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起源和语言产生一样仍未得到确凿的时间定义。人类早期的洞穴壁画留下了该时代的痕迹,而史前时代用来记录信息的狒狒骨头是最古老的“图书”之一。许多古老的图书都用楔形文字写成,而载体却是黏土泥板,例如古老的英雄叙事史诗《吉尔伽美什》。大约年前的美洲金字塔文明用染过色的绳结来记录交流,被称作奇谱。在中国古代黄帝时期也有“结绳记事”的传说,直到仓颉发明了文字。古埃及人发明了纸莎草纸作为书写的媒介,并成为标准载体使用数个世纪,纸莎草是尼罗河三角洲常见的一种植物,它的根茎常用于制造家具、绳子、袋子等。中国没有纸莎草纸,但心灵手巧的中国人在公元前通过兽骨、龟甲和青铜器皿以及石刻来承载文字,它们是中国最古老的图书。起源于周朝的竹简决定了中国古代图书的样式,书写顺序为从上往下,从右往左,而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丝帛因造价昂贵仅用于统治阶级。除此之外中国人还通过石头和木头的锤捣将构树的内树皮制作成为书写的材料,直到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把图书的载体形态从简牍形式转向了纸本书,从此之后,纸质书迅猛发展,一直为人们世代沿用。
中国人的许多发明对图书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古代早期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图书,费时费力,阻碍了文化发展,而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而发明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又为后来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而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重大继承和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今天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年威廉格德发明了铅板浇铸法使图书重印变得简单,而后平版印刷术的发展能够比活字印刷更好地再现手工抄写的技艺,也成为最常见并广泛应用的印刷方式。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从此以后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进程……。
年尼瓦尔·布什指出希望能有一种设备,供个人存储所有书、记录和通信信息,设备同时具有快速运转和灵活性等机械性能。年世界上第一本电子图书《下午》出版。
而后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电子图书逐渐成为了时代的朝阳。
那么,数字时代的电子图书会终结印刷时代的纸质图书吗?很多人认为电子图书的产生标志着一次新时代的革命,预期出版印刷业在未来会全面彻底的实现数字化。确实电子图书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也许纸质图书终将如同没落的胶卷一样渐渐退出历史的主舞台。但是今天仍是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步发行,相辅相成的时代,我们有幸走在该行业的前沿,两种载体并行交替,未来的发展会是哪一种,或是第三、第四……,这应该是我们积极思考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