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插图艺术源远流长,在汉语中统称出版物为“图书”,正说明了无“图”不“书”。中国的插图历史,从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插图,是敦煌17窟洞中发现的唐代咸通九年刊本《金刚经》的“说法图”扉页画算起,已有余年的历史。
原始人的洞穴岩画
原始人的洞穴岩画
原始人的洞穴岩画
最早的版画作品是唐代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
我国发达的古代插图艺术,造就了一大批古代世界级的插图画家和作品。到了明清鼎盛时期的明清时代,就出了陈老莲、任渭长这样了不起的插图画家,留下大量杰作,影响至今。作为印刷发源地的古代中国,被称为世界插图大国是实至名归。
宋代
宋代
楚墓帛画《太一将行》局部图
《洛神赋图》中国最早的插画家是东晋的顾恺之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现存最早的戏曲插图是元刊《西厢记》
清朝《水浒全图》
清朝陈老莲水浒(水浒页子)大刀关胜
插图,在书籍中的作用是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在当时已流行着“凡书必有图,无图之书而怪”的说法。到了20世纪初,以白话文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现代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绘画性的插图,尤其是文学艺术插图广为流传,不但能提高文字作品的文化价值,而且能提高读者的欣赏品位。
鲁迅不仅是大文豪同时又是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先驱,他亲自参与这门艺术。指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学之功”。当时一大批出色的青年画家,集结在鲁迅的麾下,如古元、*新波等,为鲁迅的文学作品创作了一大批插图,包括一批木刻作品,成为传世之作。当时在西方已失去顶峰时活力的木刻艺术,在30年代的中国大放异彩。这些插图艺术包括古元画的脍炙人口的《祥林嫂》,司徒乔画的《放下你的鞭子》,彦涵画的《王贵与李香香》等这些国内有名的作品。
《祥林嫂》古元
《放下你的鞭子》司徒乔
《卖血后》*新波
《王贵与李香香》彦涵
杨牧之曾说:“插图与文字不同,是以可视的画面形象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以生动、具体、可信的视觉形式营造出感人的艺术氛围,具有文字本身所不具备的优势,读者打开书籍,在密不透风的文字中,欣赏插图画家们根据情节所创造图画,确实是一种精神享受。画家以艺术美感的形式再现了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使他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补充着书中文字语言功能本身的欠缺与不足。书中的插图与文字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插图在图书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广大读者心中插图已经成为这些文学名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插图艺术为书籍带来了美,插图艺术为读者开拓了一个文字之外的温馨的艺术天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插图画家和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插图作品。
50年代在革命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插图,例如华君武画的《大林和小林》、*胄画的《红旗谱》、*永玉的《阿诗玛》、刘继卣画的《孙悟空大闹天宫》,顾炳鑫的木刻《阿Q正传》,裘沙画的《鲁迅》,专心致力于装饰艺术的张光宇创作了《神笔马良》等插图,使中国线描艺术达到巅峰水平。
《大林和小林》华君武
《阿诗玛》*永玉
《孙悟空大闹天宫》刘继卣
《阿q正传》顾炳鑫
《鲁迅》裘沙
《神笔马良》张光宇
70年代以来,包括中国现代的一批著名书籍插图如叶浅予画的《子夜》,伍启中、陈衍宁、林墉合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董辰生、陈玉先画的《高玉宝》,徐荣初、许勇画的《白求恩的故事》,高燕画的《苦难的历程》,秦龙画的《红与黑》;更有张守义画的一大批文学插图……让读者更为陶醉。
《子夜》叶浅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伍启中、陈衍宁、林墉
《高玉宝》董辰生陈玉先
《白求恩的故事》许荣初、许勇
《苦难的历程》高燕
《红与黑》秦龙
《唐吉坷德》张守义
受读者欢迎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李自成》,则有著名画家方增先、王绪阳、贲庆余、中流等很下工夫画的插图。
《艳阳天》方增先
《李自成》王绪阳、贲庆余、中流
随着《红岩》、《红旗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苦菜花》、《上海的早晨》、《山菊花》等一批长篇小说的出世,侯一民、*胄、张德育、董辰生、华三川、贺友直、顾炳鑫、孙滋溪、沈尧伊、裘沙、陈玉先、王立志等知名画家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同时很多知名画家也给儿童文学创作了精美插图,如董辰生画的《铁道游击队的小游击队员们》,陈惠冠、关景宇、赵宝林画的《毛泽东选集里的成语故事》,杨永青画的《五彩路》,胡永凯画的《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这些作品如数家珍,数不胜数,令读者百看不厌。
《红岩》插图《红色的岩石》吴强年
《红旗谱》*胄
《林海雪原》孙滋溪
《青春之歌》候一民
《苦菜花》张德育
《上海的早晨》华三川
《山菊花》王立志
《铁道游击队的小游击队员们》董辰生
《堡垒》*英浩
《羿射九日》陈惠冠绘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关景宇、赵宝林绘
《七剑下天山》卢延光
《五彩路》杨永青
《石头记人物画》刘旦宅
《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孟子胡永凯绘
近年来随著插图艺术的发展,不少画家创作了中国古典名著系列插图,如侯国良画的《聊斋志异》,赵文元画的《说岳传》,贺友直画的《儒林外史》,*柔昌画的《封神演义》等,林凡、高云、傅益瑶画的《唐诗三大家写意》、于友善、吴声、胡博综画的《宋词三大家写意》,杨文仁画的《桃花扇》,*全昌画的《看钱奴》,章伯奇画的《绿牡丹》,徐有武画的《玉簪记》,谢志高画的《墙头马上》等;更有著名画家创作出一书百图的作品,如卢延光的《中华历史文化人物读本》——中国一百帝王、中国一百儒士、中国一百仕女、中国一百僧佛、中国一百神仙;王弘力的《古代风俗百图》、《百馗图集》;项维仁、窦世魁的《新绘西游记百图》……不胜枚举。
《聊斋志异画皮》侯国良
《封神演义》*柔昌
《儒林外史》贺友直
《说岳传》赵文元
诗仙李白《峨眉山月歌》林凡
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高云
诗佛王维《木兰柴》傅益瑶
苏轼东坡词《定风波》于友善
辛弃疾稼轩词《蝶恋花》吴声
李清照漱玉词《一剪梅》胡博综
《桃花扇》杨文仁
《看钱奴》*全昌
《绿牡丹》章伯奇
《玉簪记》徐有武
《墙头马上》谢志高
《中国一百帝王》卢延光
《百馗图集》王弘力
《新绘西游记百图》项维仁窦世魁
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曾说:“插图是对文学内容的‘浓缩’,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反映出对文学作品产生的共鸣,对生活的理解和造型艺术审美的追求,使插图成为既与文学作品气质相一致,又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同时能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扩展插图本身的容量,从而诱发读者的审美再创作。”
插图这一特殊的画种,有自身的创作规律,并非每个画家都会画,更不是会搞美术的人就能画。文化的传承要靠人,发掘、保护、利用这些人才,是积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出版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举措。
编者汇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及二千年以来的,优秀的近百部中国插图艺术作品,将陆续发表,供读者欣赏。
图文:大关、赵刚(连趣网CE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