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属于那种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当当、亚马逊、京东图书满减活动的人,正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每次买完书朋友圈晒一波订单,书到了再晒一波图书,偶尔去百度上看看别人写的书评,感觉不错的奉行“拿来主义”,找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打开书,泡壶茶,或者一杯星巴克拿铁,摆好角度,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装一装逼,然后那本书的使命基本完成,就可以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了。特别是法律图书,块头大、语句冗长、生僻词汇极多、读几遍也不知所云,那我打开的概率几乎为零。在浩如烟海的法学书籍中挑出一本可以让我废寝忘食的书,简直是难上加难,读到一半愤而弃书,那是常有的事,粗略回忆一下近两年我读刑法书籍的经历可分为四类:
开卷弃: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年第五版。
张明楷:《刑法的私塾》,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七版。
阮齐林:《中国刑法各罪论》,中国*法大学出版社年版。
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
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
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三版。
陈兴良:《本体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陈兴良:《教义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弃而不舍类:
陈兴良:《刑法各论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年第二版版。
陈兴良:《刑法总论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年第三版。
邓子滨:《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法律出版社年第二版。
张明楷:《刑法分则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张明楷:《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张明楷:《责任刑与预防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法律出版社年版。
80%以上弃书:
刘艳红:《实质刑法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
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杨兴培:《犯罪构成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修订版。
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阅读:
劳东燕:《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第五版。
博登海默:《博登海默法理学》,潘汉典译,法律出版社年版。
车浩:《车浩的刑法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分论”考题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西原春夫:《我的刑法研究》,曹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增补版),版
周光权:《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法律出版社年第二版。
付立庆:《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法律出版社年版。
李洁:《论罪刑法定的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
毛玲玲:《金融犯罪的实证研究:金融领域的刑法规范与司法制度反思》,法律出版社年版。
以上为我过去两年接触到的书籍所做的粗略判断,读书在我看来是一件极具个人色彩的事,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没办法读下去不代表该本书不好,只是不符合我的个人口味而已,且小编属于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之人,常常读完一本书的感受是“书还是书,我还是我”无所长进,泛泛而读。
在浩如烟海的法学书籍中,以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可能通览所有,遇到一本可以可以一股脑读完,酣畅淋漓的书那是何其有幸,在我读完的书籍里面,劳东燕教授所著的《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就是这样一本书。本书以风险社会为基本背景,采取动态的视角来探究刑法规范与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上篇着眼于宏观层面,在梳理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刑法体系所经历的重要变动做出勾勒,并就我国刑法理论该何去何从的问题表达了看法。风险社会中,刑法体系始终面临如何在权利保障与风险控制之间保持平衡的问题。刑法的预防走向对形式法治构成重大威胁,有必要在正视预防的前提之下,强化刑法内部的保障机制与宪法上基本权利的制约作用。下篇做的是专题性的探讨,由因果关系、故意、危害、不法、罪责、违法性认识等基础概念或制度切入,具体揭示其意义与功能所经历的重大变化,并就如何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以呼应风险社会的需求,在法教义学上提出对策与建议。本书试图在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两种研究范式之间保持某种平衡。相对而言,上篇社科法学的色彩较浓,下篇则以法教义学的范式为导向,期待能既兼顾刑法理论的宏大构建,又注重探析刑法中的具体制度。
Tip:后台发送“规则”,即可获得具体的赠书规则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