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是世界艺术史界在中国举行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盛会,也是中国艺术史学者和国外专家学者相互密切交流、相互切磋的学术平台。普遍性与差异性,是艺术史研究中最有兴味也是最迷人的课题,它涉及社会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地理环境学、遗传学等各种学科,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无比丰富性和必需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重要史实和理论依据。
中国艺术史有数千年悠久、连绵不断的历史,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也从中受益。在世界文化大格局中,它具有独特的位置。在这次大会上的学术研讨,不仅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也能对世界艺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今后世界美术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中方筹备委员会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邵大箴
全球文化艺术史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年来首次在中国召开!
世界艺术史大会自年到今天,这一百多年的路程是如何走来?其间因为战争、社会动荡曾几次中断,最长达20年,但学术研究从未停滞不前。让我们回望一下CIHA的足迹,才会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大会能在北京召开,不仅是中国,也是亚非拉,乃至欧洲美国以外“非西方”世界里的第一次,其意义多么重大!
追溯?第一次世界艺术史大会于年在维也纳召开。年起,先后在欧洲的纽伦堡、科隆、布达佩斯、阿姆斯特丹、吕贝克、茵斯布鲁克、达姆施达特、慕尼黑、罗马,几乎以每两年一届的速度召开。直到年于布鲁塞尔成立国际艺术史学会。
早于联合国存在的学术组织?世界艺术史大会CIHA(ComitéInternationald’Histoiredel’Art)在年作为学术会议组织出现,并召开了第一届大会;年国际艺术史学会成立于布鲁塞尔,后来受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与CIPSH(ConseilInternationaldelaPhilosophieetdesSciencesHumaine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是联盟关系。因此,国际艺术史学会,是早于联合国存在,在联合国建立以后,才划归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艺术史领域的重大影响?世界艺术史大会在历史上对艺术史的研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往往是历史的转折和创造。如阿比·瓦尔堡(AbyWarburg,-)的图像学理论即是在年CIHA会议的演讲中《弗拉拉的无忧宫意大利艺术与国际占星术》正式提出。
名家主编,庞大的作者阵容,云集30多个国家多位艺术史学者最新成果;共分21个主题板块,展现当今艺术史学界研究进程;共收录篇文章,英文篇,中文99篇,法文1篇。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文集》全面广泛地记录了此次国际大会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再一次强调了此届艺术史大会的主题:概念(Terms)——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
主编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自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任教。曾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此次担任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组委会主任。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主编《20世纪中国美术文艺志·美术卷》《世界著名美术院校教育丛书》《中国当代美术:—》《世界艺术史》。此次担任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组委会副主任。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汉画总录》。此次担任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议程
第1分会:语词与概念\WordsandConcepts
第2分会:标准与品评\TheRankofArt
第3分会:想象与投射\ImaginationandProjection
第4分会:欣赏与实用\AppreciationandUtility
第5分会:自觉与自律\Self-AwarenessorSelf-Affirmation
第6分会:传统与渊源\PoliticsofIdentity:TraditionandOrigin
第7分会:流传与嬗变\TranslationandChange
第8分会:禁忌与教化\ArtandTaboo
第9分会:独立与超脱\AutonomyandElusion
第10分会:性别与妇女\GenderedPractices
第11分会:风景与奇观\LandscapeandSpectacle
第12分会:园林与庭院\GardenandCourtyard
第13分会:传播与接受\TransmissionandAdoption
第14分会:他者与陌生\OtheringandForeignness
第15分会:误解与曲用\CreativeMisunderstanding
第16分会:商品与市场\CommodityandMarket
第17分会:展示\Display
第18分会:媒体与视觉\MediaandVisuality
第19分会:审美与艺术史\HistoryofBeautyvs.HistoryofArt
第20分会:专业与美育\ProfessionalEducationandAestheticEducation
第21分会:多元与世界\ConnectingArtHistoriesandWorldArt
目录
第一卷目录
序
朱青生对于艺术和艺术史的未来,我们如何展望?
