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酷威文化策划、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算是我真正独立策划的第一本书,而且是一本漫画书。发现这个选题时还是寒意料峭的早春,等到下厂印刷时,北京已经进入树叶微黄的初秋了。拿到样书之后,我有一种“春天播种,秋天结果”的丰收喜悦。
做书过程一波“多”折,不算成熟编辑的我和这部漫画集一起经受磨炼,共同跨越了年的大半时间,与其说它是我的孩子,不如说我们是一对彼此成就的伙伴。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我对编辑这一职业的价值与定义产生了更多新的认识。
从一张梗图发现一个宝藏
时间回溯到年初。春节假期结束,由于疫情的关系,公司要求居家办公,和外界的联系与互动似乎只剩下网络了。
刷微博成了一种常态,于是机缘巧合的看到了某大V发了一条外网漫画。各种可爱的肥啾,像人类一样说话,被博主戏称为“大哲学家”。更神秘的是,转发的网友留言出奇一致,都在刷一句话:“整点薯条。”
发现惊喜
这是什么暗喻?
作为网上冲浪高手的我,怎么能不知道“整点薯条”这个梗呢?当然要赶紧补课啦。于是就找到了薯条的源头。
爆梗漫画
就是这对表情生动的海鸥兄弟,靠一番沙雕、无厘头又深具哲思的对话,轻易俘获了一大批有“生存焦虑”的现代人的心。不止在微博,在豆瓣小组、B站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且这幅四格漫画,已经成为最经典的meme模板之一了。
其实我之前也有看过,只是当时没意识到“爆梗海鸥”的作者属于创作井喷型,在看了豆瓣memers小组(13万人大组)的组推后。发现系列漫画几乎涵盖了各种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小动物。乌鸦、松鼠、大鹅、草鱼……
我在心里默默数了数:“嗯,足够编成一本书了。”
接下来整理了一下出版理由,两条足够了。
1、极易识别。虽然小动物们像人类一样思考、互动、表达。却和市面上大部分以简笔画形式出现的漫画有极大区别。画风写实,动物微表情戳人。
内容上脑洞大开、搞笑和哲理并重。镜头安排、节奏起止也超级棒。属于有看头也有读头的漫画书。
2、极富共鸣。小动物们跟人类一样,也会嘲笑损友,伤春悲秋,也会因带娃太累而精神出逃,因社恐焦虑而情绪多变,因别人的赞美而欣喜若狂。也会偶尔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
仿佛能一语道破天机。让你笑着说:这就是我!
后来上选题会,不用我多加赘述,同事们也迅速感同身受起来,热烈讨论过之后,很容易就通过了。
被禁止捕鸟的猫住在哪儿?
联系版权方和作者的过程,我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心情变化。
先找到漫画出处FALSEKNEES。发现在国外已经出版过了,这也意味着选题可操作性大大增加了。
但,这家出版社在国内没有代理机构。
商品页面上,关于作者的简介短小精悍:“乔舒亚·巴克曼,在安大略省南部的农村长大,目前与伴侣住在安大略省圭尔夫市不那么偏僻的乡村,家里还有两只被禁止捕鸟的猫。”
亚马逊,英文版和法语版,英文版逼近满分
但,这个信息太简单了,很难定位到作者。
幸好后来改换思路,顺着FALSEKNEES这一线索找到了作者的社交账号,以及乔舒亚·巴克曼的个人网站。
看了网站发现,作者本人对作品多元经营、宣传运作还是很有想法的。网站上还有T恤和帆布袋等周边出售。
作者的个人网站
但,邀约邮件发出后石沉大海,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版权代理那边也只传来一个不算太坏的“好”消息:因为那家出版社在国内没有代理。所以这意味着联系会很耗时,但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权也极有可能还未售出。
从春天到夏天,真的是等到花儿都谢了。外方出版社才终于有了消息。
如何翻译“鸟言兽语”
漫画所配文字量其实不多,但翻译难度却不小。因为必须兼具精炼、幽默、有网感、传神。
最难就是传神。由于文化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翻译后,有些国外笑点会让国内读者“不理解”,虽然FALSEKNEES的笑点来源于“人生共通的烦恼”,没有国别门槛,中文网友对这系列作品的热情,也足以证明这一点。但翻译搞砸了,这本书就砸了的担忧还是存在的。
所以需要译者既要能看出笑点,完整呈现。又不能过度翻译——加入解释性文字或者太过自由发挥。需要做到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实现“接地气”的东西方幽默转化。
所幸最后还是找到了合适人选。《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出版后,翻译是我最满意的地方。读者反馈也很好。
令人抓狂的排版和令人头疼的装帧
翻译工作收尾后,又等待了一段时间,外方才把这本书的全部图片资料发过来。
打开图片源文件时,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大脑宕机了一下。随后再三确认。哦,我没看错,每一幅漫画,都是没有分层的!
