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96到61分,满怀期待地进去,满脸
TUhjnbcbe - 2024/9/1 16:52:00

4月9日,00:08分,可可攥紧手中的电影票,茫然地走出放映室。而与这份茫然相匹配的则是她的无语,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看走错了放映室,看了一部文不对题的擦边抄袭电影。

第三部了,可可真的很想问神奇的动物究竟在哪里?是那个感觉谁善良就选谁做魔法部长的麒麟么?还是那个喜欢吃金币的嗅嗅呀?(虽然它很可爱)但第一部毕竟展示了包括嗅嗅在内的护树罗锅、隐形兽、雷鸟等将近二十多种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的秘密是指他喜欢格林德沃么?那不如拍可可的秘密好了,应该会比这个不那么人尽皆知。格林德沃能预知什么让邓布利多那么忌惮呢,他可是连麒麟有两只都没整明白啊!

剧情的逻辑更是以肢解的形式散乱糊到可可脸上,她觉得编剧在仿制6个箱子后,让箱子数量诡异地减少为5个的行为是在挑战她的小学数学心算能力和作为社畜后眼睛的明亮程度。

可可从没想过一部期待的电影能看出这么多问号,可能唯一幸运的就是没有浪费钱财去看IMAX,虽然还是熬了大夜。

可即便如此,卑微的可可一边怒打两星,骂骂咧咧地说着剧本拉跨、华纳没了,但一边还是心酸地打出“下一步还看”这样冰冷的文字,心甘情愿地做一株华纳的韭菜。

为什么可可们一边愤怒于自己被欺骗的时间金钱,一边又无法割舍地爱着这个魔法世界呢?

01

魔法世界是关于时间的记忆

年1月1日,《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在HBOMax上映。虽然前期出现了罗琳被封杀,主角照片被替换等一系列抓马情节,但一旦播出,老粉们还是纷纷涌入平台主动催泪自己。

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写着返校的预言家日报、那列开往霍格沃兹的红色蒸汽列车、大礼堂中翩然起舞的布斯巴顿学生……可可终于在十年后又一次得以“返校”。

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大陆上映。但可可直到上初中后,从同学口中才第一次知道零食巧克力蛙会跳、分院帽可以说话、麦格教授可以变成猫咪、骑上光轮就能追上金色飞贼……她看见了一个从未展现过的新奇世界,天马行空又童话般丰富。

为了补全对魔法世界的认知,可可和妈妈谎称要去图书馆查资料做作业,但其实她打算找出已经被翻地有些破烂的中译本补课。

当看到第六部邓布利多死掉的时候,可可急忙从借阅室跑出来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她不相信一直保护着哈利的、不可动摇的邓布利多居然会死掉。她打给舅妈,一边哭一边问舅妈“邓布利多真的死了么?他不会复活么?其他人要怎么办啊?”

而这些记忆在可可打开这部20年后的纪录片时,纷至沓来。

20年过去了,“哈利”蓄起胡子、搬去纽约西区、演各种出格的角色甚至是只会放屁的尸体;“罗恩”谈了一场几十年的恋爱,同时拥有了肾结石和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赫敏”用全A的成绩拿到众多大学的offer,站在联合国为女性权益演讲;“马尔福”自在地弹着吉他,直播分院,沉迷钓鱼;“纳威”变身超级帅哥,同《哈利波特》主题公园的员工结婚;“卢娜”在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组织中工作,还养了一只叫做卢娜的猫猫……

20年过去了,可可也从跟随哈利一步步了解魔咒魔药魔法生物的孩子,逐渐变成了将头发梳成大人摸样,穿上了一身职场西装的都市丽人。

这戏里戏外的人生变化,演员观众的共同成长,将无数人的真实生活故事编织进入对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记忆网络中。

这些共同的阅读观影经验、情节发展期待、拿起筷子假装魔杖的行为统统构成了一个带有凝聚性的“象征意义体系“。

就像可可一直坚信,是伏地魔将年到年出生的麻瓜出身的巫师记录都毁了,她才没有收到霍格沃茨的录取信。

02

这里拥有无限的可能

魔法世界中的每个人都不是样板化的起点男主和晋江女主,他们都不够“完美“,但都在”闪光”。毕竟霍格沃茨没有“完人”,也不需要“完人”。

相比于哈利的大名鼎鼎和赫敏的超强学习能力,罗恩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超乎寻常的魔法实力。他害怕蜘蛛、害怕打人柳、害怕妈妈、害怕哥哥。他会嫉妒哈利年龄不够却可以入选三强争霸赛成为霍格沃茨的勇士。

但罗恩永远会在关键时刻,用最大的信任为朋友们提供支撑:

一年级时,哈利被马尔福嘲讽侮辱的时候,他坚定地站出来说“I’mhissecond.”;

