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河上横,
诗画韵无穷。
涟漪浞清莲,
花开别样红。”
河开了,
水通了,
湖满了,
景美了
……
古城许昌,
在岁月尘封的华章中复活。
《人民日报》(年03月31日06版)报道了《许昌一城劲吹文明风》(全国文明城市巡礼),许昌充满故事,许昌有不少“最美”,我们跟随《人民日报》,走近许昌……
本报记者龚金星人民网记者李东风
年以来,许昌各级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一条特色创建之路,“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城市文明起于街头巷陌
“在许昌,街道上出现垃圾,15分钟内肯定有人捡。”
文明城市,难在人的文明。许昌的文明之风,恰恰起于街头巷陌。
魏都区解放路与新兴路口,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理发店,常年顾客盈门。洗头、剪发、刮脸、吹风,80岁的理发师蔡瑞云精神矍铄,手艺娴熟。
理发收费2元,10多年不变。为啥不涨价?河南省十大“正能量代言人”蔡瑞云说:“开店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方便,赚钱不是目的。”
许昌“创文”,有20年历史的“许昌市老干部城市管理督导团”功不可没。87岁的副团长高景照介绍起文明城市创建慷慨激昂,水系治理的调研报告是老人们骑行80多公里的点滴记录,《许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来自于他们的督导建议……
类似这样的志愿团体在许昌层出不穷。“社区关爱大队”帮扶孤寡老人;“许昌雷锋团”坚持日行一善;“许昌草根爱心群”致力于构建书香许昌……
“最美”已成为汉魏故都大地上一道绚丽风景。“最美托举哥”赵笑功托举坠窗男童浙江扬美名,“最美女儿”张文亚捐肝救母感天动地,“最美消防员”吴孟龙火场救援余次,“最美企业家”刘少林将诚信视为生命线……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万千心灵。
文明需要传承。许昌通过建强图书馆阵地、开展读书活动、免费下载电子书等途径,打造“书香许昌”、建设文化强市,让文明融入每个社会细胞中。
目前,许昌逾个民间爱心志愿组织、15万人活跃在城乡。从个人到群体,从群体到品牌,“许昌好人”正成为推动城市文明的强大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始终
碧水悠悠,杨柳依依,水清河畅,景美岸绿。
每天早晨7点,家住老城区的孙先生习惯骑着“小绿”(公共自行车)来到护城河边,加入“暴走”上班群。走累了,掏3元钱坐上“水上公交”,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到达离家10多公里远的单位。
从缺水之城到“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得益于许昌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
道道闸门开,盈盈清水来。多年历史的护城河再现“十里荷花半城柳”的风韵,“泛舟河上、环游许昌”成为现实。年5月,许昌以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克服重重困难,解决“水之源”,开发“水之利”,保障“水之清”,实现了“碧水长流、清水绕城”,为中西部缺水城市做出有益探索。
漫步许昌街头,“环河一条路、沿河一片绿、依河一批景”。市区建成个公园、游园和广场,“全年常绿、四季有花”。10万亩林海、90多万亩花木,“平原林海、天然氧吧”呼之欲出。目前,许昌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2%,是全国首个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
路见本色,地净如洗。10多年前,许昌被戏称为“许脏”。为此,许昌历届班子惕厉自省,树起城市管理的“许昌标杆”。力求精细化,路面“以克论净”;力求智能化,全市17万个公共设施纳入数字化管理;垃圾处理“吃干榨净”,探索实行“户投放、村收集、乡集中、县转运、市处理”一体化模式,日清运率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
创建不仅是城市“得牌”,更是群众“得益”。生态惠民是目标,更是承诺。创建中,许昌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广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出行,开展绿色服务,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以创兴水,补齐水资源短板,建设水生态文明;以创增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以创促管,摘掉“许脏”帽子,提升城市颜值;以创惠民,倡导绿色发展,共享美好生活。
本期编辑
侯琳琳审核
程明辉时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