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书与人回顾与展望真大成副教授的异文语言研
TUhjnbcbe - 2021/1/23 2:47:00

编者按:浙江大学真大成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古汉语研究,以异文比勘为切入点,多有创新。新作《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以文字、词语为中心》近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首次将中古文献异文作为整体性语料进行专题性语言学研究,是作者历经十年潜心研究异文的总结性成果。该成果不仅构建了异文语言学的理论体系框架,而且创造性地将异文划分为校勘性异文、用字性异文和修辞性异文,更明确指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用字性异文和修辞性异文,可以说对解决异文语言学研究领域问题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上教语言学“书与人”栏目邀请真老师回顾从事异文研究的点滴,展望未来异文研究工作,希望对有志于从事汉语史研究的学人有所启发。

本期受访学者真大成

问题一

请问您是如何对异文研究产生兴趣的?

最早接触异文,是在大学三年级。那时中文系还秉承老杭大的传统,要求大三交学年论文,但对于怎么选题,怎么找材料,怎么写论文,完全两眼一抹黑。当时正对六朝志怪小说感兴趣,于是自作聪明,拿着汪绍楹校注本《搜神记》,根据每条后提示的出处,一一找到源出文献,比对之后发现有着众多不同,觉得可能有东西可写,便依葫芦画瓢,根据这些异文尝试写了一篇《〈搜神记〉词语校释札记》。这篇习作后来经方一新老师推荐,刊发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上,这是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我与异文结缘之始。

写博士论文时,由于中古史书异文数量众多而且比较复杂,遂以三章的篇幅讨论了有关问题,对异文的来源、类型和性质等本体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博士后期间,原本的工作计划是研究晋唐时期已佚小学书,但后来意识到短短两年是绝不可能完成这个题目的,果断放弃(但也不是毫无收获,一些心得写在长文《〈声类〉索隐》中)。这时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正在进行中,于是想在博士论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专事史籍校订,希望对修订工作有所助益。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古史书校证》就是在博士后工作报告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书《前言》对异文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校证》研究的对象是中古史书异文,主要采用文献学的方法。

年出站留校工作后,校方一再要求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但纯文献学路子的研究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一时没有合适的题目。拖到最后,硬着头皮想了个办法——把材料扩展至整个中古文献,从汉语言文字学的角度研究异文。当时拟了“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这样一个题目,报上去后承蒙通讯评审专家和会评专家抬爱,竟然顺利立项。这个项目一直拖到年最后期限才匆忙结项,其间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异文,原计划中的多个问题、汇集材料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现象,其实并未能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实在遗憾。

问题二

请问您是如何构思这本新书的?

本书前身是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的结项成果。说实话,事先我并未仔细考虑过这本书的结构,只是大致设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谈异文本体问题,下编谈异文在汉语史(包括汉字史)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至于讨论哪些问题,未有周全的计划。这大概和我个人的读书习惯和爱好有关,读研时喜读笔记——曾将中华书局《学术笔记丛刊》和《丛书集成初编》里的笔记逐册读过,这种专述读书心得的札记虽然散漫但绝无废话,因而情有独钟。受此影响,平时写的论文基本上都是由读书札记衍生而来,缺点自然是“散”,以致现在遇到“系统”“体系”“统一”这些高大上的语词,每每心生愧赧。因此,本书各章节间也大抵没有内在的连贯的逻辑性,只是兴之所至的产物,“随遇而安”。

问题三

新书在异文研究理论方面有诸多创新点,比如细化异文类型,您可以就这方面具体谈一下吗?

谈不上“创新”,只是完全个人化的一些认识而已,是否正确还有待读者检验。这些认识是从博士论文到博士后工作报告再到本书逐步扩展和深化的。具体观点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可参看原书,特别是第三章。

问题四

异文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研究者的素养要求很高,您在熟悉掌握材料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说到“熟悉掌握材料”,真的是不堪回首——收集异文极为繁琐和枯燥,而且工作量极大。举例来说,汉文佛经的异文要以一己之力通过比勘来获取显然是不可行的,为便于操作计,我以《大正藏》校勘记所列异文为主,以《中华大藏经》校勘记所列异文为辅,但仅仅汇集《大正藏》校勘记所列异文的word文档(还要附上异文所在的原文),就已达余页。这个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需要极大的耐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在西溪北窗下废然而坐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不过辛苦归辛苦,很多问题就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浮现出来,所以材料做得越充分越扎实越仔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云开月出、水到渠成了。

问题五

回顾异文研究的道路,有无什么经验教训?有无让您难忘的事情?是否可以结合具体经历分享一下?

