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正正经经的首都北京,其实也有一些看上去“潦草”的地名,比如东四十条、东四十三条、三里屯、六里屯、五棵松、九棵树、六里桥、八里桥……这是为什么呢?
东四十条、三里屯、五棵松……专名潦草?
揭开谜底前,我们先一起积累些地名研究的必备知识。一般而言,地名由专名与通名两部分组成,比如开篇说的“六里屯”,专名是“六里”,通名是“屯”;“东四十条”,专名是“东四十”,通名是“条”。而“五棵松”这类就属于只有专名、没有通名的情况,如果旁边恰好有个“五棵松村”,那“五棵松”就是专名,“村”就是通名。北京的小地名大概真是与数字杠上了。从历史上就有的地名三里屯、六里屯,到现在的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北京的地名对数字大概是有点偏爱。许多人第一感觉,数字地名好像有点随意,比不上用历史典故命名的地名,果真是这样吗?倒也不完全是。数字地名最大的特点是方便管理,简洁明了。在街道中,数字地名十分常见。你也可以把这些数字地名称为系列化地名。比如“东四十条”,是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不太熟悉的朋友一听,也许会感慨:哇,这里居然有四十条胡同!实际上,“东四十条”的正确念法为“东四~十条”(不是“东~四十条”)。东四七条、东四八条、东四九条、东四十条、东四十一条。来源/天地图
“东四”是“东四牌楼”的简称,明代在十字路口处修建了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后来此地简称“东四”,明代有“东四头条”至“东四四条”记载,清代年间东四扩展为十二条胡同,年以后,胡同又扩展到东四十三条、东四十四条。还别说,数字地名有时候挺方便识别,看到炮局头条、炮局二条、炮局三条这些街道,盲猜也能推测出它们大概都在一起。一家人嘛,就要整整齐齐的。炮局头条,因地处炮局胡同北侧,序列第一,故名。来源/国家地名信息库还有些数字地名,其实是在告诉你具体方位。例如“六里桥”“八里庄”,“六里”“八里”一听就是一个距离概念(一里等于米)。地名中含有的距离信息也不是随意定的,它们反映了两个地理实体的实际距离。北京地名研究专家总结,北京地名中的几里地许多是在说城门到某地的距离。比如北京潮流聚集地“三里屯”,“三里”就是此地距东直门约三里之意;“六里屯”因该地距朝阳门、东直门均为六里得名。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毕竟古代地方志中,古人在标记地名时喜欢用离城的距离来定位某个地理实体。地方志中标记距离。来源/国家图书馆那“五棵松”“九棵树”算随意的了吧?其实也还好。毕竟,“五棵松”真的有五棵松,“九棵树”真的有九+棵树。这些地名是在告诉你此地的地标。古代的桥、树都可以作为地标。比如“五棵松”,现在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五棵松体育馆,体育馆中经常会举办大型演唱会;而原本的“五棵松”是清提督邵英墓地,墓内有五颗松树。年,北京地铁一号线修建时,原先的松树不小心枯死。不过,现在到地铁站附近去看,还能看到新栽种的五棵松树,也算名副其实。“九棵树”位于今北京市通州区,是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地铁站站名,原本是个聚落,因为该地至旧城南门共植99棵树,故名九十九棵树,后简化成“九棵树”。数字地名还可以标示一地景观的面积大小或长短。比如“一亩园”,一亩园紧邻圆明园,是皇帝亲耕的“亲田”,这一地名依据田亩数得名;还有“二里沟”,“二里”不是在说距离有二里地,而是说这里有个二里长的土沟。数字地名实用方便,但有时也会有漏洞——容易重复。不信你试试在中国地图上检索“五棵树”,大概一下能弹出来几百个同名地名。对了,数字地名还曾难倒过英语翻译。北京是国际化都市,地名自然也需匹配上恰当的英语。遇到这些数字地名时,英语翻译也遇到了困难,有专家建议直接保留汉语拼音,也有专家建议翻译成英语数字(one,two,three……),从现在北京的路牌、地铁站名看,北京采用的主要是拼音翻译。东四十条。来源/北京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