原图
原来作者乔舒亚·巴克曼不是用电脑绘画工具绘制漫画,而是全部在纸上手绘完成(从颜料纹路看应该是水彩画)。我不禁感叹:手绘虽美,但排版时就麻烦了……
这是我负责过的文字量最少的一本书,也是排版最艰辛的一本书。
每一句中文都要放到对应的气泡里,而气泡又没有单独的图层,就很难调整大小。所以为了让中文在气泡里排得好看,每一句话的位置都要调整,甚至还要再增删文字。排版老师也是很抓狂的。
但是我只是一个有强迫症的编辑,我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直到出蓝图阶段,我还依然抓着排版老师,求他再给我调整“亿点点”,真的就只有“亿点点”哦。
原版漫画书名直译是:《假膝盖:动物行为图鉴》。但这个书名加上原版封面的大鸟头插画,多少会给人这是一本科普书的错觉。
为了明确类型,最后确定还是走“呆萌”路线。书名很快确定为《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但是封面方案迟迟难以定稿。
1、作者编排分镜能使人感受到动物的表情变化,配合凝练又沙雕的对白节奏阅读,读者很容易发现漫画的萌点和笑点。但把某个在故事里看上去很萌的动物单拎出来放到封面上,却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2、由于四格漫画的图幅大小限制,许多动物被遮挡了身体,图片的选择受到限制。比如,我本来建议设计师用这本书里最火的“去码头整点薯条”的海鸥形象试一试,但设计师告诉我因为海鸥身体没有画全,所以设计效果不理想。
3、设计师非常喜欢作者画的乌鸦,但是做完的封面却被大家吐槽“不好看”“不吉利”,少数服从多数,乌鸦不能用在封面上了!后来设计师自己定制了一张黑乌鸦的超大鼠标垫,说是要让所有人看看乌鸦有多酷。
一本幽默漫画,现在却让我和设计师万分痛苦。
后来领导找我沟通,帮我梳理之前几版封面在公司内部投票没有通过的原因。我才发现问题所在。
首先必须跟设计师明确,这不是一本儿童绘本,而是一个大众绘本,所以色彩不宜太满太花;其次,虽然是画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但原版封面上那只鸟,恰巧在我们这边是不那么常见的品种。虽然画得精美,但缺少熟悉感。所以也会减少带入感和认同感。搞清楚这些之后,封面诞生就很顺利了。
而那对著名的海鸥兄弟,最终也成功出镜——在封底上。
封面、封底
编辑是最初的读者,在成为FALSEKNEES的粉丝之后,身为读者的私心让我希望把原版图书的装帧忠实地呈现出来。但做书也要考虑大环境,好东西换了新环境,也可能会水土不服。
为了让小动物们顺利安家,我也从中学会了如何寻找平衡。最终呈现一个尽量让多方满意的结果。
这本书秋天下厂的时候,我在一个周末独自跑到郊区印刷厂去盯样。早上九点进厂,晚上七点出厂,一个车间好多台印刷机同时运作,唰唰唰声不绝于耳,满足感真的满到要溢出来了。
从快热到慢熟,时间检验过的经典
不了解这本书的中国网友可能会把巴克曼的作品定位成“梗图”。但是在网络热梗稍纵即逝的今天,“整点薯条”的海鸥却没有走上乍热乍冷,消声灭迹的寻常路。而是从爆梗转入逐渐扩大知名度,慢慢变成常青树的经典之路。B站、知乎、豆瓣。meme爱好者、同人画手、科普大V,甚至吐槽生活的普通人,都知道了这两只海鸥。
流行的表象之下,必然有一些超越时间的价值所在。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仅是“即食性”的笑话,更包含着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寻找并保存“不惧时间的价值”就是纸书存在的意义,也是编辑工作的意义和骄傲之所在。
以我自身为例,编辑在反复打磨一个稿件时,其实很容易变得麻木,丧失阅读乐趣。但这本书却让我在每一次看稿时都能领悟新的笑点,常保新鲜。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中的故事,看似是生活中的琐屑碎片,实则却饱含自然的灵性与美,以及对人生的透彻领悟。毫不夸张地说,这本漫画适合从八岁看到八十岁。孩子能看到可爱、鲜艳、生动的自然万物,大人能从动物的对白中品味出生命的滋味。不必思考意义所在,活在当下就好。
另外,这本书还具备科普价值。
在翻看亚马逊读者评价时,也会看到不止一个读者说自己从事生物研究方面的工作,很喜欢巴克曼对于动物行为习惯的如实记录,当然也被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逗得哈哈大笑。
说实话我就是在做了这本书后,加入了豆瓣鸟组,开始学习如何辨认上下班路上遇到的斑鸠、灰喜鹊、啄木鸟、布谷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