致辞
乌尔里希·格罗斯曼在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郝平在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朱善璐在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范迪安世界艺术史大会的主题与文化语境朱青生世界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艺术的概念
主题演讲W.J.T.米切尔方法、疯癫与蒙太奇约翰·奥尼恩斯气的力量:艺术、世界和头脑弗朗索瓦·朱利安美,奇特的理念彭德赋象艺术论林木历史认知与历史真实的严重错位:20世纪进化论史观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干扰与失误易英与历史同行:《世界美术》30年
第1分会:语词与概念
薇奥拉·希尔布兰德-沙特王镛陈亮第1分会综述陈亮第1分会综述米歇尔-卡洛琳·埃克近代北欧“艺术”一词:观念与手法之间看似矛盾的缺失让内特·法弗罗·彼得松“Iniollotli,intultecaiotl”:西班牙占领前后的墨西哥纳瓦特尓人的“心灵、技艺”概念埃莱娜·阿夫拉米杜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模仿论和对艺术家的驱逐弗雷德里克·德布比松食物词汇:美食时代对绘画的描述和思考奥尔加·帕诺瓦宋代中国公共和半公共空间中的绘画朴永信近代日本和韩国“美术”话语的成形:文化翻译和机构发展任为翻译中的失与得:中国近代的艺术与设计安娜·韦斯利匈牙利语中“艺术”术语的故事耿焱术语、概念和翻译:重思“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丹妮尔·贝尔克南非艺术史:去殖民化的可能性托拜厄斯·沃格特19世纪晚期巴黎的“非艺术”:从本土与海外视之阿洛·佩斯迪克电影艺术观念在其产生初期的多重含义考西尔维亚·多林克批量艺术和原创版画:20世纪阿根廷艺术场景中版画制作的定义和问题维罗尼卡·佩泽曼绘画作为艺术?“画底”作为19世纪欧洲绘画的材料和观念性术语朱青生中国汉代的艺术概念
第2分会:标准与品评
安尼卡·韦纳贝里第2分会综述杨静第2分会综述安杰莉克·德米尔比利时世纪末的复兴图塔·帕林艺术实验的非先锋性概念高阳复述与创新:明清绘画品评中的崇古标准及价值约翰·克莱因装饰的等级斯特凡诺·德·博西奥蝴蝶的翅膀:沃尔夫林与康定斯基论图像顺序与图像边侧反转穆瑞凤唐代绘画品评理论的发展托马索·卡西尼镜头下的西斯廷教堂:对米开朗琪罗经典作品的不同认知屈波新中国美术中层批评:一个历史的考察罗萨·巴罗齐只是一幢建筑物吗?佩德罗·科斯塔的《前进青春》(年)、劳动和博物馆空间王淑珍解析中国当代艺术排名及另类三维排行机制之可能性探讨刘渟现代中国艺术史学跨学科背景下的艺术文物价值重构:从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谈起(—年)郭红梅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年)科莉娜·迈耶审视失落绘画评判中的历史标准:地方趣味的影响泰亚·卢卡宁-希尔维科斯基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交汇的企业艺术收藏
第3分会:想象与投射
