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近年来幼儿科普图书评奖情况可以看出:幼儿科普图书评奖总体比例不高,科普图书评奖数量以专为科普作品设立的奖项为多,幼儿科普图书获奖作品市场“畅销度”不高。幼儿科普图书建设面临创作人员不足、创作难度较大等问题,未来可以从制度建设、基金扶持以及青年人才培育等方面予以重视落实。
关键词:幼儿科普图书评奖幼儿出版
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阶段,应开展科学学习,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图书“在诸多教育媒体中仍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但从近年来科普图书评奖情况来看,幼儿科普图书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幼儿科普图书评奖类型
目前,专门针对幼儿科普作品的评奖较为鲜见,以下结合幼儿科普图书可以参评的部分评奖活动进行论述。
(一)专为科普作品设立的奖项
这类奖项专为科普作品设立,仅限科普作品参评。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二者都是两年评选一次,前者主要覆盖大陆地区作品,后者还包括台湾地区作品,属于海峡两岸科普作品奖项。此外,科技部和原国土资源部每年也推荐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普图书。
(二)单列科普图书类别的奖项
这些奖项的参评图书类别较广,科普图书可参评,且将科普图书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设立奖项。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从年起,科普图书被纳入奖励范围。文津图书奖、“央视年度中国好书”也属于这一类型。此外,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
(三)符合条件的科普图书可参评的奖项
有的评选活动不专门针对科普图书,也不设科普类奖项,但符合条件的科普图书可以参评,这类奖项数量较少,例如中国出版协会公布年度好书。
二、幼儿科普图书评奖情况统计与分析
(一)评奖情况统计
结合上述分类,围绕“获奖科普图书数量、幼儿科普图书数量、幼儿科普图书所占比例”等方面,对年和年国家和各部委设立的级别较高的奖项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
(二)评奖情况统计说明
表1中所列的科普图书数量和评选公布的科普类别图书数量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包含有典型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的“非科普”类别图书(如年文津图书奖少儿类作品《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也纳入统计范畴。受条件限制,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只统计金、银签奖及青少年组特别奖,荣获佳作奖的15部图书未作统计。
(三)评奖情况统计分析
1.幼儿科普图书评奖总体比例不高
表1共涉及三个类别的17个榜单,共计本科普图书,其中,幼儿科普图书共计14部,在各类别占比分别为4.04%、6.15%和16.67%。据了解,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指出,在各类获奖科普读物中,面向小学及中高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品种多,幼儿科普读物“仅一种”,这种状况至今仍未见明显转变。
2.科普图书评奖数量以第一类居多
从榜单评奖的科普图书数量来看,三类作品数量分别为部、65部及6部,其中,第一类占比75.85%,这就意味着七成以上的获奖作品来自第一类奖项。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第一类奖项专为科普作品设立,参评的以及最终获奖的作品全都具有科普性质,其余两个类别参评图书范围较广,科普图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二是奖项名额不同,从现有情况看,第一类奖项设置名额相对较多。
3.幼儿科普图书获奖作品市场“畅销度”不高
评奖和销售是评介图书优劣的两个重要角度,前者体现业内专家对图书品质的认可情况,后者反映读者对作品的认可程度。根据开卷网提供的信息,幼儿科普图书主要集中在线上销售,以下结合年及年当当网等电商公布的数据,从3-6岁童书榜前20强中筛选出幼儿科普图书18部(剔除了京东榜单中非3-6岁的作品,按照年龄对亚马逊榜单做了进一步梳理),具体数据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幼儿科普图书线上销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幼儿科普图书在童书畅销榜中占比不高。在调查的6个榜单个榜位中,科普类幼儿图书共18部,占33个榜位,占比27.5%,不到三成。从销量情况来看,寓意哲理类漫画绘本与图画书似乎更受家长和幼儿青睐。
第二,国外引进作品占比偏大。18部作品中,有14部由国外引进,占比77.78%。国内原创作品仅有4部,占比22.22%。
第三,幼儿科普图书获奖作品“叫好不叫座”现象略见一斑。表1中的幼儿科普图书评奖作品,只有《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少数作品出现在表2畅销榜中。评奖作品为何“叫好不叫座”,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第四,幼儿科普图书跨平台共同上榜率较低。仅有《好饿的毛毛虫》等两部作品年和年在京东和亚马逊两个平台同时上榜,近九成图书都只在一家电商上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幼儿科普图书离真正意义的“全面畅销”还有一定距离。
三、对幼儿科普图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幼儿科普图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创作人员不足
我国科普创作人员“总体数量不足”。年,全国科普创作人员总数为人,此后两年比年分别减少人和人。幼儿科普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尽管有一些热心的作家参与进来,但是“对于全国成千上万嗷嗷待哺的幼儿来说”,仍然“满足不了需要”。
2.创作难度较大
美国知名少儿传媒集团CarusPublishing根据年龄差异将旗下少儿期刊进行细分,包括6个月~3岁、3~6岁、6~9岁等阶段。在各阶段里,再进一步划分出“文学类、科普类、艺术类”等刊物。3~6岁幼儿具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在思维和认知能力上有明显局限,面向该年龄段的科普图书创作难度较大。
3.创作热情不高
调研显示,科研人员是科普创作最理想的对象。但不少科研人员表示,科普创作“往往比写专业著作的要求还高”,同时,在当下的评价体系里,科普作品“既不能作为科研成果”,也很难产生“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人员的创作热情。
4.缺少专门针对幼儿科普图书的优质奖项
目前,“青少年”是不少科普图书评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