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独角兽公司的11个特点纯干货整理内附
TUhjnbcbe - 2021/2/7 21:16:00

从前有一对好基友,叫彼得?戴曼迪斯(PeterH.Diamandis)和史蒂芬?科特勒(StevenKotler),他们俩写了一本书叫《富足》,提出了“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后来,这哥儿俩又写了一本书《创业无畏》。

这两本书的特点是一脉相承的,极其激情昂扬,信心满满,而且都提到了一个概念“指数型增长”。“指数型增长”在《富足》中被指出是“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之一;《创业无畏》的副标题就是“指数级成长路线图”。

啰嗦了这么多,今天的主角出场吧:《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11个最强属性》。主要作者是萨利姆?伊斯梅尔(SalimIsmail)(另两位是迈克尔?马隆(MichaelS.Malone)/尤里?范吉斯特(YurivanGeest))。

萨利姆·伊斯梅尔是印裔加拿大人,奇点大学创始执行理事,履历光鲜,是位很牛的人。这本《指数型组织》和之前的《富足》和《创业无畏》是一个系列,都是相当不错的书。

年,有一篇文章描述了过去10年内,所有市值超过10亿美金的美国软件创业公司,并称之为“独角兽”,后来“10亿美金”和“独角兽”都成为创业公司标志性词语。《指数型组织》此书就是专门来讲如何打造一个独角兽公司。当然,这本书不是一份创业说明书,而是“站在贴近现实且客观的立场上,讨论如何组织一家企业,使之有能力在当今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和之前两本书一样,《指数型组织》逻辑清晰,分做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用若干实例说明什么是“指数型组织”,第二个部分指出指数型组织的11个特点,第三个部分说明创业公司、中型公司、大型公司三种不同层次的公司应该如何创建指数型组织。

首先说什么是“指数型组织”?书中这样定义:

指数型组织:指在运用了高速发展的技术的新型组织方法的帮助下,让影响力(或产出)相比同行发生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长的组织(至少10倍)。

传统企业发展是成线性的,是可以预测结果的,而指数型组织是以几何增长的,“5年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

著名的“铱星计划”就是最好反例。当时摩托罗拉投入了多亿美元,在近地轨道系统布置77颗卫星,覆盖整个地球,想要一劳永逸提供移动电话通信服务。不想没过多久,通信费用大幅下降,“铱星计划”成为败局。用线性增长的方式预测今后发展,注定跟不上时代变化。

同样的反例还有柯达和诺基亚,恕不赘言。而指数型组织正面的例子是Uber、Airbnb,包括谷歌等(本书很多内容和《重新定义公司》、《重新定义管理》非常一致)。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部分:指数型组织的11个特点。

1.MTP,指数型组织的最重要属性

MTP,MassiveTransformativePurpose,宏大变革目标。这是表明企业想实现的目的,书中指出,所有的指数型组织全都野心勃勃,“狂妄自大”,立志改变地球,颠覆某个产业。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书中指出:“千禧年一代,即出生于至年间的人,表现出寻求生活意义和目标的主流倾向。在全球范围内,这些人正变得激情洋溢,因此他们会被吸引而成为同样激情洋溢的组织的顾客、员工和投资者。”相比空洞而遥远的说辞,这段话更能说明白MTP为什么是指数型组织的最重要属性。

2.指数型组织的5大外部属性

1)随时需要随时聘用员工,而不是传统的岗位聘任制

过去一项技能的半衰期大概是30年,而现在则是5年,这意味着会有大量员工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技能。企业想要快速运转,多半会毁到数量庞大而不思进取的员工身上。

“而对于有能力的工作者,为多个项目工作并获取报酬是一个尤为令人欣喜的事情。”这点有些像罗辑思维“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或者“手艺人的天下”,不同的是本书所指的更多是高端技能劳动力。

2)建成社群,吸引大众

社群在当下火热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因为很多实例证明了社群的力量。组织一群充满热情、愿意贡献出时间和专业技能的爱好者,吸引更多相似爱好的大众。

举例来说,克里斯安德森营建了一个DIY无人机社群,会员已扩张到5.5万人,他们设计和制造出与美国*方使用的掠食者无人机相似度98%的机型,掠食者造价万美金,DIY无人机成本美元。

3)获取海量数据并确立自己独特的算法

以美国UPS为例,它拥有5.5万辆卡车,但是线路规划上存在极大效率浪费,后来改进算法,每年为司机缩短1.3亿公里的行程,并因此省下25.5亿美元的开支。类似应用出现在医疗、能源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中。

4)用杠杆资产取代实体资产

租赁、共享或借用资产,而非采用购买实体资产,这点和第一个属性是相同的,外聘员工和杠杆资产是同样的性质,使得指数型组织保持高度灵活性。

5)采取巧妙方法让用户参与进来

各类公司绞尽脑汁策划引爆用户的活动,就是为了让用户参与进来。参与的关键因素可以归纳为:

a.评价的透明化;

b.自我效能;

c.同伴压力(社交比较);

d升华积极而非消极的情绪,从而促使长期的行为变化;

e.即时反馈;

f.清晰可靠的规则、目标和回报;

h.虚拟货币或点数。

想要更多了解这部分的朋友,建议参考徐志斌《社交红利2.0》。

3.指数型组织的5大内部属性

1)良好的用户界面,是组织实现扩张的重要条件

“用户界面”这个概念书中给出的解释有点晦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用户界面是一种基于某种算法和标准化流程下的连接指数型组织内外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过滤和匹配信息。

还是不理解,举例吧,TED有一个很大的社群组织,很多人想发表自己的演讲,社群里的人也希望听到一些人的演讲,TED的用户界面筛选处理这些庞大的信息。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做好,则不会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

2)适应力强的仪表盘,让组织内的每一个都能了解关键量化指标

这个概念同样有些模糊,大意是一种及时反馈的机制。过去的企业管理是靠收集上一年数据做出下一年判断,而指数型组织则是实时处理,让员工得到即时反馈。(这点可以参阅《重新定义管理:合弄制改变世界》)

3)通过实验实现快速迭代

读过《精益创业》的朋友对这一概念应该不难理解,其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这种方式对于软件和信息为主的企业比较适用,而不太适合硬件公司。

4)在遵循公司MTP的前提下,实现员工高度自治

《重新定义管理》一书基本上将的就是这个观点,包括实现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员工或团队在共同目标下,根据实时反馈的一线作战情况,自行判断应该怎么来做。

书中有句话解释的很好:“在应对高速变化的环境和界限范围捉摸不定的商业元素时,交叉合作项目的团队会担负起更多工作,也会产生更多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

5)利用社交工具创造透明性和连通性,消除信息延迟

这点不用解释,我们来看社交技术的3个关键目标:

a.缩短获取和处理信息和决策之间的距离;

b.从必须查询资料转变为让资料自己流入你的大脑;

c.利用社群开展创意。

以上介绍了指数型组织(也就是独角兽公司)的11个特点,对照一下,看自己的公司是否是指数型增长的企业?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有针对大中小不同公司打造指数型组织的具体方式,限于篇幅,我们下次再总结。

本篇引用了多本其他书籍,因为这些书都是都是在讲当今飞速变化的现状和趋势,所以很多观点非常一致,读起来互为补充。现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

1.《富足》

2.《创业无畏》

3.《重新定义公司》

4.《重新定义管理》

5.《社交红利2.0》

6.《精益创业》

梓盐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角兽公司的11个特点纯干货整理内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