弗雷德·S.克莱纳第3分会综述:艺术史中的想象与投射邵亦杨第3分会总结胡桥第3分会综述:从“三张床”到三把椅子卡琳·维默尔基里科作品中的幻象加夫列尔·卡韦略实物和动态影像之间:从安德烈·布勒东的《灰姑娘的烟灰缸》到路易斯·布努埃尔的《维莉迪安娜》的想象和投射江伊莉“異”:变形信仰塑造商代的信仰与艺术阿萨夫·平库斯宏伟的想象:中世纪晚期德国的罗兰雕像安娜·马尼克索非娅·斯特瑞延斯卡所重塑的古代斯拉夫之神(—年)凌敏中国画中想象与投射的历史变异邵彦《洛神赋图》与宋高宗后宫:南宋摹本的功能与意义沈语冰中西现代主义绘画的会通之路:塞尚与*宾虹莫妮卡·凯斯卡《耶稣受难图》中的复仇女神:弗朗西斯·培根关于《奥瑞斯提亚》的阅读于润生历史主义的想象:以特列季亚科夫的肖像画廊为例詹姆斯·克利夫顿神圣脚印中的人和神以及图像再现斯蒂芬妮·波拉斯《圣天使米迦勒》的形象再造和迁移塔玛拉·奎里科“最后的审判”在西属美洲的视觉再现和与欧洲的关联詹姆斯·伯顿艺格敷词与科幻
第4分会:欣赏与实用
张春艳第4分会综述雷德侯中国与西方的题词尚刚正史与造作:以元朝为例尼诺·西莫尼施维利从被称为“博物馆”的物品到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卡库力三联画的社会地位的变迁戴维·宾德曼康德和实用—欣赏的矛盾盖尔·费根鲍姆从圣坛到画廊:探究范畴变更的时刻弗朗西斯科·弗雷多里尼描述、展示和价值观:历史情境中蓬托尔莫的戟兵肖像画特莎·默多克战神的银器:伊利·帕科为约翰·丘吉尔(马尔伯勒公爵一世)所制之杯盘姚丹社会身份与笔工:清代湖州“笔客”考万达·维塔利芭芭拉·菲利翁走向情境中的艺术观乔斯·安东尼奥·冈萨雷斯·萨兰多纳从岩石到数码,艺术史学和史前艺术赫尔曼·史林姆喷泉、水的表演和液压技术:在中国和欧洲的欣赏吕特·E.伊斯金功能与美学:作为广告、设计和艺术的19世纪海报费利佩·哈伊姆维赫作为当代艺术根源的镜子
第5分会:自觉与自律
哈娜·格林德勒亚历山德罗·诺瓦第5分会综述刘晨第5分会综述彼得·博科迪自我认同之前:文艺复兴早期艺术中有自我意识的绘画塔库马·伊托多梅尼哥的阴影下:吉尔兰达约兄弟的工作坊绘画实践杨肖关于早期德国自画像中“自主性”的思考:重温卢浮宫所藏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肖像画(年)克劳斯·克吕格尔文艺复兴时期图像的具象证据圭多·雷贝基尼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提香、《拉奥孔》和仿古克里斯蒂娜·歌特勒通过隐藏来彰显: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所藏的亨德里·霍尔齐厄斯的《炼金术寓言》洛伦佐·佩里科洛“Whiteout”:圭多·雷尼的《未完成》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埃琳娜·奥尼尔创作或延续性:卡尔·爱因斯坦、维尔纳·哈夫特曼与《20世纪的艺术》索菲亚·努内斯艺术的自主性及其批判性潜质李福顺付阳华中国岩画断代方法概说贝米沙传统或创新?关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近代中国画的欧洲展览和评论乌兰·奇德米蒙古画的传统:20世纪蒙古国的自我认同朱赛虹帝制中国晚期宫廷书籍装帧的等级表征及其内涵
第6分会:传统与渊源
索菲·麦金太尔第6分会综述铁铮第6分会综述塔蒂安·德·奥利韦拉·埃利亚斯巴西独裁统治时期的认同*治莱夫泰里斯·斯皮鲁认同的形成以及20世纪50年代雅典国家美术馆的永久性收藏展陈安娜·贡萨尔维斯·马加良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意大利九百派和意大利在南美洲的软实力伊雷娜·科索夫斯卡重塑民族认同:中欧与东欧的官方艺术巡回展詹姆斯·贝蒂理查德·布伦冷战时期中国艺术的软实力:路易·艾黎、故宫博物院和坎特伯雷博物馆,以及新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文化与*治关系珍妮弗·韦美国的外交*治/工艺*治:论“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越南的艺术与考古学”谷古宇尚在边疆: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的俄罗斯艺术家梅塔·玛丽亚·瓦柳萨伊特莱昂斯·罗森贝格和立体主义的“法国性”:传统、民族认同和艺术市场王子林乾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大舜乐取于人以为善”精神的认同