经验谈不上,教训有的是。最大的教训或者说遗憾,就是本书对于异文价值的挖掘(或者说利用异文从事汉语史研究)还是太过流于表面,不少更具学术旨趣和内涵的命题,虽然有所思考,但为种种因素所限,未及研探,而如今已无进一步探讨的兴致和热情,只能就此消歇。

现在回想研究历程,难忘的还是结项前的一段比较艰辛的时光。小儿出生不久就是结项最后期限,无奈之下,只能喂完夜奶后开始赶工,直至天明,严重缺睡。读者诸君自可明白,这本书的前身就是在这么一种匆迫的状态下完成的,考虑自然不能周全,可商可议之处,自然也是难免。

问题六

异文材料浩如烟海,对于有志于这项研究的学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异文材料的多寡其实和异文的定义有关。如果采用严式定义,异文数量会少一些,反之则会多得多。对于打算从事异文研究的学人,这里实在没有资格谈建议,最多只有一些完全个人化的感受,未必得当。我想,要从事异文研究,首先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占有异文材料,事实上,只有小部分异文是现成的——以“一作”“或作”等形式存在于文献,大量异文仍需要研究者自行对勘钩稽——这是一项极度磨砺意志的工作。其次,面对海量的异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作甄辨,认清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不同的研究。再次,对于研究而言,异文实际上起到的只是引导、提示作用,研究者务必冷静,要防止被它带到沟里去。最后,分析考辨一定要扎实,讲究硬桥硬马。以上诸端,我自己也未必能做到,愿与同好共勉。

问题七

请问您对异文研究有什么展望吗?比如数字化平台的搭建?

其实书中已经谈及这个问题,这里再简单地重复一下,展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赋予文献异文研究更丰富的历史语言学的内涵;二是建立文献异文数据库,出版异文汇编,做好材料整理的基础工作。

问题八

异文研究涉及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多方面内容,请问从事异文研究对您的学术研究有哪些帮助?

简单地讲,异文只是汉语史研究的材料之一,异文比勘只是汉语史研究的方法之一。我的主业是中古汉语研究,本书只是我利用异文材料、使用异文比勘的方法进行中古汉语研究的初步成果。如果一定要说帮助,那么异文帮助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异文比勘帮助我解决了一些问题。

问题九

您在后记中提到异文研究暂时告一段落,研究方向发生转移,请问接下来您有什么科研规划?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与友人论学时曾说自己计划以十年为一个时段研究一个问题。我从事中古文献异文研究,如果从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开始算起,到本书出版,正好十个年头。下一个十年,准备集中精力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汉语字词关系,不过在开展这个课题的同时,还得了却一段因缘——完成“中古史书词语研究”这个项目,写成专著。实际上,我是从研究中古史书语言走上汉语史研究之路的,硕士学位论文写的是《南齐书》词汇,博士学位论文《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论考》则扩展至整个中古史书。后来侥幸获得全国优博论文提名,但自认为是个“丑媳妇”,羞于见人,一直弃置箧中,现在回头去看,更不忍睹。“十三五”期间,汉语史研究中心申报了三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其中由俞理明教授领衔的重大项目“中古分类文献词汇研究”设立了“中古史书词语研究”子课题,由我忝任负责人。正好趁此机会,重拾旧业,准备把近年断续重读中古史书而生发的一些想法写成文字,不求系统和全面,大抵属于随札,然后汇为《中古史书词语研究》和《中古史书口语材料辑录及研究》(暂拟名)两部著作。当然,研究重点仍在中古时期的汉语字词关系,目前主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与人回顾与展望真大成副教授的异文语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