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图书资讯丨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
TUhjnbcbe - 2020/11/26 3:07:00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作者

柯律格(CraigClunas)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曾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AlbertMuseum)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15年,并自年起先后执教于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ofSussex)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自年起陆续出版《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丰饶之地: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早期现代中国的图画与视觉性》、《中国艺术》及《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等著作。

译者

*小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内容

《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呈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明朝。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帝王的更迭,没有面面俱到介绍明朝的人物和事件,也没有大轮廓地勾勒明朝的兴衰,而是为现代读者进入明代历史提供了一组新颖的切入点:有关动与止的观念,有关文字书写的位置和特色,有关娱乐、暴力和年龄的观念……甚至讨论明代灭亡之后的“明代”,即明代的图像和物品是如何被重新编排、重新想象的。作者通过强调同时期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相动往来,挑战了明代中国固步自封、孤立于世界其他文明而存在的观点。

书中运用的插图资料选自世界范围内的公私收藏,既有大量书画、瓷器,也有兵器、家具、服饰、货币、丝织品、书籍印刷品,用以阐明明代艺术与文化的多样性。作者还广泛考察了现代的影像和创作资源。明代作为中国文化资本的宝库,一再被加以阐发和利用。《大明》为所有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者、与早期现代世界领域相关的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学者,以及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多种多样富于启发的素材。

本书源于作者柯律格年在牛津大学所做的八次“斯莱德美术讲座”。作者的目标是震撼西方的听众,让人们抛掉心中可能有的对明代中国的成见,尤其是那种认为明代中国在本性上静止不动而且尘封闭塞的看法。事实上,明代产生的图像和物品极具多样性和复杂性,包裹在各式话语之中,为后人探究明代的社会生活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目录

致中国的读者

引言

第一章明代中国的时间、空间与能动性

第二章坐与游:方位的文化与运动的文化

第三章街头的词语:文字的文化

第四章中国大百科中的图画:图像、类别与知识

第五章娱乐、游戏与纵情声色

第六章“玄武”:暴力的文化

第七章策杖幽行:衰老与死亡

第八章余绪:明代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来世

后记

注释

致谢

译者后记

走进柯律格的大明

*小峰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柯律格(CraigClunas,—)是一位勤奋的学者。他不断更新的学术出版目录长达21页。在英语学术圈,他正以数年一本的速度高产地出版专著。最近一本著作于年下半年新鲜出炉,使他的专著数量达到了两位数。与之同时,中国学术界也在近几年高校地把他十本著作中的七本引入了大陆,其中三本已经正式出版,另有两本也已翻译完成,出版在望,还有两本正在翻译之中。在国内出版界近年来掀起的一股对海外中国美术史著作的引介热潮中,除了美国学者高居翰(JamesCahill,-)和美国华裔学者巫鸿(WuHung)之外,似乎热度无有能出其右者。如果考虑到高居翰是耋耄之年的美术史耆宿,而大陆之于巫鸿则近乎半个主场,那么大陆学术界对于柯律格的热情便显得十分高涨。尹吉男主编的三联版“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可以说是这股海外中国美术史译介潮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柯律格的两本书列入其中,分别是柯氏于年出版的《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身份》,以及出版于年的《大明之国: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前者是柯氏受到主流学术圈瞩目的成名作,后者则可谓是柯氏一次集大成式的思考。作为《大明之国》的中文译者,笔者想借此机会谈一谈通过翻译这本书而体会到的柯律格的学术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本书的大致内容。全书正文一共十个部分,首尾是“导言”和“余论”,中间列为八章。前七章每一章都讨论了明代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中的一个侧面,分别是对时间、空间与人的视觉表达(第一章)、对方位和运动的视觉表达(第二章)、作为视觉图像的文字的文化(第三章)、有关图像分类与知识分类的文化(第四章)、有关游玩与游戏的文化(第五章)、有关暴力与武力的文化(第六章)、对年纪、老病与死亡的视觉表达(第七章)。第八章则讨论了后世对于明代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认知、接收与阐释。可以看到,书中讨论的内容十分庞杂,每一章所选择的主题,都尽量具有延展性,因此,七个不同的主题尽管绝对不是明代艺术的全部,但的确从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角度而言包容了大部分重要的内容。柯律格自己有个比喻,他把这本书比作一幅长卷绘画上的八个段落,不是全景,但仍具典型性。因此,千万不要把本书当成一部“明代各门艺术全史”。柯律格无意于写作一部把各种不同材质、形式、尺寸的艺术品串联在一起的“艺术史”,那样的话尽管我们能够从书中找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或者说“你不可不知道”的明代艺术品,但却可能只是把现有的艺术史框架再来一次“翻新”,而难有更多实质的突破。柯律格所想做的,与其说是把明代艺术品编织进一个严密的历史系统,毋宁说是在明代各种艺术品、物品之间找到相关性,试着把它们激活,从而让这些明代人曾经观看、曾经触摸、曾经使用的物品重现明代人的视觉体验,并由此展现出一个真实可感的明代,一个可以与我们现在的视觉体验进行对话的明代。

