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净增长将逐渐恢复 中国通缩不会太长
出口净增长将逐渐恢复 中国通缩不会太长
这就是事情发生的路线,一切都很突然,然后你就会意识到其实它们一直都是显而易见的。——麦迪林?兰歌摘要“通货紧缩时代”持续的时间应该是非常短暂的,最多也就是一到两年。
因为中国大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开始枯竭,我们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净增长将逐渐恢复。
如果今年的食品价格下跌,它将轻而易举地推动整体的通货膨胀率回到负值区域——尽管现实中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压力应该是稳定地上升。
通缩成为焦点作为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最近,我们时刻关注着和宏观经济有关的三个因素:一是国内对初级产品的短期供给将会保持上游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二是低端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变化曲线平坦的时期已经结束了,因为年轻的单身农村到城市的移民工人紧俏已经在推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了;三是因为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大陆的生产商将不再有能力吸收输入性成本的日益上升,只有供应链顶端的收入在独自增长。简单地推理,这是一个消费者价格不断增长的问题。同时,毫无疑问,与过去五年接近于零的核心通胀率相比较,我们预期在未来五年里,中国大陆经济的核心CPI平均值应该在2-3%。
然而,我们认为,这并不会成为未来12个月里金融市场谈论中国时所关注的焦点。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预期接下来谈论的重点词汇应该是“通货紧缩”——我们认为,投资者应该为此做一些准备。特别要指出的是,对这种“通货紧缩”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有一些在未来12个月里应该密切关注的趋势:
首先如果2005年有一个好收成,因为食品价格的季节性下降,我们也许能够看到整体通货膨胀率下降到零以下,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大约是50%。
第二,更加重要的是,即使中国放松了对劳动力密集型竞争者的压力,它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也会迅速地从作为一个正面因素转向一个负面因素。这有可能是我们看到的那种经典的价格下降式的通货紧缩——但是,在这些行业,它理所当然的是广义上边际价格下降的“通货紧缩”。
潜在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种趋势很可能会被国际市场误解为是中国需求比预期要弱的信号,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每个行业中的需求都是净增长的,除此之外,还会供应特定行业。如同以前一样,我们保持对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和需求的正面预期。
另外一个潜在的误读是该问题持续的时间长度。很多观察家将会认为新的“通货紧缩时代”将要到来,事实上,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应该是非常短暂的,最多也就是一到两年。
食品价格带动通缩首先,通货紧缩压力的第一个来源很可能是农产品价格。单就一项食品价格就占到了中国CPI构成的三分之一,正如你在图一中所看到的那样,它们占据了整体构成系列的绝大部分。
估计去年,消费者农产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了15%,推动了整体指数上升,同时引发了大量的对通货膨胀压力的担忧,尽管事实上核心通货膨胀率顽强地保持在了接近于零的位置。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农业结构性的改变无情地推动了中期价格上升,但是也随着2003年和2004年的丰收而上下大幅度波动。
今年,这种趋势有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换。要注意的是,我们并没有改变我们对农产品短缺和中期价格上涨的结构性观点,但是目前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期:2005年将是中国的农业丰收年,特别是*府部门显著提高了对种植业农户的补贴金额。这绝对不是一个必然的结论,因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些外部的观察家,比如美国农业部,持续发出警告说中国农业今年将会歉收,但是中国的农业部始终如一地提高它的产量预报,同时,最重要的是大连和郑州的期货交易所对今年秋天大量很关键的粮食的价格充分看涨。我们的观点是,在未来的12个月里,食品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达到50%。
如果下跌的结果发生了,它将轻而易举地推动整体的通货膨胀率回到负值区域——尽管现实中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压力应该是稳定地上升。换句话说,一个经济体中,制成品价格事实上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时候,同时的服务价格将会突然相对下降,并出现通货紧缩的迹象。
中期的痛苦第二,在未来12个月里,我们所观察到的正在发展中的更为严重的通货紧缩趋势是中国对一些资本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定价和边际价格构成严重冲击,比如钢铁、水泥、塑料制品和建筑机械等产品将会出现下降导致通货紧缩压力增加。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中国大陆的贸易数据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内的建筑和投资需求正在放缓,作为前些年过度投资产物的国内生产能力过剩日益显现,作为一个结果,进口价值总量出现了急剧下降,而出口也出现了平稳的增长。我们从钢铁业的变化中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中国大陆经济中所看到的一切正好和经济理论是相反的。毕竟,中国大陆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土地和资本稀缺的经济体,同时,国际贸易理论清楚地说明,当一个经济体逐渐和世界其他部分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它应该会压低全球劳动密集型制造品的价格,同时推高原材料和资本产品的价格,正如图二所显示的那样。
估计同时,毫无疑问,这确实就是过去五年所发生的那样:中国生产的产品压低了消费者价格,结构性地抬高了燃料和矿产品的价格,这导致了金属加工业、化工业和重型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真正利润繁荣。
然而,现在,事情正在迅速发生改变。正如我们早些时候所提醒的那样,农业收入的逐渐增加和青年农民工人供给的减少已经推高了低端的制造品价格,同时,正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这些低端制造品供应商通过更高的输入性成本不断推高制成品的价格。所以,经过将近10年的低端产品型通货紧缩出口之后,在传统的消费者市场,中国可能会成为一个净通货膨胀压力。
期间,国内关键性基本原材料和机械行业的过度供给已经挤压了国内的利润,同时减少了海外供货人的定单数量。在一个原材料价格日益上升的环境中,本质上来讲是不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特定的例子来说明,如果钢铁制造商的输入性成本以年增长率40%的速度上升,如果你预期钢铁制品的价格持续下降那将是相当有风险的。然而,中国大陆经济体在边际价格和利润方面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压力就是这样发生的——这才是更值得担忧的事情。
这种情形将持续多长时间?以我们的观点看来,最多不会超过一到两年。毕竟,今天,中国大陆的整体需求并不是一个问题,消费是相当强劲的,投资活跃性在逐渐下降,同时重型机械行业已经触底,也已经开始反转向上。更准确地说是,关键问题是那些特定行业供给出现过剩,比如金属、化工和机械制造的特定子行业。在这些领域,*府部门已经成功地控制了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建设。因为中国大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开始枯竭,我们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净增长将逐渐恢复。
但是,这是明年的故事了。正如我们今天所分析的这些问题,进口将在今年内持续保持弱势,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距将会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