赫敏被马尔福骂”泥巴种时“,罗恩站在赫敏面前维护她的尊严;

为了获得魔法石,11岁的罗恩决定牺牲自己作为一颗棋子,以此争取哈利的前进;

“怪女孩“的存在同样独特。卢娜总是独来独往、自言自语着别人不懂的怪话,她的古怪使她被很多同学称为“疯姑娘“。但在最后的大战中,所有都陷入了狂热的慌乱,只有卢娜叫住哈利并提示他”我们应该询问死去的人“。

而与哈利具有相同起点设定的纳威似乎更“默默无闻“,更容易被人忽略:他不够帅气不够聪明不够勇敢,甚至曾站在格莱芬多门口组织铁三角去往魔法石禁地。

但在最后的决战中,在哈利身受重伤的时刻,只有纳威没有失去希望,他从分院帽中拨出宝剑——只有充满勇气才能被拔出的宝剑,对伏地魔大喊”Thisisnotover“,斩杀了伏地魔最后一个魂器。

他依旧是笨拙的,但却是坚定而勇敢的。

这群人不仅在陪伴我们成长,更在告诉是我们什么才是成长——对现实的反叛和对自我的超越。

同样,霍格沃茨也让无数的人们学会勇敢地接受自己。无论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无穷的人性和脆弱依旧伴随着每一个人。

于是在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里,怎样的你都是被允许的、被看见的、被认可的,怎样的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怎样的你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卢娜的饰演者伊万丝娜·林奇(EvannaLynch)也曾回忆称,“这部剧让我的童年时光始终充满了希望”。

03

霍格沃兹永不毕业

“你是哪个院的”“你的守护神兽是什么“

这样的院系分类是可可线下交流的第一件要事,也成为可可社交平台形塑自己身份的重要标签。

杨照在讨论韦伯关于现代性诞生的观点时认为,现代社会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断用理性消减‘巫术‘的空间“。那些被统一的社群规则、被归化的生活节奏、被编码的社会记忆,成为一道铁笼,统治着每一位社畜的内心。

《看理想》:杨照把在过去传统社会中,人类从宗教等能够寻求安慰与寄托的事物,统称为「巫术」。巫术能够带来非常大的空间,心理的乃至现实的,既有个体的也有集体的。巫术得以在这样的空间运作,就给人带来了许多安慰,意味着人可以试图去相信很多东西,可以依靠着自己的意志,朝向着对你所期待的方向发生。

于是被困在莫比乌斯般循环往复的社会结构中的可可们身不由己地成为了一颗颗早就被安排好的螺丝钉。自然地,服从于严密理性后的可可们,也只能生成一些集体的、普遍的、共同想象。也就是说,人类进入了某种记忆“祛魅”的阶段。

但可可说,每次重温铁三角学院学习、禁林冒险、拿下学院杯、对抗食死徒时,这些故事都为她建立了一个可以短暂脱离现实世界的避风港,让她无条件地跟哈利罗恩赫敏、贝拉卢娜小天狼星们追求自由、追求正义。

那些幻想似乎让可可的精神不那么拉扯,让她可以正常地去做梦、去相信一些不可能。这也成为她社交冲浪的第一层身份认证。

阿斯曼在《文化记忆》中认为文化形成的凝聚性结构会使一些经验和回忆以一种形式固定下来并使其保持现实意义,而如何讲述这一回忆则构成了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基石。

对于可可们而言,哈利波特就是他们幻想中共同守望的乌托邦世界。

刘易斯·芒德福在《乌托邦的故事》中认为,当“残酷的事实”变得过于复杂而难以解决或无法面对时,幻想是我们逃离现实的避难所。也正是通过这种幻想,我们才能将现实世界的事实汇集、分类、筛选以形成新的现实并投射到外在世界。

而哈利波特的快乐、成长、冒险自然成为可可们应对充满挫折感的“真实“世界时幻想出来的美丽新世界。

毕竟,在这个世界中他们不必关心月报做得怎么样,主管又出了什么幺蛾子,房贷每个月要还多少。

在这个世界中,他们永远都是那个会哭着和舅妈打电话问邓布利多真的死了么的,喜欢冒险的,宁远相信自己是麻瓜的,

那个孩子。

##0421

本期活动

你去电影院看《神奇动物3》了吗?你对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记忆有哪些呢?赶紧再留言区里走一波吧。小北将从留言中选出两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乌托邦的故事》。

跟随20世纪最后一个完人,来一趟流动的乌托邦思想旅程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End-

观点资料整理自:

《乌托邦的故事:半部人类史》,

[美]刘易斯·芒福德著

编辑:冰冰黄泓

图片来源:微博,影视剧截图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

scb01

pup.cn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96到61分,满怀期待地进去,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