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山东济南的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孩子在寒风中,来到考研考点外面,母亲说,“儿子还有16年就要考研了,大概还有天吧,让他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
01感受氛围不如踏实读书
时下整个社会都在越来越快的节奏中发展,导致大量的父母焦虑不已,从胎教开始,各类早教班,兴趣班,令人眼花缭乱。大家看见,2岁的孩子会一百首唐诗,三岁的孩子会一千个英文单词,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孩子,愈发严格要求。这位妈妈更是超前,早在孩子仅仅5岁时,就已经规划好了孩子今后的发展,本科之后要考研。可是,孩子感受氛围了就能考上研究生吗?与其在寒风中感受一个小时,不如带孩子去图书馆,认真读一小时书来丰盈孩子的内心。在孩子自然成长之后,不用父母强迫,孩子的内心会指引自己走向学术之路,或是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
02.与其期望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这位妈妈的做法,可圈可点。她至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努力上进的。可是在这里,我认为,所谓“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5岁的孩子眼中除了幼儿园的师生,接触更多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这位妈妈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努力去考研。让孩子看见的自己是复习的妈妈,努力的妈妈,考试的妈妈,成功的妈妈。这种无形的影响,会好过只是在寒风中看着学校的大门。
03考研是否就会万事大吉
这位妈妈将5岁的孩子带来感受考研的氛围,忽略了一个哲学理念: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近几年科技正以无法预料的速度飞速发展,16年后,考研是否是最完美的选择,并不能下定论。当下,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步伐,已经形成了研究生的过剩,16年后,人工智能进一步取代大量劳动力,考研是否还是最优化的寄托,还需探讨。那么这位妈妈,是不是也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多样性的未来,注定孩子会走上和我们迥然不同的人生。
大家对这位妈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