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阳光,吹拂着熏风,怀着一粒种子的信仰,我们相约在每周三和周四教室里的“图书馆”,从此蓬勃生长、肆意伸展,等待着奇迹,等待着绽放。
有时会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如何保持初心,怀揣着教育朴素的梦想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竭尽所能落实素质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挥班本特色力求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我们如何克服教师的无力感,改善目前整体的阅读状态,引导儿童阅读走向深度。
当下对阅读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浅层化的阅读着重于阅读技能训练,比如背诵、摘抄、打卡这些“工具”,缺少儿童阅读的个性和自由;形式化阅读也充斥在校园文化建设里面,汇报、活动、演讲等表演化阅读占比很大。小学阶段应通过各种阅读氛围的营造,多元阅读途径的实施,对学生阅读起到启蒙、影响、引领的作用,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最终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每周三、周四7:30-8:10,我与学生商定好——“这两天早晨是我们共读的时间”。我们约定,大家到校时间不做统一要求,谁来了不用“报告”,悄悄进来拿出自己的书坐在座位上开始读,就像进入了“图书馆”一样,不讨论、不询问、不打扰。
起初的状态不是很好,虽然不用我像平时那般声嘶力竭地组织纪律——爱说话的学生被安静的气氛所影响,自觉地闭上了嘴巴。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在40分钟时间里一直处于神情游离和思想放空状态——两个人偷偷递个眼神,进班巡查的学生吸引了他,随意涂画无所事事,静静发呆开小差……看到这些情况,我没有发怒训斥,而是及时送去一个提醒的眼神,这样自然的状态在班级可以随处捕捉。我相信这些学生只是暂时还没有走进我们的“图书馆”,还没有形成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在清晨的“图书馆”,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自主地选择阅读书目,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深度阅读:小博和几名同学津津有味地读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新新的《云边有个小卖部》也深深吸引了我,每个人心中都有山和海,山的那边是外婆的海,让刘十三陪着我们走进云边镇的春夏秋冬,见证每一场相遇与离别;也有学生在阅读学科书籍,比如《科学大全》《快乐作文》……我想,无论读哪类书都没有关系,这个年龄开卷就有益,他们静静读书的样子就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从阅读自由走向阅读自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坚持。现在,只要发现拿起书来读的学生,我都会毫不吝啬给予表扬。鹏鹏的书桌上始终放着一本课外书;就连阅读量不大的小坤,认真阅读的样子也被我瞄到了,他一直在预习语文,边预习还边做笔记,我及时表扬了他,因为对于他而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学习不是一件着急的事情,不知道哪一件事、哪一个教育行为会在学生心里悄悄种下希望的种子、信仰的种子。
在这种原生态的阅读环境里,我看到了学生积极阅读的状态,看到了他们活跃的智力和沸腾的思想。我准备了许多“阅读励志卡”装在口袋里,看到沉浸在书海中的学生,便悄悄走过去把励志卡放在他们桌上。看到拿着笔认真记录感悟的学生,我把励志卡静静地塞进他们书里;看到人来人往的嘈杂都打断不了他们读书的热情时,我轻轻地把励志卡放到他们的手边。我相信这种不被打扰的清晨,一定有一粒积极向上的种子在班级的某一个角落萌发。
静悄悄的革命就发生在每个清晨的教室“图书馆”里。从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