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广州图书馆
回顾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从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大型公共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年),到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的纽约公共图书馆,再到21世纪前后相继建成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上海图书馆新馆、深圳图书馆等,无论是哪一座图书馆,建设者们都怀抱类似的梦想:建一座纪念碑式的图书馆。
1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广州市决定建设新图书馆。当时的图书馆人与城市管理者达成共识:“建设一个更大的图书馆”。而且,广州做到了:年新馆建成后实测面积为平方米,在世界城市图书馆中,确实实现了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目标。也正因为体量如此庞大,所以新馆在功能设计时几乎“集成”“融合”了当今国内外新图书馆所出现的各种新功能。
广州图书馆的选址极其讲究:由于地处广州市城市中心,区位条件极为优越,并且与区内多个标志性建筑共同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共同体,新馆迅速成为中国最受公众欢迎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成为广州市迄今为止投资绩效最好的大型公共设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馆由于这一选址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厚的文化意味——它正处在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交汇点上;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与古老珠江交汇处;仰望城市新地标——广州塔,与同为标志性建筑的西塔、东塔、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以及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广州市最大的市民广场共同形成“城市客厅”。
新馆所在区域现已成为当今中国三大中央商务区之一,是广州市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最具现代大都市气息的新城区,大气磅礴的新城市中轴线完美体现了广州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建设世界名城的雄心和活力。
广州图书馆的外墙像摊开的书籍
2
在技术应用上,广州图书馆新馆以玻璃幕墙为天窗,将自然光和室外风景引入室内,形成视野通透感。读者在馆内会有光线特别充足的感觉,但却感觉不到太阳光照射的灼热。外窗、天窗及玻璃幕墙采用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和断热铝合金,满足夏季遮阳隔热、冬季储热保暖的需求。
中庭上部安装有电动排气热窗,利用中庭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压效应,有效排除中庭的大量余热,保持令人舒适的温感。广州地处亚热带,夏季阳光强烈。新馆设屋顶绿化,可以有效降低顶层热负荷。
天台花园的几何构图与地面广场为同序列,将建筑与大地景观融为一体。从空中俯瞰,与花城广场景观相呼应,保持整体的一致性与和谐感。
广州图书馆新馆的玻璃幕墙天窗
广州图书馆新馆顶端的植被
3
在面向读者方面,广州图书馆引进了RFID技术,于是节约了许多人力成本,让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腾出时间来为读者服务。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高速识别目标对象及其相关数据。
广州图书馆在馆藏文献中加入RFID标签,当标签进入阅读设备产生的磁场时自动发送所携带的信息,经阅读器读取后将信息送回系统,完成相应业务。依靠这种自动化的控制技术,图书馆实现了文献自助借还、文献自动分拣、文献安全防盗、24小时智能图书馆服务等,服务手段实现全新变革。
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24小时智能图书馆
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还有自动分拣系统,它可以说是工作人员的“大恩人”,不然图书馆里面书这么多,要依靠工作人员进行分门别类,所需要的人数可是个天文数字。自动分拣系统实现了馆藏文献自助归还后的收集、分拣和垂直运送至各指定楼层,大大提高了图书处理效率。
新馆自动分拣间位于负一层及夹层,长约20米,宽约10米。图书分拣由直线型高速分拣机实现,实际分拣效率大于本/小时。文献从进书口进入分拣车间的连续自动输送带,通过高速分拣机完成分拣,由叉式多路向升运机系统垂直运送至指定楼层,可最高实现50千克的整箱文献从分拣车间(负一层)至9层共10个楼层之间的任意方向自动连续输送。
图书自动分拣系统
可以说,无论从公共服务还是精神内涵的层面,广州图书馆新馆都可以作为广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摘自《广州图书馆——一座纪念碑式的图书馆》,方家忠主编,广州出版社出版)
-END-
编辑:周浒
实习生:梁伟球
扫码进入微店逛逛
无论如何都要点击“阅读原文”到微店看看,
万一有你需要的书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