第二卷目录
第7分会:流传与嬗变
苏伽特·雷伊第7分会综述:流传与嬗变——来自印度洋沿岸的思考曾庆盈第7分会综述王玉冬论术语“浮雕”孔多隆子质询透明性:论流传和世界艺术史中的“当代日本艺术”尤莉·诺特20世纪30年代国画的定位:《国画月刊》的翻译与修订郭亮尺牍风景与疆域仪式:欧洲(耶稣会)地图艺术描绘的晚明风俗场景丁雨从陈设到镶嵌:浅析东非沿海社会中的中国瓷器王静灵图像的转向:论迪兹册中的中国佛教与道教图像克劳迪娅·霍普金斯跨文化:西班牙东方主义中的摩尔情怀沙马尼·慕克吉转型中的生活:在学术圈、古物市场、外交和宗教中寻找佛教遗迹道格拉斯·福德姆英国的东方主义与复制性印刷桑德拉·M.西劳期刊路径:19世纪布宜诺斯艾利斯画报中的置换与挪用
第8分会:禁忌与教化
达里奥·甘博尼第8分会综述:与禁共舞郑艳第8分会综述艾德里安·L.凯普勒禁忌与法力及其解读:从库克及其艺术家到世界布雷玛·迪亚米塔尼眼不见心:西非布基纳法索的秘密和圣物荒木文果被压制的记忆:锡耶纳圣伯那迪诺在15世纪晚期罗马的合法性亚瑟·瓦力卡米拉·达兹非裔巴西宗教和新灵恩派圣像破坏运动:塑造图像,破坏图像高士淯身体风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南希·迪菲巴克德伯拉的艺术:禁忌、抵抗、*府审查和稳定措施海德维格·图兰共产主义、同化和禁忌:亚诺什·马约尔的《莫里茨·沙夫的记忆》枝村泰典被覆盖的生殖器:鹰野隆大《和我》的面纱凯特·麦克尼尔抄袭等于偷盗:知识产权、文化实践和视觉艺术的交会点曹庆晖剥皮变形记:周思聪对“文革”艺术教条与禁忌的拆解塞巴斯蒂安·P.巴登豪森综合征和“9·11”以后的前卫禁忌
第9分会:独立与超脱
豪尔赫·科利第9分会综述
宁卓涛第9分会综述
安东尼·卡特勒真实性与逃避
高天民差异化中的历史共建:世界美术史进程中的汉字艺术
马十灯复制品和重新想象:管理中国的临摹者
筦玉良画出看不见的流动韵律:张大千画作的真实性突破模式限制
吕奥贝·卡尔代·希康加纳-巴约纳桌子已摆好,晚餐已端上:汉斯·霍尔拜因于年所绘《新世界地图》中的食人者
杜少虎交互中的适应与融合:早期西洋油画在中国的“跨文化”研究
亚历山大·加约托·米约希《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艺术史的真实性和妄想
陈明反向与超越:世界现代主义艺术语境下的新中国油画
费利佩·塞维利亚·马丁内斯圣保罗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凡·高作品《静物:花瓶、盘子与花》的真伪问题
张强“汉字/书写”:经验的追认、反制与谱系再建——在全球化与多元化语境之中重新探讨
马蒂纽·阿尔维斯·达·科斯塔·朱尼尔令人生畏的空间:性、药和景观
第10分会:性别与妇女
布伦达·施马尔曼第10分会综述向在荣第10分会综述卡伦·科尔德罗·雷曼“母亲节翌日的抗议活动”:墨西哥抵抗“被绑架的母性”的艺术活动德尔菲娜·卡布雷拉不可复制的女神:“末世母马”的艺术与*治谢里·布克贝格被遗忘的女性、抽象和性别:德劳内的《*治戏剧》葆拉·J.伯恩鲍姆莎娜·奥洛夫:性别与作为流亡者的现代艺术家胡斌性别与劳动者的第二面容:毛泽东时代妇女的“赤脚”表达卡伦·冯·费戴安·维克托作品中女性主义的演变滕晓铂女性主义:中国女学者如何用新视角讲述中国艺术史塔尔·德克尔边缘身份:以色列的菲律宾移民妇女的艺术作品菲莉帕·霍布斯破坏性变形:罗克渡口编织工作室的挂毯和性别实践杰奎琳·米尔纳卡特里奥纳·莫勒制度性批判的本土化安特克·恩格尔直面冲突:克莱博吉尔·恩特拉迪的《美丽的未来》中非洲未来主义与酷儿理论的碰撞乔安娜·因格洛特审判中的女性主义:后共产主义波兰的性别、艺术和*治佟玉洁性别*治、酷儿*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经验史
