法被看到,但你有勇气去向对方表达价值观、做事情的方法的认同,并且能通过努力达到这个团队的要求,你能付出比别人常规方式更多的努力,做出跳跃性的动作时,你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张小桃:只要一个人目标很明确,同时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去尽一切努力,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简历很零散,或者是经历很零散,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有没有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导向,再围绕目标去付出所有努力,这是职场人非常优秀的品质,而这个品质可能比阶段性的工作经历更容易赢得机会。
朝阳老师还是希望职场新人能够扎根一个领域,或者是扎根一个行业。经历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成长,真正地训练到有一定优势的能力之后,再去考虑是否做一些跨界的或者是融合的事情。
说到扎根,那当然得选择一个在上升期的行业,跟随这个行业的发展一起成长。比如说20年前进外企,10年前进互联网。
米职场三个大脑
张小桃:像朝阳老师和猫老师其实都是经历过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在判断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周期上,您认为最需要训练的能力是什么呢?或者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去抓住一个上升期的行业,抓到这个上升的红利和行业一起发展呢?
王朝阳:我看了一下猫班同学们提前给我的那些互动问题,我跟老猫开了个玩笑,给这些问题起了概念名字,叫做米职场。也就是同学们的问题,你的职场烦恼,距离你的办公桌都超不过米。
我为什么会用这个词来概括这个提的问题呢?在这米里,第一个我往前走10米是会议室,我要做好PPT;第二个是我周围的同事很难搞,我要跟他们搞好关系;第三个是我的对桌可能是Leader或者说老板,给我制造了很多困难,提出了一些非分的要求……这个米职场里,如果我们以此类推,还可以往下说好多东西。
如果说我们看到的就是米职场,看的就是米职场里面的烦恼、得失和成功的话,你衡量事情的标准和眼光,都会受到这米的影响。
如果真的是对年轻伙伴来谈的话,其实我想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米职场问题。因为这米职场太小,不足以决定你的人生状态和你的生活品质。我们能不能想想米以外的事儿?
如果我们是做知识付费的,我们要想的不是Leader的任务、也不是这个老大、或者说其他的一些KPI、或者是一个PPT、或者说是一个文案,而是我们交付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比如你做知识付费的,你是否愿意向朋友推荐自己参与的内容?或者说你能主导的这个内容,你愿不愿意推荐你姐姐的孩子听?比如说你做心理方面工作的,你愿不愿意把你做的课推荐给其他人?比如说你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