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研究”专题
特约主持人吴小鸥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主持人语:
教科书是教材的核心文本,是民族文化、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集中反映。近代以降,教科书见证并影响着中国社会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变革,随着“历史的视界”的拓展,需要不断解读的主题。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强调“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目标,以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为重点,推动大中小学教材整体建设。”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年3月,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年5月,教育部启动部署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年5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大会,推动教材工作适应新时代要求。本专题旨在成为教科书主题相关研究的交流平台,纳入愈来愈多由不同理论、研究领域的角度探讨教科书问题的论文,也使得教科书研究的主题与方法愈趋多元化,更可以对教科书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期三篇专题论文以较为宏阔的视域,分别探讨改革开放教科书研究历程、清末民国教科书编审制度、新中国教材研究理论创新,提出创建教科书学、实行教科书模范制、教材理论研究的根本问题等观点,显示教科书研究领域有宽阔的探索空间。
教科书研究40年发展与展望
石鸥,周美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教科书研究”作为最不该忽视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缓慢恢复(-)、大步发展(-)、全面繁荣(-至今)三个阶段。艰难起步阶段,教科书研究未成气候,研究队伍薄弱且局限于一家出版社,编研结合为其主要特色。大步发展阶段,教科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研究成果质与量增同步。全面繁荣阶段,教科书研究成果呈井喷式增长,成果形式多样,核心研究团队逐步凸显,研究平台迅速增加。近年来,教科书研究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领域。我们期待中国的教科书研究在研究范式与方法体系上有新的进展,期待数字教科书研究、实验教科书研究、乡土教材研究有实质性突破。展望未来,构建教科书学的条件日益成熟,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科书学”正向我们走来。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年;教科书研究;教科书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最不该忽视的研究”——教科书研究[1],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40年呢?
为客观全面地对40年来教科书研究进行总体回顾与探究,笔者以时间为轴,借助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相关研究的期刊论文①、出版专著②、课题立项③、研究机构及相关作者等方面的资料,试图从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等方面的变化厘清教科书研究40年的变迁历程及特点,为后续的教科书研究与教科书建设提供参考。
经过梳理所收集的数据,我们发现,40年来教科书研究经历了由艰难起步到大步发展再到全面繁荣三个阶段:-年,这一阶段教科书研究在恢复中重建,研究成果较少;-年,伴随着教科书多样化*策的实施,研究进入大步发展阶段;年至今,教科书研究全面繁荣,进入学术自觉时代(表1)。
一、-年:教科书研究缓慢恢复与发展
教科书研究成果可以用论文、专著与课题来衡量。改革开放之初的十余年,教科书研究缓慢恢复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其研究员为主要力量,研究主题基本集中于教科书编写与使用。
-年期间,教科书研究相关的硕博论文还没有出现。学术期刊的论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没有超过篇,最低值为年发表的4篇,最高峰出现在年的篇(表2)。发表最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