第11分会:风景与奇观
滕宇宁第11分会综述彼得·J.施内曼生态行动:当代艺术景观中涉及的材料与地域问题伊丽莎白·兰金帝国入侵对风景及其传统文化意涵的破坏:谢泼德笔下的新西兰风景加布里尔·吉20世纪晚期的海洋:“被遗忘的空间”及跨产业愿景马里亚·伊内兹·图拉齐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重新讨论这一都市奇景希万尼·戍死亡与疾病之地:殖民地时期孟买城市的流行病学景观和摄影马克·戈特利布沙与血:法国东方主义绘画中的时间体验玛吉特·克恩历史风景和进程:生态批评视角看19世纪墨西哥的“国家绘画”伊娃-马里亚·森从运动场所到都市娱乐场所的变迁翁剑青景象·人文·图式:明代戏曲文学插图的场景与视觉含义颜晓*董其昌的纪游山水画:儒学观念对真实风景的视觉重构蒋方亭王世贞与《水程图》册中的运河风景写生许彤乾隆朝“江南”名胜图像的制造与传播
第12分会:园林与庭院
顾乃安第12分会综述
薛永年第12分会致辞
*小峰第12分会综述:跨越时空的景观
哈桑·曼迪阿拉伯-穆斯林传统中园林和庭院的含义与意涵
布鲁诺·本茨法国马利城堡的花园:一位建筑师的创造
毛茸茸《寄畅园五十景图》的写实趣味
伊赫桑·兰杰佩纳杰马·莫塔尔利伊尔哈姆·巴奇波斯花园对波斯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省卿东方启蒙普鲁士:从波茨坦园林规划到国际风城市景观规划
伊琳娜·赫梅列夫斯基赫从马利花园到彼德罗夫:俄罗斯如何接纳一所法国花园的设计
布丽吉特·艾诺中国和18世纪老低地国家的盎格鲁-中国风园林:影响与异同
杜娟王世贞在弇山园中的书画交游研究
李啸非乡绅的桃花源:《环翠堂园景图》与晚明出版业中的图像消费
文以诚逾墙的视线:17世纪园林文化中的视像与虚构
刘冠在场与当时:明清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质
第13分会:传播与接受
井手诚之辅第13分会综述刘晨第13分会综述张书彬神圣导引与视觉朝圣: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的时空逻辑萨连纳·阿卜杜拉马来西亚艺术的早期(视觉)现代性:扩大叙事罗穆亚尔德·齐博佐欧洲艺术技巧在非洲的传播和采纳过程:对美学实践的影响?陈艺婕20世纪初日本的中国美术研究及其回应:以内藤湖南与芥川龙之介对中国文人画的看法为例田中健一鉴真在日本的艺术传播与接受里卡尔多·文图里曼谷的瓦萨里,或现代艺术如何来到东南亚:以科拉多·费罗奇为例孙美琳背离中的继承:试析—年庞薰琹作品中的“现代”与“传统”东家友子中日两国接受珂勒惠支艺术过程的比较分析范丽雅透过“日本之眼”的中国画:试论劳伦斯·宾扬对中国画的理解与误解维里厄·乔普拉萨马·哈克共时传播:从玉佛寺拉玛坚壁画说起张啸杨得聆无尽的艺术超链接:网络博物馆扩大艺术的文化后生产
第三卷目录
第14分会:他者与陌生
梁舒涵第14分会综述马里纳·维切利加中世纪西欧艺术中的罪人和异教徒:伊斯特拉中的两个例子马里亚·贝尔巴拉现代早期欧洲动物学中的他者:以犰狳为例儿岛由枝澳门《大天使圣米迦勒持圣体匣》:远东一基督教画作之风格、图像志及其重要性研究泰恩·韦斯特奇他者的光学:维米尔画中的瓷器内纳德·马库列维奇真实的杂糅:文化接触、地域与早期现代巴尔干视觉文化韩若兰皇家农业:18世纪在中国和法国工作的皇帝代表艾利森·利俄国的西方主义:18世纪俄国肖像画中混合的“我”马修·马丁拼在一起的漆柜托德·波特菲尔德在殖民地的家中?——雷诺阿父子在印度和阿尔及利亚安妮·黑尔姆赖希作为文化交流区的商业美术馆安·奥尔布里顿“他者”是谁?“他者”在哪里?——国际与区域诸展及双年展拉斐尔·卡多佐断头和理想肖像:20世纪30年代巴西图像志中的真实与典型李周妍安东尼·蒙塔达斯的《亚洲协议》:中、日、韩关系转化中的内外视角翟晶没有他者性的他者:论三位当代艺术家
