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十点读书,作者十点邀约作者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来源:十点读书(duhaoshu)
作者:陶若素
“孩子精神丰富,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董宇辉在直播中分享过一个故事,也是送给父母的一个建议。
他有一位学生想要辍学,董宇辉误以为是他家条件有困难。
后来才明白,这位父亲只是觉得读书意义不大,几年后还得回家打理生意,不如早些做准备。
许多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帮孩子建立生存基础。
找个舒心的工作,多赚点钱,拥有物质的富足,这不就是幸福人生嘛。
但其实,幸福是一种富足的感受力。
读一本好书的满足,和家人共享晚餐的幸福,帮他人解决问题的价值,为朋友挑选礼物的喜悦……
这些看似与财富无关,但能撑起孩子的人生意义。
比起物质富足,精神的富足才是孩子人生的归宿。
想让孩子幸福地过好这一生,父母要多重视孩子的精神满足。
从孩子幼年期起,我们可以多和孩子做这5件事,让孩子拥有富足的体验,就是为他存下财富的资本。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导演周轶君为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创造了“睡前2分钟”环节。
熄灯后,每人几分钟,聊聊今天发生的事,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不愉快的经历。
她会和孩子聊聊工作的事,孩子也愿意和她分享学校的事。
通过睡前聊天,她成功地打开孩子的心扉,及时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状况。
但对孩子来说,父母能用心地倾听自己,就是一种爱的表达。
因为我们爱你,所以想要和你分享看法、感觉和秘密,你在父母心中是多么重要。
儿童教育专家张娟在《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书中指出:
给孩子足够多的爱,他的生命状态会更饱满,他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自我生命建构上,通过内在平和与喜乐获得自我感。
是呀,当孩子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我,按自己的意愿快乐的生活。
哪怕遇见挫折,想想还有父母值得信任和依靠,孩子没有心理担心,生活才能自由自在。
每天晚上10分钟,让我们真正属于孩子,这份小小的满足会成为孩子情感的财富。
当孩子始终被富足感包围,他的人生会少许多歧路。
知乎提问帖“如何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
一位妈妈分享经验:每周日固定带孩子去图书馆,让孩子体验读书的仪式感。
坚持一段时间后,每到周日,孩子就知道这一天要用来读书。
区别在家读书,图书馆不仅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还能让孩子学会专注和安静。
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因为人生的价值,实际取决于内在精神生活的品质,精神的富足才是孩子真正的财富。
父母能坚持陪孩子去图书馆,引导孩子阅读一本本好书,就是在帮孩子寻找生命的答案。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父母帮孩子找到了自己,孩子也会感恩父母的陪伴。
而且图书馆庄严安静的氛围,丰富的图书种类,也很容易激发孩子好学、求知的心。
当然啦,去图书馆的初衷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在书籍选择上,我们尽量尊重孩子的喜好,而不是强迫孩子功利地阅读。
阅读之外,父母多鼓励孩子聊聊一本书的启发,不同的观点,学到了什么。
因为比起书中的答案,孩子的答案才是他人生的答案。
一位母亲培养出两个亿万富翁,养育的秘诀是什么?
上海犹太裔母亲沙拉在《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书中分享:给孩子开设儿童账户,让孩子从小学会存钱。
因为赚多少钱不决定结果,存多少钱才决定贫富。
我们的孩子将来未必都是大富翁,但我们仿效沙拉的做法,为孩子开个银行账户。
孩子通过亲自打理钱,不仅能学到基本的储蓄知识,也能洞悉出财富的逻辑:
小钱积少成多也能变成财富,大钱不算计,富有也会变穷。
有时候,生动地实践会让孩子的体会更深刻。
我的一个朋友就用这个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9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银行账户。
除了储蓄过年的压岁钱,平日里,孩子买东西剩的零花钱,她也会鼓励孩子放到存钱罐里。
等存钱罐里的钱多了,她再和孩子一起,把钱存到孩子的小账户内。
如今孩子明白了涨利息,看见了钱生钱的神奇,他对消费也越来越理性。
每个父母都愿意为孩子倾尽一切、毫无保留。
但真正的爱,未必是为他花钱,也可以是教他存钱。
我们送给孩子健康的金钱观,让他一生享用不尽,父母有远见的爱,才是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心理学家贺岭峰教会女儿人生必备技能,就是做饭。
女儿从幼儿园起,就踩着小板凳学习番茄炒蛋。
虽然现场一片狼藉,但做饭却让孩子收获了无比的满足感。
因为会做饭,留学期间,她不仅能把自己照顾好,还能通过美食发展出温暖的友谊。
做饭是治愈心灵的一项劳动。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饭,更是温馨有趣的家庭活动。
孩子不仅能学到一项生活技能,也能从父母一点一滴、耐心的教授中体会到珍贵的爱。
当全家人一起动手,一起品尝杰作,最轻松的时光,拉近了亲子的距离,最平常的食物,也能品出真实的幸福。
教会孩子做几道菜,是生存技能,也是平凡的智慧。
当孩子读懂我们的用心,明白了美好的生活来自热爱生活的能力。
哪怕是用心做饭,好好吃饭,孩子的精神世界都会拥有意想不到的平和与舒展。
人生的幸福在于点滴的掌控。
哪怕是买到新鲜的蔬菜,外在的惊喜感不就是内心的满足感。
儿科专家张思莱曾分享过大外孙铭铭的故事。
铭铭从小被全家人捧在手心,不知道什么是苦,更没尝过穷的滋味。
全家担心安逸的生活会宠坏孩子,女婿决定带他参加公益活动。
在偏远的山区,没有高楼美食,只有困难的生活、求学的艰辛,对外界的向往……
这些不寻常的经历冲击了铭铭的认知,也让孩子懂得了“感恩和奉献”。
我们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就是制造机会,让孩子看见同一个世界,生活的另一副面孔。
《小窗幽记》有段话说得好: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知足。
当孩子看见许多人还没过上幸福生活,他更容易拥有内在满足感。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拥有高格局的人生观,就要引导孩子明白:人的价值源于奉献。
孩子理解了人不能只为自己活,也多为别人活,他对社会越有价值,他的内心越富足。
人生的幸福在于人际的流动。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多教育他心里装得了别人,将来别人的世界,才能容得下孩子。
教会孩子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父母的这份大爱,会让孩子成为最终受益人。
或许父母并没意识到,我们养育本身,就是孩子人生账户的第一桶金。
父母给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