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8 1:40:00
有不少人用类似的语句这样描述独立书店:“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书店便是这座城市的微光。”事实亦是如此。《年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截至年成都拥有超过家实体书店。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显示,五年来,成都实体书店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位,并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一个健康的“城市书店生态系统”,应当既有气派的连锁大书城,也有朴实的独立小书店。那些自然生长出来的、与周遭环境和谐共存的独立书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也坚持着属于自己的小小梦想。成渝独立书店对话在数字阅读的冲击之下,爱书之人们投入满腔热情的独立书店,到底是如何生存的?6月25日-26日,成都独立书店市集吸引了成都和重庆众多独立书店主理人参加,读本屋(成都)、一苇书坊(成都)、存在书店(重庆)、刀锋书酒馆(重庆)四家独立书店与现场的读者们聊起了成都、重庆两地独立书店的生存状况与经营策略。独立书店的“独立准则”开书店一定要认清现状什么是独立书店?按读本屋老板廖宇的理解,有三点必须要独立。第一,独立于各种扶持政策;第二,独立于商业。比如说你朋友写的书,要不要放进来?出版社花钱让你在最好的位置上卖他的书,你愿不愿意?出版社给你钱,让你开一些书的畅销榜排名,你愿不愿意?第三,独立于读者,读者喜欢的书、经常买的书,要不要迎合?不过廖宇承认,如今独立书店的生存困境使得他们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这三点“独立准则”,“现在如果你要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的话,那你的书店可能就经营不下去了。”(图据读本屋)廖宇的读本屋已经在成都开了多家分店,经营较好,属于那类“好好存活着”的书店,廖宇也被其他独立书店经营者笑称为“不愁卖书”的廖老板。7年前,他还是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因为爱读书,便把家里的藏书带到咖啡店供客人免费翻阅。在这个过程中,他总会遇到想买书的人,“有时我看出他们是真的喜欢这书,也就不忍心拒绝。”眼看着咖啡店里的两千多本藏书几乎卖了一半出去,他索性关了咖啡店,开了这家独立书店。“选品”是廖宇自认的强项,有他自己的“书籍数据库”:“想要找哪个专题或者哪个作者的书,头脑中都能第一时间搜寻出对应的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对于线下书店经营较为艰难的情况,廖宇认为,会选书已经不再是一位独立书店老板的优势,“如果开独立书店,一定要认清现状。很多独立书店以为自己会选书就OK了,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会选书,这不再是独立书店的优势。有一套独特的经营策略只是一方面。廖宇认为,读本屋能生存下去,除了“选书”上的品味外,还有极低的价格——很多书都能以3折、4折的价格卖出。“你可能想说,我们书店卖这么便宜,到底能不能盈利?我现在回答你,你可能看到我卖3、4折,但我的成本可能更低。”廖宇有他自己的“商业秘密”,他选择到全国各大出版社的仓库,去找那些版权即将到期或者从电商平台上撤下的好书,然后以极低的价格拿下。同时,他也积极在二手市场搜寻绝版书,“二手书市场去得多了,哪一位书商常有什么样的书籍,什么价位,老板允许的议价空间大小,慢慢我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于独立书店的商业模式,廖宇总结称,图书行业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书店的账期模式,比如新华书店、西西弗等等。他们所有的书都是不需要掏钱的,就是说书拿来先卖了,之后再给出版社钱。这样,就必须不停地开新店,通过新店来补贴老店的收入。“我们这种独立书店都是现款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很明显,你能拿到很低的折扣。但劣势也很明显,如果你选择不太好、卖不出去的书,就成了堆积的产品。”电子书与纸质书互不妨碍尊重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开在成都玉林路的一苇书坊,书店中央放置着中岛式吧台,柜台上陈列着书、威士忌与精酿啤酒。