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干部下乡,从官民拆“墙”开始走向善治
声势浩大的一场干部下乡运动正在河北展开。从2月10日开始,1.5万多名干部进驻到了5010个村。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他们将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农村。河北为此支付2.5亿元干部工作经费。河北省委给下乡干部的任务是,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同时做好维稳工作,确保10月底前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并希望能让赴省、进京上访量大幅度下降。干部下乡驻点,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曾经是执** 密切联系群众 的一大法宝。但在经济社会变迁的大潮中,很多地方干部工作的重点由于远离基层,朝夕过从的主要群体已非民众,即使工作规划中还有 下乡 的任务,也只是徒具形式上的意义而已。 轻则作秀,重则扰民 ,这八字考语成为当下人们对干部下乡的一种几乎固化的印象。河北这场声势浩大的干部下乡运动能否洗刷 作秀 和 扰民 的嫌疑?至少不乏拒绝作秀、扰民的良好初衷,并有具体办法。下乡时间长达8个月,干部与原单位脱钩,吃住必须在农村,这样一些举措对那些把农村视为蜻蜓点水的秀场的干部而言,其限制作用不言而喻;每个工作组5万元工作经费,工作经费直接打入县财*,由此避免了干部下乡对村民乃至地方财*可能造成的经济负担,另外河北省给每村预留项目启动资金10万元,也可能是此次运动不受排斥的因素之一。8个月的时间,1.5万多名干部,2.5亿元的资金,如此大手笔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肯定能够解决一些原本期望解决的问题。由于开展这项运动至今不到一个月,为时甚短,从报道看,目前能够确定的功效,除了五保户、孤寡老人的生活因工作组的到来而获得改观以外,最大的成果也许要算是加深了干部们对基层民情民意的了解。当 仇官 成为一个经久不息的议题时,绝对不应轻视官民贴近的这一成果。如果我们承认, 人民 这个比较虚化的概念注定难以抵挡社会分层的现实,那么就应该知道,让不同的群体实现互信恐怕无法使用空洞的教育和说服。官民之间的隔膜、误解也好,鄙薄、仇视也罢,首先缘于彼此之间的距离。8个月的乡村吃住和劳动,在大多数干部这里,无异于另一种生活,而这种生活过去他们不仅陌生,也难有理解的动力。下乡不过20来天,一位干部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他们曾经付出了那么多,真没想到这么不容易。 他说,面对这些人,感觉心酸、汗颜,他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弱势群体,什么是贫富差距。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对某一群体来说每天真实的生活,为什么在另一人群那里就会 真没想到 ?这是否昭示两个群体之间所筑的墙已经太高太厚?打通隔膜需要拆墙,仅仅从两个群体相遇、两种生活交会的角度,真切体验基层民情、民心的干部下乡运动就应该得到赞扬。而以此为基点,河北省又给干部下乡运动赋予维稳的预期,也当在情理之中。社会稳定自乃人心之所向,河北派出工作组,建好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进项目,这是力图通过经济发展来促进稳定的惯常思路。这种思路在很多时候行之有效,毋庸置疑,毕竟民生是其他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并不足以确保稳定,许多已经可以称为先富起来的村落,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就是一个证明。如果河北派出的工作组,不以给五保户送米送油为满足,在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愿意帮助村民提高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及实施自治的能力,河北农村稳定之基何愁无法建立呢? 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心灵多少都受到了污染。这里可以净化我们。 这是一位下乡干部的工作日记。干部下乡如果演变为道德净化运动,自然是一种意外的欣喜,但却难以成为常态的要求。那些目睹干部络绎进村的村民们,固然不妨期待下乡干部们道德由此净化,但显然更希望他们能够带来民主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