第15分会:误解与曲用
潘耀昌第15分会致辞:艺术史中的误读张坚第15分会引言胡隽第15分会综述:创造性的误解与世界艺术史拉斯洛·贝克第15分会综述维克多·罗林兹第15分会综述:气氛与创造赫丽斯塔-玛利亚·莱姆·哈耶斯错误是发现的门户:乔伊斯的错误和(博伊斯的)艺术发现乔伊斯陈绮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容貌的认识和误解安德鲁·佩奇克艾伦·菲尼克斯劳拉·里弗斯超越经验主义:杰克逊·波洛克《壁画》的技术分析与解读李彩关于非洲艺术的曲用与误解及相关讨论克里斯塔·布莱克-马宗达误读产生的意义:抄写错误及年版莱昂圣经张长虹中西艺术的“高处相逢”:对吴冠中石涛解读的再思考线智一路错到对:在误解中诞生的“泼墨皴法”罗伯托·肯德鲁里约热内卢宗比纪念碑:错误背后的释意蒂里·迪弗勒内我的大脑,那位艺术家!陈妤姝从想象到印象:通过马戛尔尼的绘画观察中国陈璐托马斯·阿罗姆创造的中国图像李丹丹清末法国耶稣会士范世熙对中国文化及图像的误解与曲用
第16分会:商品与市场
傅无为第16分会综述:商品与市场——艺术史研究的新方向赵力商品与市场:美术史研究的新趋势与新起点马学东呼吁另一种艺术史: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16分会场侧记于渺市场流变中的艺术自治: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自我流通实践徐丹收藏不可收藏之物: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去物质艺术沈淑琦从无名小卒到知名巨擘:中介人、商品和齐白石艺术的塑造克里斯蒂·霍华德走近“他者”:19世纪到20世纪法国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莱斯·扬科夫斯基批发收藏品:以康茂洋行为例谈东方艺术的古董商施茜从日本伊万里到中国伊万里:18世纪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外销瓷西尔维斯特·奥库诺杜·奥贝希新黑人:全球市场中的非洲当代艺术菲利普·弗尔梅伦阿努巴·萨卡尔艺术商品化:全球艺术市场中的印度绘画的流动塔利亚·贝尔梅霍被放逐/被绑架的绘画:“二战”期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艺术市场、收藏与流通巴贝特·施尼茨莱茵被劫掠的文物:古代近东文物的交易和对研究的影响李承铉当代艺术中的消费社会、新自由主义:安迪·沃霍尔、达明·赫斯特与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玛利亚·伊莎贝尔·巴尔达萨雷市场、国家和文化领导权:20世纪初法国对外艺术展览常设委员会的功能詹妮弗·瓦格里W.O.奥德曼效应:一个人对美国早期人种学博物馆的影响
第17分会:展示
张晨第17分会综述伊万·加斯科尔彼埃·蒙德里安的裂痕周诗岩姿态剧场,或重绘瓦尔堡的目的与方法尤丽石·纸·书:关于石刻的物质性、展示与感知的若干问题弗里德里克·舍费尔作为来世的展示:通过表演式摄影重构和再现转瞬即逝的装置张文江观象与展示:中华文明的基础杰弗里·柯林斯迷人的古代:展示缪斯高初“观看”与“唤起”: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埃琳娜·富马加利17—18世纪佛罗伦萨皮蒂宫权力与艺术的展示连冕“工”的动力学,一组名词:以“礼”之造物逻辑为线索兼议历代“卤簿”琳达·博雷安威尼斯艺术收藏的展示(约—年)道恩·奥德尔中国艺术在早期美国的展示*孙权刘益红“杀马特”中的现代性:关于城乡空间生产之社会展示
