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现场
川报观察记者边钰肖雨杨摄影报道
5月18日晚,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图书馆承办的“名人大讲堂”在四川省图书馆开讲,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做客“名人大讲堂”,带观众领略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傅小凡年3月起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主讲《崇祯那些年》《大明疑案》《走近朱熹》《国宝迷踪》等,他以渊博深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风格受到大家的追捧。
讲堂中,傅小凡从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入手,讲述了古蜀文明的精神世界。他认为,古蜀文明,产生于四川盆地,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和分支。其中,金沙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续,它们都属于古蜀文明。公元前年,蜀国被秦国打败,成为秦国的蜀郡。但是古蜀文明并没有消失,它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延续至今。至今在四川人民身上依然能够感受到古蜀文明的不屈不挠和热情奔放的精神。
非人非神青铜人像代表的是权利崇拜
白衬衣、黑框眼镜,透着儒雅之气的傅小凡一亮相“名人大讲坛”,台下立即爆发出轻松的笑声。“听说我要来四川讲古蜀文明,我朋友说我是来跨界抢饭碗!”一开场,傅小凡以打笑的方式,拉近了自己和四川观众的距离。
提到古蜀文明,就绕不过去一座神秘人像,即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尊青铜人像。这尊身高两米六二,底座高八十公分,总重量一百八十公斤的人像中,巨大的双手握成空心拳在胸前环抱。整个形象给人以怪诞和神秘的感觉。
这尊青铜人像是什么时代的?是神还是人?握成空心拳的双手曾经抓握过什么东西?为了解答疑问,傅小凡从青铜人像的出土地点三星堆说起。他说,经测定,专家们最终将三星堆文化遗址认定为古代蜀文化遗存,它开始于新石器晚期,终止于商周之际。由于这尊青铜人像处于三星堆遗址的最顶层,因此可以断定,它制造于商代晚期,距今至少有多年的历史了。
对于青铜神像双手中抓握的东西,历来就有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握着的是权杖、有人猜测是象牙、有人推断是玉琮、也有人判断是龙蛇。傅小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必须结合青铜像的整体姿态去观察,才有可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指着屏幕上的人像图,他说,通过观察,会发现青铜像的双手非常突出而且巨大,完全不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人体比例,五指形成的封闭式的圆环,与脖子甚至腰的直径差不多。如果真的握着东西,会出现看不清脸部的问题。同时,相对于青铜像的整体高度,其底座的底面积显然太小了,“一旦手中把握某种青铜材质的东西,那么,它很有可能会失去重心向前倾倒。”结合这些,他认为,这尊青铜像的手中,本来就是空的,这是肢体语言或雕塑语言,表达人们的观念,即“权力崇拜”。也就是说,这尊青铜像既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象征权力的偶像。为了证实这点,他特意提醒观众去观察人像五指封闭成的圆环状,他认为这圆环表达的就是对权力的“把握”,双臂怀抱就是“拥有”,把握与拥有是权力的根本属性。
金沙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续两者同属古蜀文明
讲堂上,提及四川,傅小凡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中途甚至一度秀起了正宗四川话。在提到金沙文化时,他更是点赞四川人骨子里就透着天生具有诗意,“把在金沙文化遗址发现的金箔图案取名为‘太阳神鸟’,这名字取得太美!”
他说,年在成都市西郊金沙村外的建筑工地发现的“金沙文化遗址”是继三星推文化后,又一引人注目的发现。经过初步发掘,考古人员认定,金沙文化属于古蜀文明,距今大约在-年之间。
现场,傅小凡发问:“距今大约-年之间,正是周王朝建立到春秋战国时期。可是,古蜀国既然被周武王灭了,那么四川省成都市金沙村发现的古蜀文明,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傅小凡
”他认为,周武王灭掉蜀国之后,并没有实施占领和统治。国虽然亡了,人民还在,文化没有消亡,因此蜀国可以重建。
对于在金沙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工作人员清理发现的“太阳神鸟”是用来干什么的疑问,
傅小凡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可以从人类普遍具有的黄金崇拜说起。黄金是一种稀有金属,获取它非常艰难,拥有黄金的人,会掌握社会权力。因此,黄金成了权力的象征。比如,同属于古蜀文化的三星堆,就出土了一根用金箔包裹的权杖。“金沙古蜀人用黄金打造太阳神鸟,也说明他们也崇拜太阳。”他补充到,太阳崇拜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又一种精神现象。因为太阳能够给人带来光明、温暖和生命能量。
同时,他还指出,金沙文化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为什么不是一只,也不是十只,而是四只,是因为这是写意手法,表现一只鸟的四个位置,“用四只完全相同的鸟,表现静中之动,展示鸟在环绕太阳迅速地飞翔,给人以强烈的动感。这种创意真让人拍案叫绝!”最后,他强调,金沙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续,它们都属于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消失于商周之际,金沙文化消失于战国时期,二者之间相隔多年。在这多年里,它们的一致性和继承性十分明显,但异性也同样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