柯律格虚岁刚至花甲,依然年富力强,但学术已经划出了长长的轨迹。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大明之国》这本书占有很重的分量,既是他多年研究的集大成,又是承上启下的中转站。有点像是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是伦敦城许多公交车的总站问题,又是通往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的火车的起点站。之所以说是“集大成”,是因为从研究主题来看,在他的其他九本专著中,有五本讨论的都是明代艺术史中的不同主题,到了《大明之国》,堪为他到目前为止的学术思考的一次小结。之所以又是“中转站”,是因为柯律格通过《大明之国》这本著作,开疆拓土,极大延展了自己的学术版图,触及到许多日后他可能继续深入的问题,尽管许多他只是一带而过,但收拾河山,可待时日,占领学术制高点是迈向下一阶段的开始。倘若我们把他年的开拓性著作《早期现代中国的图画与视觉性》、《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和《大明之国: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放在一起,便会深刻认识到柯律格开疆拓土的魄力。

《早期现代中国的图画与视觉性》(PicturesandVisualityinEarlyModernChina)的时间范围是“早期现代中国”,对于柯律格而言基本上就是明代,他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理解明代的图画,以及明代人对于图像和图画的理解。换言之,图画在明代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不可计数的图画如何传播和流通、如何生产和繁殖、如何被观看和被接受、如何影响明代人的生活?柯律格不是要写一部“明代图像史”,也不是作一个“明代图画新诠”,而是试图借助那些供明代人的眼睛来观看的图画来理解明代的视觉经验,进而通过明代人的视觉经验来认识明代的文化。这本书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十年后《大明之国》的雏形。但是,这本书主要还是在图画的范畴中展开,尽管柯律格此时已经用视觉文化的理论做了新的讨论,但也只是旁敲侧击地探讨到所谓的“视觉性”为止,没有再深一步。到十年之后的《大明之国》中,柯律格终于放开手脚,直接讨论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问题,因此,《大明之国》一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要更广泛和深入,几乎所有的视觉现象和物品,都在柯律格的讨论范围之内,已经很难用传统的“艺术史”来形容了。他的恢宏理想是通过重新定位明代的视觉艺术品和物品,从而重新为明代进行定位,甚至于,重新为中国艺术和中国进行定位。

柯律格的抱负远大。尽管他的抱负尚没有通过他的著作体现得十分完美。但他的方向一直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通过那些明代人所看过、摸过、用过的东西,来重现明代的视觉习惯和文化惯例,从而构造出一种更贴近人们的共同情感、更容易为不同文化圈中的人所理解和把握的明代。简言之,他的方式就是,尽量做到“看明代之所看、用明代之所用、想明代之所想”。

作为西方中国美术史研究研究年轻一代的学者,柯律格是站在许多前辈学者的肩膀上往上攀登的。与前辈学者的研究进行对比的话更能见到他的不同和新意。我们可以把他和西方学界所公认的过去50年来最具创新性的学者中高居翰进行比较。记得年,当柯律格应邀到中央美院美术史系进行交流访问的时候,我陪他在午间休息时喝杯咖啡,借机问他,怎么看待高居翰的研究。他过了一会说,高居翰对他有很大的影响。高居翰一直是以中国绘画作为研究对象。而柯律格则从一开始切入中国艺术就不是走的绘画之路。柯律格第一本获得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图书资讯丨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