第18分会:媒体与视觉
弗雷德里克·阿舍第18分会综述
汪悦进第18分会综述
*冰第18分会综述:新媒介技术的诞生是让知识本身更加可视化
奥利弗·格劳论信息社会的*治图像学
伊莱恩·奥布莱恩扎根与路线:当代土著艺术的崛起
裴珍妮后全球视角下的视觉媒体
卡罗琳娜·A.琼斯占领地球村:奥提西卡与全球化普遍主义的拒斥
唐宏峰“照相点石斋”:《点石斋画报》中的再媒介问题
吴雪杉透过媒介:建构“万里长城”的现代形象
史蒂芬·尼尔森大卫·阿贾耶的大都会之眼
罗清奇费益安:逍遥的艺术家
爱丽特·祖海尔公共领域的神风、亲密和争议:小泉梅罗的表演
伊恩·博伊德·怀特翻译的得与失
第19分会:审美与艺术史
克劳迪亚·切里·维亚第19分会综述戴丹第19分会综述霍斯特·布雷德坎普自然与艺术的共生:一种新样式主义方法杨尼斯·哈齐尼科拉乌演绎污迹:早期现代欧洲的另类图画实践土山洋子纪实风格摄影中美的效果与真实的世界马尔齐亚·法耶蒂从波提切利到奥黛丽·赫本的不完美的故事卢兹·罗西奥·贝姆德斯·赫尔南德斯美丽有趣的事:墨西哥审美葬礼视觉艺术批评研究法比奥·卡法尼亚18世纪和19世纪之间的美与死亡卡梅尔·梅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弥合差距”:罗杰·弗莱艺术理论中的“美与丑”姜永帅标准还是趣味:中国绘画品评史上的神品与逸品格哈德·沃尔夫跨文化视角下的超越人体之美马努维拉吉·珀努杜拉伊通过观音和湿婆的图像看美的历史和竞技的问题尤塔·图维森日本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体:村上隆的KaikaiKiki马蒂·梅耶拜占庭绘本中的性别差异
第20分会:专业与美育
刘平第20分会综述
郭良实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三种基本类型
胡安·里卡多·雷-马尔克兹18世纪西属美洲的*事和科学图像:卡斯塔为艺术提供新空间
芭芭拉·富尔洛蒂赋予艺术以权力:现代早期意大利宫廷中的艺术教育
罗西欧·布鲁克塔斯新古典主义美学中的油画与蜡彩画
阿古斯蒂娜·罗德里格斯·罗梅欧西化的艺术家:通过印刷品传播欧洲艺术的正典
谷佳维春晖中学—:中国现代美育的早期实践
帕特里西娅·卡雷茨基中国艺术院校课程的影响: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陈岸瑛美感何以成为教育的基础:以朱光潜的美育理论为例
陈海涛陈琦敦煌艺术的数字媒体阐释:以莫高窟第窟的阐释影片创作为例
孔新苗用两个镜子观察:中国艺术学科的现代形态及其知识生产
第21分会:多元与世界
范白丁第21分会综述托马斯·达科斯塔·考夫曼伊丽莎白·皮利奥德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为全球艺术史建立一种经典克里斯特尔·塞姆特克19世纪前后的法国古典主义与中国艺术格雷戈·兰菲尔德国家社会主义和冷战时期的现代主义的经典化过程曾群凯平行地理与平行试验:*艺术生态中的艺术史式样和实验亚历杭德罗·加雷新地缘:19世纪哥伦比亚的旅行者及其图像米莱娜·加里波莉塑造经典:在漫长的19世纪作为全球传播媒介的石膏模型安德鲁·考西集“原始”与“文明”于一身:西方艺术正典中的多巴巴塔克族雕刻陈研装帧与经典:17世纪中国艺术书籍中的蝴蝶装瓦莱里·冈萨雷斯今日世界的碰撞:伊斯兰和东亚陶瓷艺术展示之比较本雅明·宾斯托克经典建立和重建中的维米尔安妮特·巴格瓦蒂借鉴还是再现?——学生练习作品(S.E.A)对形成越南当代艺术经典的影响
购书链接
商务印书馆\
ISBN7\¥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文集(全三卷)
邵大箴范迪安朱青生主编
美术遗产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