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
我国失效分析领域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失效分析领域近20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国防工业出版社和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的强力推动。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部不断与失效作斗争的伟大诗篇。目前所能考证的旨在提高产品质量、防止产品失效的第一个由史料记载的法律文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撰写的法律大典,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严厉惩罚制造了有缺陷产品的工匠”。但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产品往往供不应求,加之缺乏科学的技术分析和质量责任认定,罗马法律肯定了“商品出门概不退换”的总原则。失效分析作为仲裁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则是随着两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才开始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失效分析发展起步较晚,真正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以钟群鹏、涂铭旌、李鹤林等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在师昌绪、颜鸣皋、肖继美等老一代科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我国较为系统的失效分析研究工作,推动了我国以航空航天等*工行业为代表的失效分析技术的提升。
但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失效分析的作用认识有限。首先解决的是产品的有无问题,在失效分析技术特别是失效分析基础研究方面基本没有投入,失效分析书籍的出版经费难以筹集,有关失效分析的专著屈指可数,失效分析学科的发展举步维艰。
考虑到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对象,我们从年代中期开始申请资助。在近20年间,中国航空工业失效分析中心科研人员共有10余种涉及失效分析及其密切相关学科的专著、译著得到了出版基金的资助出版,也推动我们在失效分析基础技术的提升。
国防科技出版基金的资助,推动了我们在失效分析技术、失效机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2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失效分析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共出版了20余部与失效分析相关的专著、编著、译著和手册,并申请到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航空基金等基础领域30余项涉及失效分析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课题,使年轻的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我本人也被评为国防工业出版社成立45周年的优秀作者。
近年来,失效分析中心培养了刘新灵和何玉怀两位研究员以及刘昌奎主任等10余位博士,失效分析中心也由21世纪初期的不足10人发展为现在30余人的团队,多次受到中国航空业集团公司、共青团中央的表彰,被评为“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技术体系中,把失效分析作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列入其中,表明了失效分析作为专业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与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的支持帮助以及对该专业领域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
失效分析中心在国防科技图书出版方面取得的一点成就,离不开国防工业出版社历届编辑们的辛勤指导和帮助。记得第一部著作《航空发动机转动部件的失效与预防》申请出版基金时,由于水平的限制和经验的不足,初稿被缓评。国防工业出版社编辑杜豪年根据基金评审委员会的意见,对书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指导,提出了细致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我受益匪浅。后来的一些书稿得到了编辑胡翠敏的多次帮助。在多部书稿的撰写过程中,也得到了老前辈吴大观先生以及顾诵芬、钟群鹏、柯伟、徐滨士等院士们的指导与帮助。
在此应当强调,为国防武器装备特别是对空*装备失效分析技术及其理论作出重大贡献的张栋研究员,其许多著作也是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其中多部专著也得到了基金的资助。
目前我国出版的失效分析专业领域的专著、译著和编著,半数以上来自于国防工业出版社,特别是作为边缘性的综合学科,受到了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的大力支持。可以说,这一领域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失效分析领域近20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国防工业出版社和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的强力推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