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和优秀图书,是由来自文博各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在认真审看样书的基础上,经过综合评议,最后通过投票产生的。评委们通过其专业和综合的视角,对十佳图书和优秀图书、推介活动本身乃至当前文化遗产图书出版情况自然会有一番点评。记者连续5年全程参与了推介活动,对评委的很多评议感触颇多。现就此次终评会评委们的一些点评和感受,选择几个方面,一起分享他们带给我们的收获。
几十年的治学与思考
此次终评会,有两位老先生,他们的书都荣获了“十佳图书”。一位是已故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他的系列三部书——《中国考古学·尽到自己的心》《中国考古学·说出自己的话》《中国考古学·走出自己的路》荣登榜首。评委认为,这是张忠培先生在最近20年对中国考古学发展的
深入思考之作,是他作为老一辈考古学家,见证了新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和发展,对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及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思想的凝结,对中青年学者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位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他的《考古学初阶》也榜上有名。评委指出,和张忠培先生的著作所不同的是,这是严先生早年长期研究教学的心得,从现在来看,不管是从学术史还是学科建设方面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学理上对中国考古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记者感受到,每年的推介活动,老先生出的书,都会引起评委们的格外重视,这不仅出自对前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一生严谨治学、不断思索的成果的高度肯定。近几年来,就有谢辰生、苏东海、徐苹芳、严文明等老先生的书上榜。他们一生孜孜不倦的探索,对文博事业发展的深入思考,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思想财富。
▼白云翔▲柴晓明考古报告不但要出得好
而且还要出得及时
考古发掘报告是每年出版的文化遗产图书的重要组成,也是每年推介活动的保留种类。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上榜的考古报告比例有所下降。但从初评结果和评委在终评会的评议来看,倒并不是因为年出版的考古报告不够多或不够好。实际上,年出版的考古报告佳作颇多。但是在推介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评委更多考虑了其他类富有特色、具有创新性的图书,力图让上榜的图书更加“多元化”。这次有两部考古报告上榜,均被评选为“十佳图书”。《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年发掘》颇受重视,评委认为,每年陆上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有几百个,而水下考古屈指可数。“南海Ⅰ号”是中国古代沉船保存非常完整的一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掘方法在全世界水下考古中都是独一无二,且报告出版比较及时。另一部是全四册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园》。宋代金石学大师吕大临的家族墓被发现并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是历史的巧合。该报告对整个吕氏家族墓园包括家庙的发掘和整理很完整,体现了聚落考古的思想。年该发掘项目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墓地发现到报告的出版历经9年,报告出版及时又具高质量,站在宋元墓葬考古研究的前沿。
近几年的推介活动,考古报告是评议的重点,评委们比较看重报告的研究水平。有不少已经成为教科书上经典的重大发现,其报告历经几十年后终于问世。如果其研究水平能得到评委的青睐,是比较有机会上榜的。然而考古报告的整理、编写和出版,是一个具体工作上急不得,周期上又拖不得的综合工作。部分重要考古报告整理编写太过拖延,是近年来在业内屡屡被提及的问题。此次终评会评委们特别指出,这两部重量级的考古报告出版都比较及时。由此可以看出,在不断强调考古报告的产生不应拖得太久的今天,评委们的选择无疑具有强烈的提倡和指向意义。
▼白云涛▲董新林创作小朋友喜欢看的书
每年的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所邀请的评委都是文博界各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们对文化遗产专业书籍自然会有深刻的认识,但同时也不会忽视文博普及类读物。因为他们深知,只有让广大公众更加了解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才能真正弘扬,文物保护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几乎每年的终评会,评委们都会强调,创作公众喜欢看的优秀文博普及类读物,其意义不亚于重要专业书籍的编写。这次,我们看到有一部专门为小朋友创作的绘本——全五册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在终评会上屡屡被评委们提及。他们纷纷表示,这套书是直接针对祖国的未来——儿童所创作的,会让他们在喜闻乐见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把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化作生动有趣的图画,对历史文化的普及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推介活动来说,推出这样一部优秀的普及读物,也具有导向意义。果不其然,该书以高票成为“十佳图书”。记者翻开绘本,方才感受到什么是“精心制作”,历史上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在画家的笔下活了起来。
▼潘守永▲钱春峰推介有特色的学术专著
每年出版的文化遗产类图书中,学术专著占比不少,佳作甚多。能够引起评委注意的,还要求在相关领域填补一定空白,引起一些讨论,具有一定特色。今年获得推介的专著很多,基本都具有评委所