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子的第2篇原创
本文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划重点:有干货。不敢说多么独到,但至少会让你对“阅读”有一些新的认识。
为什么要对书籍分类
如果说“选对一本书”是打开了阅读之门的话,那么“书籍分类”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没有这把钥匙,你可能靠运气、蛮力打开这扇门,但是一旦运气欠佳,就会适得其反,撞个头破血流。
所以从汉代开始,古人就一直在研究图书分类之道。至明清时期,“目录学”更成为读书治学第一等大事。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大可不必对此学问深究,也没必要按照《中图法》(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工具)里的细则来规范自己的阅读。毕竟,这种分类法主要是针对浩瀚的图书馆藏。
但是,就我们个人而言,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书籍分类体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
不同类型、领域的书籍,传递的思想理念不同,传递方式不同,相应的,我们的阅读方式也要跟着变化。
所以,有一个清楚的分类意识,会让你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尤其是在阅读目的不明确的时候,你也能知道此刻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一个简单的书籍分类法
有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人们常把书籍比作精神食粮。如果按日常所食来类比,我们所读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4类。
主食类:提供饱足感,维持你的生存。它直接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提供解决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教科书;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是企管、理财等方面的书籍。
主食类书籍——提供现实问题解决之法
美食类:提升生活品质,拔高你的层次。这类书籍关乎于“思想需求”。他不直接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而是提供事物底层的逻辑和原理,帮助我们提升思维深度。
美食类书籍——底层原理,探究世界本质
蔬果类:帮助消化。这类书籍关乎于“工具需求”,根据特定需要,辅助我们阅读、学习及工作。
蔬果类书籍——辅助作用
甜食类:为生活增添美感。小说、诗歌、漫画等都可以归于其中。好的甜食类书籍,可以为我们生活带来感动、快乐、放松,帮助我们提升气质,甚至塑造三观。
甜食类书籍——增添美感,提升气质
以上分类根据《越读者》中提到的分类法延伸而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一定要有选择地阅读
清楚了书籍分类,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择、阅读呢?
个人认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的侧重点要有所变化。
我们按一个人从中学开始的成长路径说(中学以前主要培养阅读习惯,多读感兴趣且有益的)。
初、高中阶段:主食为主,蔬果为辅,偶尔吃点甜食。
虽然东亚的应试教育一直被人诟病,但是作为学生来说,我们别无选择。在上大学之前,我们应该有功利性地进行学习、读书,这也是为未来作铺垫。
这个阶段,我们主要精力要放在教材、教辅资料(主食)上,各种字典、词典(蔬果)也要备好。
同时,多看一些关于学习方法、习惯养成的书籍(主食),比如《认知天性》《微习惯》等等。掌握这些方法,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这些书籍也能助你塑造良好的行为模式,对成年后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裨益。
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可以适当看一些小说、传记(甜食)放松一下。不要看网络小说,大多都是“*品”。
大学阶段:保障主食摄入,尽可能多地寻找美食。
大学时期,首先你要保证专业学习不落下,因为这是以后立足社会的根本;同时,如果打算考某些证或是继续深造,也要去啃相关的书籍。这些,都属于主食的摄入。
那么,作为人生中空闲最多的4年,学习外的其他时间都应该读什么书呢?
我的建议是:培养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书(美食),越多越好。
这类书你必须完全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它带你认清世界本质,帮助你提升认知。从长远的意义来说,这类书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基石。
当然,在大四的时候也可以读一些关于理财的书籍(主食),为步入社会做准备(ps:理财不等同于投资)。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管不好钱,还怎么追求更好的生活?
工作后:按需选择,有目的地阅读。
个人建议,进入社会前三年要着重培养自己的底层思维。这个时候,大学读的那些认知类书籍(美食)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你要确定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关于工作、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后不断培养这种思维习惯,直到成为本能反应为止。
如果觉得大学时期的认知积累不够,你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类书籍,但注意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如果想节省时间,也可以直接读传授做事方法的书籍(主食),这类书也会告诉你一些原理,但是不会深究。
具体怎么选择,还得看自己。反正记住一点:成年人的世界,最珍贵的就是时间,千万不要漫无目的地阅读。
以上就是我对“书籍分类”的总结。
当然,这只是比较简单的分类之法,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已经完全够用了。
在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述了更为详细的分类模式,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关于选书、读书更细致的干货,以后会逐步写到,请耐心等待~
END
带你重新认识「阅读」这件事儿
读书
思维
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