当夜幕降临,书店打烊,一苇书坊摇身一变成为深夜小酒馆。重庆的刀锋书酒馆既是书店,也是酒吧、咖啡馆,甚至可以是深夜食堂,更是分享会、艺术沙龙的会场。作为一家书店,这里有着一万余册的藏书,数百册绝版书籍,它同时也因为精酿啤酒、鸡尾酒等各类酒品,以及和经典日剧《深夜食堂》高度相似的地狱拉面、章鱼红肠等吸引着人们慕名而来。似乎民谣、古典音乐、咖啡等等,已经成为独立书店的标配。刀锋书酒馆的投资人燊燊认为,这样的模式不可直接复制,开独立书店需要在装修上投入谨慎,“现在书店同质化很严重,大家如果真的想开一家书店的话,在装饰方面可以稍微节约一些。因为如果背了过于重的资产包袱,会非常脆弱,经不起风险。”(图据重庆刀锋书酒馆)对实体书店最大的冲击,便是手机和网络购书平台超低的折扣,手捧纸质书的读者似乎寥寥无几。“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要胜于所有电子产品。”一苇书坊的阿俊认为,纸质书有着电子书替代不了的魅力,经典的书籍一定要看纸质的。事实上,以Kindle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阅读体验感接近纸质”,“类纸感”也是读者们选择它们的关键原因之一。不断追逐“更像纸质书”,其实从侧面证明了,也许真正的纸质书阅读体验才是许多爱书之人所想要的。作为串场主持人的译者、自由撰稿人何雨珈认为,“也许你哪天买到的这本纸质书,之后就会成为绝版书。”独立书店市集的二手书交换池也映证了这一点,读者们带上自己的二手书放入交换点,便可以与其他人交换二手书。每一本二手书都有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魅力,那些被读过的书都代表着书籍主人的品味,他们在上面标注的每一个符号、每一条阅读笔记,都隐藏着一段或几段引起下一位收藏者无限遐想的人生故事。完成书籍的交换,似乎也是完成了两段不同人生的连接。“我在我放进去的书里,留了一封长信。”一位参与二手书交换的读者说。另一位读者认为,看起来这是一个二手书交换站,又何尝不是一个缘分池?一本书的互换,留个便签就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所以我们才爱线下活动,能见面,能面对面沟通,能感受文字以外的语气、起伏。独立书店市集的二手书交换“我觉得两者是不妨碍的。”刀锋书酒馆的燊燊谈到,“比如说你们出去玩的时候,不一定要带很多书,可以只带一个手机。但是,我想有很多家庭买纸质书,也是因为要给孩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你家里有书,家长随时拿着本书来读,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所以纸质书和电子书之间不应该是相互妨碍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你可以先在电子书来看,然后再买纸质书放在家里,都可以。”存在书店的老板卡卡对此也深表认同:“我们尊重个人的阅读习惯。如果你觉得电子版的阅读能带来便利,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如果说你想要纸质书的手感,当然这是电子书不能代替的。”除此之外,卡卡强调了纸质书的升值空间,“它就是一个理财产品,有时候我看什么书快要绝版了,就会在群里跟大家说让大家快去买它。”在对话活动上,成渝两地的独立书店主理人都谈到城市文化对独立书店生存发展的意义。廖宇回忆,在去年的书店市集上,仅一天时间,他便有了元的销售额。今年,他为市集专门进了一大批明信片,以便在读者买书时赠送,在市集的第一天,他的营业达到了元。受邀来到成都的刀锋书酒馆和存在书店,显然没有预料到现场读者如此热情。“我觉得成都的读书环境,是非常积极健康的。”存在书店老板卡卡感叹,“这个也跟城市氛围和地理环境有关。成都地势比较平缓,去哪儿也方便。但是重庆不一样,重庆很多坡和坎,两家店会隔很远很远。虽然也有一些喜欢读书的人,但这些群体是被切割开的,不容易举办活动。”卡卡坦言,在重庆举办类似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看书会十分困难,“虽然重庆的文化氛围也不错,但是大家上班都会特别累,这时候就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去看书’?大家只会刷短视频,或者看那种比较轻松的网文……”“成都的氛围是很好的,相应的政策也很好。”廖宇感受颇深,这也是他之所以这么精心准备独立书店市集活动的原因,“这就是成都文化。包括今天现场来这么多人过来看书、买书,也是十分符合成都的文化的。”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实习生毛渝川编辑李洁(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